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研究藏传佛画,首先必须从研究藏传佛教入手,然后才能研究其特点、绘画因由及画法和技巧。如果抛开藏传佛教的具体题材和内容,则对于藏传佛画的研究便不能深刻细致。因此,研究藏传佛教是研究藏传佛画的首要工作。一 (一)藏传佛画的起源仅就现有的遗物很难对藏传佛画的起源得到正确的考证,因为最古的遗物现在已不存在了。但是,可以肯定,藏传佛教是早于藏传佛画的。据《莲花生大师传》、《巴协》等史籍  相似文献   

2.
道次第是藏传佛教各宗派共同遵循的修法程序,起始于公元8世纪莲花戒论师的《修道次第三论》;公元11世纪初,阿底峡针对当时藏传佛教的现状所撰写的《菩提道灯论》是藏传佛教修道次第的雏形;15世纪初,宗喀巴大师根据藏传佛教见修行的情形撰写《菩提道次第广论》,使藏传佛教的道次第论达到了极致。此外,在藏传佛教的发展历史中,修道次第在各宗各派中也有其独特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3.
明代西宁卫所属藏传佛教寺院甚多.蒲文成先生主编的《甘青藏传佛教寺院》一书对此已有详细的记载,其中尤以对清代创建寺院的记载最多,也有相当数量的明代或明代以前创建寺院的记载.但是,该书主要依据的是清代以来的《安多政教史》、《西宁卫新志》、《青海记》以及寺院保存的部分寺志和当地的口述历史,而不是明代史籍,这对于确定上述寺院是否为明代所建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主要依据《明实录》等史籍中有关西宁卫所属藏传佛教寺院的记载,对明代西宁地区藏传佛教寺院略加考补.  相似文献   

4.
《卫拉特法典》是我国近代蒙古民族的草原固有法。《卫拉特法典》以藏传佛教为其立法宗旨,意在将经教政治相结合,形成具有凝聚力的民族意识。藏传佛教的渗透与影响,缘于法律文化的传承、蒙古民族的吸纳性格及宗教意识的培育。对《卫拉特法典》的研究有助于我国当代民族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5.
2010年1月,我校星全成研究员和陈柏萍教授撰写的《藏传佛教四犬活佛系统与清代治理蒙藏方略》一书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是作者承担的国家级课题《藏传佛教四大活佛系统与清代治理蒙藏方略研究》的最终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6.
藏传佛教绘画艺术有一整套理论体系 ,而它对人体绘画比例的论述 ,独树一帜。通过对藏传佛教艺术典籍《佛身影像相》中关于佛像比例的分析 ,和与西画中关于人体比例的对比 ,可以看出藏传佛教绘画艺术关于人体比例的论述具有很大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藏传佛教的宗教功能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通常采取的是"外部界定"的方式,即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加以指认。藏传佛教的历史变迁离不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等方面的因缘,但还是有必要从宗教自身的经典、教义出发,多一个角度来探讨她的宗教功能。印度佛教界的龙树在《赞法界颂》里提出的"法性圆通之理"在藏传佛教各宗派中影响深远,从这里入手来研究藏传佛教的宗教功能,或许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8.
清中期周加巷所著《至尊宗喀巴大师传》是藏传佛教传记文学的代表作品,全面记录了宗喀巴大师的传奇一生。梳理了目前常见的有两种汉译本———郭和卿的全译本和法尊法师的摘译本的渊源与特色。认为《至尊宗喀巴大师传》作为藏传佛教传记文学的典范代表,应该受到学术界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9.
1:探讨的问题蒙古族和藏族是历史最悠久、文化遗产最丰富,关系最密切的少数民族。两个民族的宗教文化、文学艺术、思想交流从十三世纪四十年代藏传佛教萨迦派首领贡噶坚赞(1182——1252即《善书宝藏》的作者)和蒙古宗王阔端凉州会见算起,有近千年的交往历史了。他俩是从各自民族的政治利益着手打开了蒙藏民族文化大门的。蒙藏两族在历史的长河中亲密相处,尤其在文学艺术交流上不同于其它民族,最大特点是通过藏传佛教来相互影响的,其次才是民间文学和作家文学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起,翻译出版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目前为止,《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出版了一个《选集》版、两个《全集》版和四个单行本。当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究者主要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探讨,1980年以后,研究者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评价、文本结构、异化理论、共产主义思想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华锺彦先生的《花间集注》于1935年出版,是《花间集》最早的注本。《花间集注》与古典形态的版本不同,开创了解释词句、疏通意旨兼及鉴赏者的新体式,以教学或普及推广为目的,呈现出突出的现代学术性。《花间集注》体现了严谨的治学态度,在版本目录、文字音韵校勘、名物考证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准。《花间集注》出版之后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花间集》的传播和接受上做出了突出贡献。《花间集注》本身已成为学术范本.其中重要的治学方法和态度应为令人借鉴。  相似文献   

12.
克烈部落属于哈萨克三个玉兹中的中玉兹。克烈部落分为阿复玛依勒克烈和阿巴克克烈,阿巴克克烈又分为12个部落,这12个部落历史上一直居住在中国的阿勒泰地区。这12个部落于1836年选举产生了四个比,这四个比在《陶克汗的七章法律》的基础上共同制定了《阿巴克克烈四个比的法规》。本文主要探讨《阿巴克克烈部落四个比的法规》与《陶克汗的七章法律》的联糸和区别及其历史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3.
《庄子》与中国小说起源的关系密切,"小说"和"小言"等小说概念出自《庄子》,概括中国古典小说审美精神的"志怪"一词出自《庄子》,《庄子》寓言中含有《山海经》"奇说"式的小说内容,这些使《庄子》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重要源头。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小说》、《志怪》为名的第一批小说专著,是《庄子》对中国小说起源深远影响的必然结果。从出土的先秦小说可看到《庄子》小说内容的历史背景,也显现出《庄子》的独特之处,它是中国小说的理论源头。  相似文献   

14.
华锺彦《诗经》研究成果累累,可以分为概论、论文和专著等三类。这三类成果实际上形成了他《诗经》研究中不断演进的学术进程的三个阶段。在学术生涯中,华锺彦不断探索,不断提出新的见解,表现出知识分子独立思考的精神。这种精神的来源主要有二,一是他的独立人格,二是他母校北京大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佛教劝善故事“还魂人的故事”是随着藏传佛教传入蒙古地区的,其中《乔吉德仙女传》和《古苏喇嘛传》在蒙古族中的影响相对深远。这两个“还魂人的故事”与古代蒙古法律文献之间具有诸多可比之处,特别是在保护喇嘛阶层特权方面,佛教劝善故事和古代法律文献之间是互为表里的。  相似文献   

16.
文学作品与文学创作主体的关系,是意识形态里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文学瑰宝,作为特定民族文化传统流传下来,实际上代表着民族的文化品格。而这种历久不衰的品格,又恰恰体现为作家与作品之间的"天人合一"。孟宪明的长篇小说《大国医》与程韬光历史小说《太白醉剑》阐释了这种文化关系,该关系正可以从中医的命运与生活的史诗和诗歌语言转化成小说语言两方面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7.
《十三经注疏》将《诗经·小雅·采薇》“雨雪霏霏”一句中的“雨雪”释为动词“下雪”,通行的诸多注译本和教材也都如此解释。但从训诂学、语法学及《诗经》自身体例等角度分析,“雨雪霏霏”中“雨雪”应为名词,即“雨”和“雪”之义,“霏霏”为形容词,即“雨雪盛貌”。此外,考《诗经》其他7处“雨雪”,应释为名词的为《邶风·北风》“雨雪其雾”与“雨雪其霏”以及《小雅·出车》“雨雪载涂”中的“雨雪”;应释为动词“下雪”义的为《小雅·信南山》“雨雪雰雰”和《小雅·頍弁》“如彼雨雪”以及《小雅·角弓》“雨雪瀌瀌”与“雨雪浮浮”中的“雨雪”。  相似文献   

18.
《广雅疏证》因声证义的过程,往往就是揭示同源词的过程。作者确认同源词的主要根据是声纽。扩充于《广雅》之外的同源词揭示往往具有词族研究的性质。对于同源词的揭示,是《广雅疏证》为现代语言科学的建立所作出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后秦鸠摩罗什翻译《大智度论》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典籍,其内容极其丰富,涉及大乘佛教的各个方面,被喻为"佛教百科全书",对中国佛教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是历来中国佛教各宗派所依用援引的重要论典。然而由于历代辗转翻刻,传世本《大智度论》亦颇有讹误脱衍之处,本文将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大智度论》写本与《大正藏》本相对勘,订正了《大正藏》本的部分讹误,同时指出了敦煌本的巨大学术价值,以期引起学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日本著名学者铃木大拙曾在其著作《禅与日本文化》中写道:“离开了佛教,我们就无从谈论日本文化。”可见日本文化所受佛教思想影响之深远。而佛教思想中,对日本文学和日本文化影响最为深刻的,可说是禅宗的思想。禅宗思想对日本文学,尤其是对日本特有的文学体裁——俳谐的影响,可说是日本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