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张天翼的小说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符合人物性格和身份的口语比比皆是,人物语言生动幽默。他的小说也常常出现一些粗俗的语言和方言土语,粗话、脏话的“精雕细刻”具有多重功能,产生了特殊的效果,方言土语的适度运用也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  相似文献   

2.
莫言小说《生死疲劳》中的前景化语言在刻画人物性格、突出人物社会地位等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葛浩文在翻译时为达到其翻译目的,在处理前景化语言时,采用了保留前景化、去前景化和创造前景化翻译策略,最大限度地还原了小说主人公西门闹这一人物形象,其翻译策略对于文学翻译中如何忠实传达人物形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也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国小说的发展 ,源远流长。唐代虽已有市人小说 ,但仍以文言小说为主。至宋代 ,由于经济发展 ,市民阶层兴起 ,瓦舍文化发达 ,为适应广大读者、听众 ,白话小说遂取代文言小说而成为主流 ,历宋元明清以至于今。白话小说是用人人皆懂的俗语写成 ,拥有广大的读者。宋元明清四代产生的小说之多 ,可说是车载斗量 ,汗牛充栋。所谓俗语 ,包括各地的方言土语 ,乡音俗谈 ,以至少数民族的语言与汉语融合的新词汇 ,谚语 ,歇后语等。中国幅员广大 ,人口众多 ,方言土语也多 ,同一意思的一句话 ,不同地方的人说来 ,写成书面就不同 ,因而必须加以解释 ,才能…  相似文献   

4.
文章着力于探讨语言符号与意义表达之间的关系,即运用文体学文体定量分析法和篇章语言学的主位—述位及其他语言学理论来描述小说语篇中所采用的语言手段对成功塑造人物所起的作用。通过分析实例语篇的择词、结构和语音、词汇、句法层面各种修辞的运用,了解小说叙述描写语言对人物性格的阐释,语篇在发生、发展、高潮过程中对人物形象塑造的逐步深入与完善以及修辞在人物形象塑造中的美学效果。总之,小说作者塑造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各种语言手段,通过分析其在小说语篇中的具体运用,揭示运用语言手段在成功塑造人物形象和深入挖掘主题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方言土语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个社会现象。蒙古语方言土语的形成经过了很长的历史时 期,其背后藏着复杂的社会背景。本文采用历史比较法,着眼于科尔沁土语的内部差异阐明了科尔沁部落的 形成、发展的历程,同时论述了语言接触对科尔沁土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地域文化是作家们的精神母乳。地域文化精神直接影响到小说叙述焦点的定位与运动、小说话语与叙事视角的选择、言语风格的确定以及语言结构的形成;方言土语不仅丰富了小说的语言资源,而且为小说语言增色许多;作为地理风貌的自然风光进入小说,必然影响着描写这些风光的语言风格的选择;民间语言体现一种民间立场的叙事,与官方文化拉开一定距离,并显示出民间幽默的智慧与解构的才能;有作为的作家不仅善于到地域文化中去淘金,而且能跳出其拘囿,去经受各种异地文化的洗礼。  相似文献   

7.
美国当代遁世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守望者》被认为是"现代经典"作品之一,它对美国社会和20世纪文学界的影响颇深。小说不仅成功地塑造了叛逆者青年霍尔顿的人物形象,而且还生动、准确地用第一人称真实的记录了其语言。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相关理论对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语言进行分析,从守望和救赎的角度对其人物形象给以剖析,进而阐释文学作品的意义,旨在帮助大家理解小说的主题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余华这位先锋小说家在其作品中体现着西方现代主义的特征。特别是在小说叙述方面,其冷静客观丝毫不带感情的死亡式叙述让当时的文学界惊骇。其表现的主题也离开了传统小说反映现实生活的轨道。而人物形象的表现也不再是现实主义小说通过语言、行动、环境等因素来刻画,而是更多的转向了对内心的挖掘,人物的精神状态展现着人物的整体形象。在语言文体方面,作者也叛离了传统小说的模式,用真切、去除雕饰的语言展示作品。  相似文献   

9.
《蝇王》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小说本身的语言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小说的对话和非正式语言的运用大大丰富了人物形象。其艺术特色最明显莫过于象征手法并通过象征来阐释一些西方文化,表现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中期以后,相当一部分小说创作发生了转型,由传统的现实主义规范走向了超越规范的嬗变,人称新时期转型小说。这种转型小说由主题的单一性、确定性转向了多义性、不确定性,人物形象由单一化转向了多样化,结构模式由一元形态转向了多元体式,思维角度由单一性转向了多向度,语言由单一的现实主义话语转向了现代的多元话语,形成了小说创作的新景观。  相似文献   

11.
叶蔚林新时期的小说主要以湘南菇母山区的人情风物为题材,富有人文情怀和人道关怀是这些小说的价值主题,也是其作品中人物形象的人性特征。在这些作品中,叶蔚林刻画了一系列洋溢着原始生命活力、与自然和谐共处、爱情观念至情至真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金瓶梅》主要人物的深入剖析,从而揭示了《金瓶梅》人物的鲜明而各具特色的形象。小说的主人公都是崭新的,其性格的美丑善恶也是多元化的。由表层形象到深层意识多方面的开掘,塑造出了人物形象的多重性格,使古典小说的面貌为之一新。  相似文献   

13.
傲慢与偏见》是难得一见的在文学史上可用以语言研究的一部经典作品。文中的语言包含了丰富的语用学特点。这部文学作品被演绎成的电影也备受人们青睐。文中经典生动的语言对白,被越来越多的学者作为语用学理论来研究。本文借助《傲慢与偏见》电影中的经典对话用语用学的理论和原则来分析小说中有趣的语言特色,揭示小说中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社会关系的阐述和作者高深的文学造诣。  相似文献   

14.
唐传奇继承并发展古代辞赋、诗歌以及史传文学人物形象描写的优良传统 ,也汲取了志怪、志人小说的艺术经验 ,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 ,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唐传奇作者开始运用多种技法如比喻、拟人、象征、夸张、烘托、对比等对人物进行综合和立体的 (肖像、语言、行动、心理、景物 )描写 ,刻画了众多丰满、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5.
微型小说创作者必须准确运用个性化语言 ,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善于驾驭人物话语中的心口错位及模糊语言 ,揭示人物的心理情绪和思想特征。微型小说的人物语言不仅要耐人咀嚼 ,而且要使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更鲜明 ,更生动  相似文献   

16.
令人叫绝的嘴上功夫——《红楼梦》中兴儿的语言才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红楼梦》中 ,贾琏的心腹小厮兴儿基本上是一个穿针引线的结构人物 ,他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小说叙事结构的需要。但是曹雪芹对于这样一个次要人物 ,也同样一丝不苟地予以深入刻画 ,于是再现了他的个性特征 ,写活了这个人物形象 ,而这在小说中则主要通过他的语言特点而体现出来的。兴儿的语言不仅在小说故事发展和人物刻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艺术作用 ,而且本身也具有极其鲜明的艺术特色。《红楼梦》中关于兴儿语言的片断 ,堪称人物语言高度个性化的经典  相似文献   

17.
长篇小说《不成样子》将“有情的历史”作为小说对上个世纪50年代那段历史回顾与重述的基本原则,并藉此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性,以及解读历史真相。这样一来,小说从一开始就自觉摆脱了那种一度被追捧的故作姿态式的冷漠与客观,也不屑于对叙述方式的刻意强调与近于迷狂的形式主义的实验热衷,尽管小说中也描写了惶惑、动摇、不确定或者自我分裂与背叛,但这些都是用一种清晰而明确的语言叙述与表现出来的。情感与价值判断,始终渗透在《不成样子》的人物、主题和故事之中,  相似文献   

18.
《阿Q正传》标志了鲁迅小说创作的杰出成就,显示了鲁迅创造和运用艺术语言的卓异功力。它的叙述语言、描写语言、抒情议沦语言都很有创造性,表达效果都是令人惊服的。本文只谈谈它的人物语言的艺术。什么人说什么话。人的语言最能表现人的性格。写对话和引录人物语言,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最有效的手段。鲁迅很善于写人物语言。他的小说,人物语言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少。  相似文献   

19.
<战国策>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运用了多种艺术技巧.比如,运用氛围渲染烘托人物;运用个性化语言刻画人物;运用矛盾冲突表现人物,等等.可以说,<战国策>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为后世小说人物形象塑造技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进入新时期以来,哈萨克族小说家通过不断解放思想,努力吸收和借鉴中外小说界最新的创作经验和成果,开始进行了作品艺术表现手法方面的探索。新时期哈萨克小说在叙事模式、塑造人物形象、语言运用上表现手法有所丰富,地域和民族特色的表现有了更加宽广的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