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莱州953小麦良种是我国小麦育种专家温家立先生采用复合杂交法培育而成,于1994年4月通过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目前,该品种已在山东、河南、河北、江苏、安徽、陕西、山西、北京、天津等省市迅速扩繁推广。(一)产量表现:该品种在全国黄淮北片麦区129点品比试验中,产量名列前茅。一般亩产500公斤左右,高产田600公斤以上,比推广品种增产22.22%。在黄淮平原  相似文献   

2.
针对河北省小麦的产量、生产成本与收益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找出影响小麦生产成本的因素。并与其他农作物进行比较,分析小麦成本的变动趋势。以此提出建议,旨为今后降低小麦生产成本、提高收益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更新新品种 更换新品种是提高小麦生产效益的主要举措。种植多年的老品种容易出现抗病性差、产量低、品质劣的退化现象,要予以淘汰。种植新品种一般每亩产量可提高100公斤以上,优良新品种单产可提高200公斤以上甚至一倍。  相似文献   

4.
一、安徽省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基本优势(一)农业和农村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土地产出率不断提高。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省农业生产规模日趋壮大。到2000年末,全省农业总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下同)达到688.9亿元,比1978年增长了3.9倍。土地产出率大大提高,2000年与1978年相比,粮食综合平均亩产由159.8公斤增加到295.5公斤,增长了85.2%。其中,小麦和稻谷平均亩产分别增长了123.8%和59.5%。棉花亩产增长了145.0%。油菜籽亩产增长了81.2%。人均粮食、棉花、油料产量分别为396.0公斤、4.6公斤和45.7公斤,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分别高出8.2%、35.3%和95.3%。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  相似文献   

5.
徐德义 《小康生活》2005,(11):12-12
我场地处皖东,属沿江圩区,地势低洼,土质粘重,河流环绕,加上雨水较多,尤其是小麦播种和生长后期,常遇连阴雨,既影响播种质量,难于形成全、匀、壮苗,生产基础先天不足,又容易造成中后期的涝渍、病害发生,使小麦产量不稳定,品质不高。近几年,我们通过改变种植方式、科学选用良种、精心田间管理等综合措施,使全场小麦平均单产超过了400公斤,高产田达500公斤,实现了一麦一稻达吨粮的增产目标。  相似文献   

6.
绵阳19号是高产优质的小麦良种。用多元回归方法,分析其产量构成因素,从数量上找出高产规律。结果每亩有效穗、每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亩产量的三元回归和偏回归都是极显著的。这对充分利用绵阳19号的丰产性是有积极意义的。为小麦增产提供了信息。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定远县拂晓乡科技试范户青年农民丁言伟,去年在一亩耕地中产粮665公斤、蔬菜3450公斤,年创经济效益1486元。其具体耕种方法如下:第一茬小麦。按2.2米为一畦,于上年的10月中旬播种,每畦播种小麦1.4米宽,两边留空地0.8米,6月初成熟,产量180公斤。第二茬地膜早西瓜。在预留的0.8米,空档内做成0.5米宽的地垄子,在畦垄上点上地膜杂交西瓜,3月底点瓜,7—8月份成  相似文献   

8.
今年6月10日,记者来到长江中的小岛启东市启隆乡仙鹤村,参观了农民李传友的生态农业园。李传友告诉笔者:今年他承包的900亩小麦和啤酒大麦喜获丰收。300亩啤酒大麦平均单产350公斤,600亩小麦平均单产400公斤,夏收共打粮食34.5万公斤。按每公斤小麦1.5元计算,比去年增收了近10万元!”  相似文献   

9.
我国小麦超高产首席专家沈天民育成。96年和97年示范种植,亩产627.4—754.8公斤和662.9—725.6公斤之间,特别是98年春季,多雨寡照,黄淮地区小麦大面积严重减产,90(6)—21仍亩产600多公斤。经有关  相似文献   

10.
在今年全国小麦高产栽培现场观摩及高产栽培学术研讨会上,专家们惊喜地发现,“莱州953”小麦良种光合性能强,光合速率高,小麦灌浆期叶片光合作用没有午睡现象。专家建议推广高光效小麦新品种——“莱州953”, 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做出新贡献。小麦是我国第二大粮食作物,每年播种面积3.8亿亩左右。若按光能资源充分利用的理论数据计算,最高亩产可达1057.6公斤,而全国小麦亩产平均才233公斤,高产田也只在500公斤左右,可见小麦增产潜力很大。山  相似文献   

11.
本文用35个普通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单株籽粒产量的遗传参数及选择指数。结果表明:单株籽粒产量的遗传力、遗传进度均较低,直接选择效果较差。通过各独立性状进行间接选择,效果亦不理想。将各性状分别与单株产量建立指数方程进行综合选择,则以穗粒数、剑叶面积、单株穗数为好,相对效率分别为112.47%、107.92%、103.20%。在所有三个以上性状所组成的选择指数方程中,凡包含了单株产量的构成因素: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穗数的指数方程,其遗传进度最大,相对效率最高。由穗粒数、千粒重、单株穗数、单株生物产量、剑叶面积所组成的选择指数方程:y=0.2127x_1+0.1932x_2+3.8454x-3-0.3406x_4+0.0598x_7,相对效率达173.13%,超过了大部分由6个以上性状所组成的选择指数方程的遗传进度。在育种工作中,对这些性状综合筛选,将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2.
两种类型中粳稻吸氮分析及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个中粳稻品种(包括多穗和大穗两个类型)吸氮规律研究表明:分蘖期多穗型品种吸氮量多于大穗型品种,而长穗期则少于大穗型品种;以氮的相对累积速卒(RARN)表示吸氮强度,4品种均为分蘖期吸氮强度最高,长穗期次之,灌浆结实期最低,大穗型品种各生育阶段吸氮强度均大于多穗型品种;群体总吸氮量与施氮量呈正相关,产量与群体总吸氮量呈二次曲线方程。本试验产量最高时(亩产稻谷500公斤左右)的群体总吸氮量为每亩11.6公斤,其中58—68%来自土壤本身的氮素。据两年结果,将水稻各生育时期土壤供氮量及相对应的植株累计吸氮量配合带常量(土壤基础肥力)的双曲线回归方程,得亩产450—500公斤稻谷的大田各时期土壤供氮指标,以此指标,可进行“补差施肥”。  相似文献   

13.
据1980~1992年多个新品种(系)13年定位资料,从垂直面上,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得到:影响早、中熟两大类型油菜经济产量的主导因子都是菌核病。成熟期病株率(X4)与产量(Y)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早=166.4061-1.1504X4Y中=163.506-1.3345X4两类型油菜多年平均籽粒产量相差3.73公斤(t=1.98,P>0.05),日产量0.005公斤/亩·日(t=0.57,P>0.05),差异不显著。中熟型菌核病株率比早熟型轻7.58个百分点,但早熟型生育期短8.45天。文中对各经济性状进行了比较。为此,建议生产上注意适当扩大早熟类型的比例,同时指出采用简易有效的控制菌核病的新途径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和育种实践表明,在保证一定穗数的基础上争取粒多、粒重,是大幅度提高小麦产量的有效措施;提高穗重是选育穗重型高产良种的主攻目标。经遗传分析结果,千粒重遗传力相对较高,早代选择有一定效果。粒大饱满是良种的优良性状,也是适应环境条件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5.
小麦最适穗数对产量的效应最大。本文应用试验资料和多项式回归方程,从数量上捕捉到以每亩24.54万穗时,籽粒产量最高。为小麦丰产栽培提供了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16.
冬小麦氮肥肥料效应模型的选择及其对推荐施氮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冬小麦6个氮水平试验对四个施肥模型在冬小麦上的拟合性进行了比较,结果四个模型均能很好地拟合产量和施氮量之间的关系,进上步从模型的最佳施氮量、施肥的经济效应以及肥料利用率等方面综合评价,其结果是以线性加平台模型最佳。  相似文献   

17.
据土壤分析提出四套平衡施肥方案并对其进行综合分析,就其增产效应及产出与投入作为评价标准,采用多项式回归分析方法得出产出与投入的函数:y=771.6+1.67x-0.0085x~2。就此方程分析得出产出y与投入x的关系是:随着投入的增多,产出率下降,产出最大时,投入量为人民币98.24元/亩。相应的肥料亩投入为:纯N为21.4公斤,P_2O_6为10.72公斤,K_2O为10.72公斤,硼砂为0.893公斤。  相似文献   

18.
用五个具有不同穗型特点的小麦品种(系)进行不同密度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只有群体合理,才能使穗、粒、重得到协调发展,获得最佳产量。在相同栽培条件下,品种间对密度要求大体趋势一致。但因品种特性的差异,对密度要求并不完全相同,各有其侧重的穗、粒、重适宜范围。  相似文献   

19.
本项目的宗旨是通过小区试验、中区表证、大田示范,探讨二系杂交水稻培杂山青的增产优势.四年八造累计示范面积近万亩,加权平均亩产达520 .7 kg,比对照种亩增产38.3 ~95 .4 kg,增产率达8 .1 ~21.0 % .实践结果表明,培杂山青具有根系发达,穗大粒多,高产优质高抗等优点,可因地制宜扩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20.
报道了我所利用SC2 0 53在杂种小麦研究中的应用情况。研究认为 :①多数小麦品种在剂量为 0 .6kg/hm2 ,雌雄蕊原基形成期至药隔期喷施 ,杀雄率能达 95%以上。药隔期为喷施临界期。品种、喷药剂量与喷药时期存在互作。②气候条件的改变对不同小麦品种生育进程的影响有差异。在杂交小麦制种中应对此加强研究 ,以利于花期调节。③在配制组合时 ,应特别注意抗性材料的选用。④超标优势明显的化杀杂种小麦 ,其优势主要表现在穗部性状上 ,尤其是穗粒数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