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几年来,孔子的思想,特别是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引起了哲学史工作者的讨论兴趣。在讨论过程中,提出了有关哲学史方法论的若干原则问题。其中带有关键性的问题是在哲学史研究工作中如何进一步贯彻阶级分析方法的问题。在目前形势下,深入讨论这一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时代赋予哲学史工作者以新的政治任务。在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中如何进一步全面正确地贯彻古为今用原则的问题,越来越重要了。如果阶级分析方法这个根本原  相似文献   

2.
哲学与哲学史研究,象任何社会科学研究一样,其生存与发展,取决于现实与时代的需要,或者说,取决于这种研究所具有的现实感与时代感。在以往十年思想解放的进程中,哲学与哲学史研究已经取得相当可观的进展。为了发展已有的进步,似乎很有必要对于哲学与哲学史研究中具有实质意义的问题进行反思。可以说,这就是本文所抱有的基本宗旨。在哲学与哲学史研究领域,十年来所提出的属于实质性的问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属于挣脱羁绊的问题;第二类是属于参予社会变革的问题;第三类是属于哲学与哲学史研究自身的丰富与深化的问题。当然,这种分类,只是为了说明问题的方便。其实,这三类问题并非截然分开或互不相干,相反,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  相似文献   

3.
<正> 在哲学史方法论的研究中,有许多争论的问题,比如:哲学史研究的对象,哲学史编写的方法,对以往哲学的评价,哲学遗产的批判继承等等。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对哲学本质的认识有重大关系。为此,本文试分析一下哲学的本质,然后,简略地谈谈认清哲学的本质对哲学史方法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哲学史讲演录》,是伟大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1770—1831)留给人类的一份珍贵遗产。这部著作的导言,是一篇关于创立科学哲学史的重要文献。它立足于辩证法的基础上,揭露了当时哲学史研究工作中存在的弊端,摧毁了束缚哲学史实现科学化的形而上学藩篱,提出了一系列处理哲学史的重大原则和方法,为哲学史走上科学化的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 《导言》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几乎涉及一般哲学史方法论各方面的问题。本文不打算对《导言》作全面的论述,而是主要根据其中“哲学史的概念”部分,着重对哲学史上各个哲学体系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5.
关于按劳分配原则与资产阶级法权的相互关系问题,在我国学术界中,历来就是一个存在着重大争论的领域。前些时候,骆耕漠同志在《论按劳分配原则的两重性》(1962年4月4日和4月6日《大公报》)一文①中,提出了按劳分配原则具有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6.
黄万盛、尹继佐两同志《试论中国无产阶级的局限性》一文发表后引起了一场争论。否之者曰对中国无产级局限性的肯定,必然导致对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本质的否定;辩之者曰唯有承认和研究中国无产阶级局限性,才利于无产阶级自我改造并改造世界。这是大相径庭的看法。1981年3期《社会科学》发表的黄、尹两同志的《再论无产阶级局限性》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再论》说:“对无产阶级局限性的研究,既没有违背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具体观点,也符合无产阶级革命实  相似文献   

7.
人能否成为圣人,理想人格如何培养,这是中国哲学史长期争论的问题之一,也是荀子哲学的归宿点。以前对此研究较少,本文作一初步的探讨,求教于专家、读者。  相似文献   

8.
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于1984年10月29日至11月3日在武汉召开文艺创作规律学术讨论会。会议对文艺创作规律,特别是对文艺创作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探讨。现将会议上集中探讨和争论的问题综述如下:一、什么是创作方法,它的质的规定性是什么?这个问题争论最为激烈。首先,有没有创作方法。一种意见认为,不存在创作方法问题。他们认为所谓“创作方法”或“艺术方法”的术语,是由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协会(拉普)的成员们,在1929年至1931年间,借用哲学史上的“方法”这一术语,首次引进俄国文学理论的。不久拉普虽被解  相似文献   

9.
哲学史发展中的批判继承问题,是一个长期争论正在解决而没有很好地解决的问题,要继续深入研究哲学史及其他历史文化遗产,这个问题又必须妥善地解决。但要真正弄清并为人们所接受还是要依靠学术界、教育界各方面的群众智慧。笔者本此精神,拿出自己的一孔之见,参加讨论。  相似文献   

10.
冯友兰与中国哲学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学术领域,人们将探讨哲学史研究的理论称之为哲学史学。哲学史学不以纯哲学的形式建构其思想体系,而是在实际的哲学史研究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理论和原则。这样的哲学史学既可以为哲学史学科的建设提供理论根据,又能够转换成哲学史研究中实际的操作方法。这使得哲学史对于现实的哲学史研究具有双重的意义和价值。中国哲学史学是随着中国哲学史学科的独立与发展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我们考察中国哲学史学形成的历史和现状时,不宜忽略冯友兰先生在这一领域中的工作和贡献。本文仅从中国哲学史学的角度,对冯友兰先生的学术贡献作一些…  相似文献   

11.
人的本质问题,是哲学史上令人困惑不已、引起无数争论的古老问题。直到无产阶级的伟大革命家马克思才第一次给了科学的解答。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艰苦探索过程。拿1843年至1845年这段时间来说,他对人的本质就先后提出了三个规定,即人的本质是他的社会特质、人的本质是劳动、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本文拟就这三个规定的提出、内容、意义等作一点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关于张载哲学的基本性质及其历史地位的争论,恐怕除了对少量思想资料的理解不同外,主要属于哲学史方法论的运用问题。本文试图将张载哲学放在中国古代哲学史的总链条中加以分析,研究他在前人哲学思维成果的基础上增加了哪些新内容,作了哪些新探索,在理论思维上有哪些经验教训;并在上述分析中,论证张载哲学的唯物主义基本性质及其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3.
共相与个别(universalsandparticulars)的关系问题,是经院哲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经院哲学的主要成就也表现在这个方面,如果去掉这个问题,经院哲学在哲学史上就黯然无光。同时,这个问题也是哲学的一个重要的、基本的问题。一、争论的起因...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中国哲学史家及研究工作者,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发表了不少可取的见解,特别是最近几年,更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果。但是,有的见解我们认为是值得商榷的,在这里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是我们正确研究中国哲学史、评价哲学家的重要依据之一,近几年,许多哲学史工作者,在批判中国哲学史研究中的简单化、公式化、庸俗化的错误倾向时指出:那种把哲学与政治等同起来的做法,影响了、阻碍了中国哲学史研究工作的正常发展、深入进行,把丰富多彩、纷繁复杂的哲学发展史,弄成一个简单  相似文献   

15.
今年五月,由中国哲学史学会等单位发起,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召开了中国近现代哲学史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哲史学者、专家和研究工作者一百二十余人。会议收到论文六十余篇。会上着重讨论了研究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的意义、方法和中国近现代哲学的分期以及各阶段的特点和发展规律等问题。大家认为关于中国近现代哲学史的研究是我国哲学史研究工作的一个薄弱环节,特别是1919——1949年这一段哲学史更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中国近现代哲学既是中国哲学发展的新阶段,又是近现代世界哲学史的组成部分。这个时期哲学的主题是中国向何处去,如何发愤图强的问题,围绕这个专  相似文献   

16.
哲学史以“哲学”为主语,是从属于哲学的二级学科.只有当“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时候,研究哲学史才有可能.胡适提出的“明变”、“求因”、“评判”三项原则,并不是照搬、照抄西方哲学史的研究模式,而是中国学者关于哲学史研究方法的中国式的见解,具有不容置疑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史哲》2016,(4)
受西方学术影响,中国哲学史研究自新文化运动以来采取了"观念先行"的治学原则。人们用某种观念统辖中国哲学文献,呈现了一种与中国人的生存和思想若即若离的中国哲学史述说。胡适的史料批判法、冯友兰的逻辑分析法、陈寅恪所谓"了解之同情",确立了这种哲学史研究的最初范式。中国哲学史研究方法需进一步与中国传统阅读习惯接轨,陆九渊所谓"六经注我"典型地表达了这种传统读书经验。对文本诠释这个活动进行生存分析发现:阅读是在问题意识、情感倾向和概念体系中进行的,哲学史研究需充分顾及读者和文本之间的情感思想纽带。  相似文献   

18.
哲学的中心问题是存在(Being)问题,或者说存在的意义问题.就实存与本质的关系问题发生的争论,即在实存主义与本质主义之间发生的争论,是最根本的哲学争论. 自柏拉图以降的西方哲学史,特别是近代西方哲学史,基本上都是本质主义占统治地位的历史.在黑格尔那里,这种本质主义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把实存完全看作是由本质决定的,是本质的一个环节、是本质的一种外化.一个事物的全部发展变化,都已由其隐藏的本质预先内在地决定了. 整个当代西方哲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对黑格尔本质主义的反动.其中,当代哲学解释学,特别是德国哲学家加达默的解释学,无疑是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相似文献   

19.
强化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问题意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是一个包容面广、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在马克思恩格斯哲学的基本思想理论之外,它还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出现的各种学派、人物和著述,包括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史和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近年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除了新出现的一批研究成果外,一些高校增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博士和硕士点也得到了较大增加,这些都是可喜的现象。在当前的研究工作中,还有许多需要加强的方面:一是应当继续重视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的基础性工作,要充分利用新发现的资料,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的解读和细读工作,加强资料的引进、整理等基础性的文本学工作。二是继续着眼于这一学科的基本建设,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的范畴史、专题史、断代史和人物思想史等专门研究,细化通史基础上的各种细部的研究。同时,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范畴的研究,深入发掘其当代价值。三是以鲜明的问题意识,直面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中所出现的各种具体问题,包括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产物的研究,以深入的理论分析来说明这一学科发展所遇到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为了推动这一学科研究的深化和发展,我们最近专门组织了部分专家对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形成了下述文章,目的是引起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同行对深化这项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略论无产阶级政党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锡恩 《文史哲》2001,14(5):75-81
无产阶级政党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运动的主导力量 ,其自身的现代化问题 ,在当代世界社会历史条件已经和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 ,变得愈益迫切和更加重要。无产阶级政党的现代化是一个全方位的问题 ,其主要内容和环节包括 :党的组织成分是变化扩展的 ;党的指导思想是变化发展的 ;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是不断发展完善的 ;执政党的领导方式或治国方略是变化发展的 ;等等。未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从低谷奋斗图存 ,到复兴发展 ,再现辉煌 ,将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无产阶级政党自身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