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对治学有独到的方法和见解。分析和探讨青年毛泽东的治学方法和治学思想,对于我们搞好学习和研究工作有着重要的启发和指导作用。一、博与专、中与西相结合毛泽东主张“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普通而后专门”,认为“孔子之言,谓博学于文,孟子日博学而详说,窃以为是天经地义,学者之所宜遵循”。意思就是说博是专的基础,只有知识广博,才能谈得上专精,不博就会孤陋寡闻,片面偏狭。他说自己搞学问就是采用“辐射线”的办法,门门涉猎,因为他觉得“常识  相似文献   

2.
现代大学的治学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遵循现代大学办学的基本规律 ,现代大学的治学观应为 :坚持以高深学问的教与学为主 ,坚持教学与研究相统一 ,坚持学术自由和面向社会自主办学。我们要正确理解其内涵 ,并在办学实践中自觉坚持。  相似文献   

3.
李钧 《东方论坛》2009,(3):127-128
因为正在主持一项山东省研究生创新计划资助项目,要针对“文科研究生创新意识薄弱问题”展开调研,所以必须先梳理一批学术大家的治学方法作为参照,以便建构一种较有创新性的培养模型和教改方案。在我备选的学者名单中既有王国维、严复、胡适、陈寅恪等20世纪上半叶的学术大师,也包括杨义、黄修己、朱德发、温儒敏、陈平原、罗志田、秦晖等当代名家学者,以期将“有学问的思想”与“有思想的学问”相结合的学术路径进行梳理整合。  相似文献   

4.
读书,是人们取得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要读书,即须了解书的情况,掌握读书的要领。在汗牛充栋、浩如烟海的书刊资料中,一个治学者欲能抓住要领,以有限的时间取得较好的读书效果,就必须懂得一点目录学知识和依靠图书目录的指引。清代学者张之洞说:“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倍功半。”①著名史学家、教育家陈垣,在谈到自己的治学经验时也曾指出,读书要“从目录学入手”。他说:“肖何入关,先收秦图籍,为的是可以了解其关梁阨塞,户口钱粮等。我们作学问也应如此,先要知道这  相似文献   

5.
鲁迅先生在他的《“题未定”草》等文章中,曾经指出:“认真读书的人,一不可倚仗选本,二不可凭信标点”,“还有一样最能使读者入于迷途的是‘摘句’。”这是做为一个博古通今的伟大学者的鲁迅,根据他一生严谨治学的经验,所提出的十分宝贵的意见。我们不妨称之为“治学三忌”。 一忌倚仗选本。选本,做为一般的学习、参考,不是不可以读的。但是,如果要认真地研究学问,即“所谓‘知人论世’,那么,足以应用的选本,就很难得。”因为“选本可以借古人的文章,寓自己的意见”,所以,“选本所显示的,往往并非作者的特色,倒是选者的眼光。”“如此,读者虽读古人书,却得了选者之意,意见也就逐渐和选者接近,终于 ‘就范’了。”这样,当然就很难探得原作的全意或本意,容易进入迷途。当然,鲁迅并不一概反对选本,他也曾主张把读好的选本做为研究学问的入门,但一入了门,便不可完全倚仗选本了。  相似文献   

6.
戴震的学术宗旨是“通经以明道”,并在义理、考据和文章这三种学问之途上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然而,他对这三种学问之途所作出的那种高下、本末之分的治学态度却常常为时人学者们所诟病。考察他这种治学方法上的利弊得失对于我们矫正清代“经学”之弊以重开当代“经学”之新风气方面具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云南大学已故教授方国瑜先生是著名历史学家,他在民族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语言学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对此,他在(略述治学经历)一文中对自己的治学之路曾作过回顾。但由于那篇文章只是(滇史论丛)一书的“自序”,因此不可能对其治学经历进行详述。作为一个学者,他所走过的道路也和别的学者并无两样,但作为一个出身在旧中国的少数民族学者,他却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艰辛。方国瑜先生1903年正月十八日出生在云南省丽江县文治村一个有十几口人的家庭里,儿时由于体弱多病,三岁始学走路,五岁还走不稳…  相似文献   

8.
《中庸》中治学思想对当代学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庸》中的“学、问、思、辨、行”治学思想为主线,结合近现代学者对治学态度与方法的诠释与发展,提出其给当代学人的治学启示主要有:(1)博学、审问、慎思是培养当代学人严谨的治学态度的有力借鉴;(2)明辨、笃行是成就当代学人政知与力行紧密结合的有效途径;(3)学风、文风、德行是衡量当代学人治学真伪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9.
戴震关于治学方法的言论有不少,本文只对他“求十分之见”的治学方法举例加以阐述。其内涵主要有二:一是治学时寻求的结论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二是治学过程中要运用充分的证据将问题的来龙去脉、枝枝节节都考察清楚,然后再下结论。而这需要对古代文献作仔细的爬梳,并且不盲目地相信和怀疑。此法对戴震及其影响的乾嘉学派意义重大,对今天的学者也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受教授治校理念的影响,改革开放后,我国开始探索教授治学的新途径,教育主管部门也通过立法积极推动教授治学.国内许多学者对教授治学现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尤其在教授治学的意义、困境以及路径方面的研究非常深入,这些成果为大学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借鉴.教授治学不仅是一种思想,也是一种理念,同时也反映了大学的组织特性和管理方式;教授治学是现代大学制度的根本要求,在治“学”的范围上不仅仅局限于教授个人治学方面,而且也应当参与、主导一些与学术事务相关的行政管理;教授委员会是实现教授治学的有效载体,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大学学术权力充分发挥,同时也提高了大学的科学、民主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论语》为依据,就孔子对“治学”的论述,努力作一些必要的探索。前人在研究他的治学态度、治学精神和治学经验诸方面,都取得了可贵的成绩。无庸讳言,或有所忽略,或有所误解,或有所歪曲的现象也是存在的。重新认识孔子的治学思想,批判接受这份珍贵的遗产,对促进我们的治学,促进青年人的成才,以适应振兴中华的需要,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的。主张“为己”反对“为人”治学态度是由治学目的所决定的。过去,我们谈到孔子的治学思想,往往只是一味地批判他的“学而优则仕”,且不去说近几年已经有人对他所说的这句话作出了新的解释,至少说仅仅执此一端,就是不  相似文献   

12.
学者周谷城曾说:我最早读书时,只知拼命地读。以为读了很多书,就是有学问,当时并不知道什么叫治学。直到二十岁左右,心窍开了.才把读书与治学结合起来。当时又拼命地读心理学的书,大约涉猎了十几种.没有一种我能完全反对,也没有一种我能完全接受。于是我又拼命读社会学,大约也涉猎了十几种,也没有一种我能完全反对或完全接受。在这种不能完全反对人家的又不能完全接受人家的情况下,自己总想搞出一个名堂来,树立自己的学术系统。1924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替我出版了一本书,名叫《生活系统》。  相似文献   

13.
魏晋南北朝的教育思想家颜之推在晚年积累了一套丰富的治学体系,其治学观集中体现在《颜氏家训》中,对后世学者的学习提供了指导作用。本文主要从颜之推的治学目的、治学内容、治学态度、治学方法四个方面来阐述他的治学观,并从中得出其当代价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丰富了中国学习思想史,为中国学者树立了可供参考的学习模式;二是其终身学习的思想为构建学习型社会提供了理论支持;三是其家庭教育思想为幼儿教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4.
格言诗是藏族文学中一种独具风格的文学体裁,它涉及的内容十分广泛,关于治学问题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在长期的治学生涯中,藏族历代学者积极探索,勤奋实践,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治学经验,而且通过各种文学形式就治学问题进行深入阐发。在藏族格言诗中,即有大量的治学格言。因此,从治学的目的、治学方法等方面对藏族历代学者的治学思想进行深入探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教授委员会制度的本质——"教授治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中国现代大学管理制度中建立和运行的教授委员会制,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高校宏观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大背景下,对高校学术运行机制和内部管理体制所做的开创性尝试。中国的教授委员会制的本质是“教授治学”,体现了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核心,即追求学术本位的价值取向,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使教授拥有学术权力,实现学术自由、学术自主。笔者阐述了“教授治校”与“教授治学”的发展历程;“教授治学”的内涵;“教授治学”的本质以及“教授治学”的保障机制,阐明“教授治学”是教授委员会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曾国藩的家书中蕴含着丰富的家庭伦理教育思想,尤其是他对子弟的治学伦理教育思想更是别树一帜,被当时的士大夫奉为教子的圭臬,对今天的治学伦理教育也具有较大的启迪作用。曾国藩的治学伦理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读书以明理;二是治学贵立志有恒;三是治学宜守一“专”字诀;四是治学与修身并进。  相似文献   

17.
朱舜水的治学理论重在讲究师道、重视为学和以作文验其所学。师道即为人之师须治学垂范 ,以达“传道、授业、解惑”之目的。为学即讲究读书之原则与方法 ,博览群书 ,以进入治学之境界。以作文验其所学则是强调亲身实践 ,以检验治学之效果。朱舜水的治学理论是我国古代学术园地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8.
学术成就 阎若璩遵循“尊汉”、“抑宋”的治学倾向,坚持善疑多思的治学态度,采取精审博证的治学方法,终于取得显赫的学术成就,成为清初著名的学者。一个学者在学术史上的天平上究竟占有多大份量?取决于其学术成就的大小;其在学术史上的影响何在?当依据于其学术成就的主要表现方面。  相似文献   

19.
"高深学问"是布鲁贝克《高等教育哲学》一书的基点和贯穿全书的线索."高深学问"有着"高深"这一典型特征.依据对"高深学问"的不同取向有着不同的哲学观,即认识论和哲学论的哲学观."高深学问"的探究并非易事,而是适宜条件下的不断追求.  相似文献   

20.
基于学术为本政治为用的“学为政本”的观念,清末民初的学人认为传统的中国学术已无法应对内忧外患的晚清政局,转而面向西学。西学的大规模东渐,非传统的四部之学可以容纳,在接受西学的过程中,新的学术分类体系与学科制度逐渐形成。分科治学成为近代学人的新的治学形态,这种新形态一方面推进学术的近代化,但是同时也造成了学者们知识的割裂支离,缺少传统学者的涵泳与体会功夫,对文史哲等传统的人文学科发展尤为不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