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民歌是一个地区民俗的活化石,它集中体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毫不夸张地说,民歌是采集天地之灵气,吸取日月之精华、结合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千百年来孕育的有晶体。深入了解一个地区的民俗风情,体会当地老百姓的社会心理,对民歌的解  相似文献   

2.
在回回一词的语源问题上,古今中外的许多学者都把回回看成是回纥(回鹘)一词的音转。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指出:“大抵外国之音,皆无正字。唐之回纥,即今之回回也。唐书回纥,一名回鹘。《元史》有畏兀儿部,畏即回,兀即鹘也。其曰回回者,亦回纥之转声也”。可见,回回为回纥之音转说早在明末清初便已经有了。刘智的《天方至圣实录》、洪钧的《元史译文证补》、屠寄的《蒙兀儿史记》,一直到今天的《中国少数民族》、《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等著作,无不采用此说。 例如,洪钧在《元史译文证补》中指出:“唐书称回纥之先本匈奴,则似与今蒙古相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以重要的姿态存在于世界之中,并非单单因为它拥有了上下五千年的丰富历史,更是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博大精深的文化,这种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尤为突出,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聚,也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而鹤峰满堂音,作为曲艺类的文化遗产,凭借着悠久的历史存在和独具特色的演奏方式,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以重要的姿态存在于世界之中,并非单单因为它拥有了上下五千年的丰富历史,更是它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博大精深的文化,这种文化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灵魂之中。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又尤为突出,它是中华民族智慧的凝聚,也象征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而鹤峰满堂音,作为曲艺类的文化遗产,凭借着悠久的历史存在和独具特色的演奏方式,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侗族大歌:行云流水的和谐之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旭昉 《民族论坛》2008,(6):12-12,16
<正>到过侗乡的人,都知道侗乡是"歌的海洋,舞的家乡"。无论你走进哪个寨子,处处都能感受到侗族音乐的魅力与侗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在通道侗族自治县的侗家山寨,更是歌声飞扬,芦笙嘹亮。小伙子吹着悠扬的芦笙,姑娘们穿上节日的盛装于鼓楼前翩翩起舞,甜美的笑容在歌声里显得格外灿烂。这祥和喜庆的氛围使人似乎进入了一片歌舞升平的桃源圣地。  相似文献   

6.
《第一弦乐四重奏》是柴科夫斯基室内乐创作的经典代表作之一,优美如歌的旋律,材料技法的统一,无不体现了其古典与浪漫融为一身的音乐创作才能。通过四个乐章的结构排列,将其对俄罗斯民族优美自然风光的描写与浓厚的爱国之情完美地融合在音乐的创作中。本文从音乐美学角度的分析为切入点,对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弦乐四重奏》进行音乐的结构和功能、音乐的价值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比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柴可夫斯基音乐作品的创作手法和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7.
《第一弦乐四重奏》是柴科夫斯基室内乐创作的经典代表作之一,优美如歌的旋律,材料技法的统一,无不体现了其古典与浪漫融为一身的音乐创作才能。通过四个乐章的结构排列,将其对俄罗斯民族优美自然风光的描写与浓厚的爱国之情完美地融合在音乐的创作中。本文从音乐美学角度的分析为切入点,对柴可夫斯基的《第一弦乐四重奏》进行音乐的结构和功能、音乐的价值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比较,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柴可夫斯基音乐作品的创作手法和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与士大夫的绘画,他们兼专业画家的绘画功底和学士的知识修养于一身,以"神妙能逸"为创作标准,于风趣雅意中追求自然灵韵的审美意境,生发出独特的"士气之美"。  相似文献   

9.
哈尼族梯田文化旅游资源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科学考察价值和美学观赏价值,是我国梯田文化的代表;哈尼族梯田文化之美可概括为丰富内涵美、悠久历史美、和谐共生美、民族精魂美、自然景观美、朴实生活美.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与士大夫的绘画,他们兼专业画家的绘画功底和学士的知识修养于一身,以神妙能逸为创作标准,于风趣雅意中追求自然灵韵的审美意境,生发出独特的士气之美。  相似文献   

11.
唐代著名田园诗人王维,是描绘夕阳美景的大师.诗人笔下的夕阳,既是自然美的代名词,又是他思想与情怀的载体,还对应着他生命的西沉与归宿.他将诗、画、乐融为一体,创造了诗歌史上最具灵性的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唐代著名田园诗人王维,是描绘夕阳美景的大师。诗人笔下的夕阳,既是自然美的代名词,又是他思想与情怀的载体,还对应着他生命的西沉与归宿。他将诗、画、乐融为一体,创造了诗歌史上最具灵性的诗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图形和文字是标志设计的两大基本元素,有图有文的标志设计可以最有效地发挥图形和文字的艺术魅力,设计出具有高度审美意蕴的标志。本文分析了有图有文的标志设计之美,探讨了图文结合的标志设计方法,并提出了图文结合的标志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14.
羌绣色彩丰富,针法考究,纹样、图案极富创意,有着极高的实用性和收藏价值,被誉为是少数民族艺术的瑰宝。在民族艺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近年艺术设计素材中民族特色的元素广泛被吸纳,传统民族之美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已是必然趋势,这无疑显现出少数民族传统艺术在被市场需要的同时,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更多维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5.
羌绣色彩丰富,针法考究,纹样、图案极富创意,有着极高的实用性和收藏价值,被誉为是少数民族艺术的瑰宝.在民族艺术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近年艺术设计素材中民族特色的元素广泛被吸纳,传统民族之美与现代设计相融合已是必然趋势,这无疑显现出少数民族传统艺术在被市场需要的同时,也为现代设计提供了更多维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巴洞女人的脖子居然可以长到那样一种让人不可思议的程度,有什么能比这样的方式更能贴心贴肉地亲近自己的民族文化,有什么能比这样的方式更能表达巴洞女人捍卫古老民族文化的独立姿态?  相似文献   

17.
壮族文化生态的竞生之美表现为壮族人对现世生活的追求和对自身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其典型形态是壮族歌圩.壮族文化生态的竞生之美在张扬人的主体性的同时保持着对自然物的尊重和崇拜,没有产生人与自然严重对立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张彪 《中国民族》2024,(1):99-100
<正>魏碑概念的提出,形成于清末,康有为在《广艺舟双辑》中写道,“迄于咸、同,碑学大播,三尺之童,十室之社,莫不口北碑,写魏体,盖俗尚成矣”。所谓“魏体”“北碑”,即指魏碑,就是北魏(含东魏、西魏)之际的楷书碑刻书法,尤以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所形成的体势上以“斜画紧结”为主要特征的楷书书体。因其最初成熟于洛阳地区,故又称“洛阳体”。  相似文献   

19.
2020年以来,在“美国优先”理念的本土主义内核、大国竞争的外交逻辑和新冠肺炎疫情引发的跨境移民社会治理模式转变三重因素作用下,美国通过对中国的“全政府-全社会”的弹压将其对华移民政策进一步推入复杂深水区。从内因看,美国社会的移民承载力与包容度持续下行;从中美互动的情况看,双边关系尚未理顺,拜登政府的对华战略继续紧扣自由、规则与竞争。故而身处两国关键竞争领域的中国移民很难快速脱离“瓶颈期”。现有研究通常将美国移民政策及其调整的考察限定在美国社会层面,较少置于中美博弈的大框架下讨论,有鉴于此,本文聚焦美对华移民政策调整的国内-国际双重维度,首先以探讨美国将移民新政打造为撬动中美关系的杠杆的理论为起点,在此基础上概述当前美国对华移民政策的波动及转向,进而结合中美大局变迁和美国内移民承载力收缩的现实,阐释美对华移民政策波动的基本动因以及美国未来借移民政策改革扰动双边关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李天道 《民族学刊》2011,2(6):78-84,104
古罗马杰出的修辞学家和哲学家朗吉弩斯认为,作为文学作品,崇高的意旨应是第一位的,隽永、伟大、不朽的文学作品产生于“崇高”的意旨与最佳的语言及文体形式的完美融合。应该说,我国西部藏民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就非常鲜明地表现出朗吉弩斯所标举的崇高审美域,其英雄人物形象的塑造、戏剧冲突的设置及战争场面的描绘等都突显了崇高审美域所具有的“不可抵抗的征服力”,给予受者以“狂喜惊异”和“高兴、娱悦”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