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所谓“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长期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历史遗存、文化形态和社会习俗等,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具体到镇江的地域文化来说,它不同于周边地区南京的“金陵文化”,苏锡常的“吴文化”和扬州的“维扬文化”,而是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如历史悠久、南北兼容、东西并蓄、宗教多元、文武兼备和隐士文化等等。由于镇江位于长江和江南运河的交汇处,因而,也是长江文明和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陆游.字务官,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出生的年代,正是我国北方女真族奴隶主统治者建立金国,向北宋大举进攻的时候。当时,他主张抗金.反对妥协投降,并抒写了许多深感民族危难和悲愤,表达人民抗战意志和希望.具有强烈爱国精神和鲜明时代特色的文学作品。他曾多次来镇江,留下了足迹,为镇江历史文化名城添彩。  相似文献   

3.
田慧 《华人时刊》2011,(7):32-33
西津渡位于江苏省镇江城西的云台山麓,北濒长江,南临云台山,西起玉山大码头,中心轴线1800米。始创于六朝时期,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的建设,留下了如今的规模,整条街道随处可见六朝至清代的历史踪迹,故有一眼看千年的美誉。街巷,是西津渡历史街区的主要民居格局。这里既有上海的里弄,又有北方的胡同:庭院既有南方天井民宅,又有北方四合院布局;单体建筑既有江南民居风貌,又有北方建筑的纯朴、厚实;整体风格既有东方神韵,又有西方特色。当你站在云台山朝西北向下望去,呈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  相似文献   

4.
“安土重迁”,是中国农业民族世代承袭的传统观念;“贵货易土”,主要流行于北方游牧民族。历史上的农牧民族尽管在其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始终互相依存、影响和渗融,但两类民族历史文化的鲜明特征,则长期得以保持和流传。  相似文献   

5.
论文分三大部分,首先综合分析镇江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有三条重要的文化历史特征:1、街区因渡而生,历史存续久远,风貌保存完整,构成我们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独特元素。2、多元聚合、主题明确、独具特色的“津渡文化”,定格我们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价值。3、街区南屏山北濒水、依山布局、临水而建,复兴街区风貌就是彰显镇江城市个性。其次,总结提炼近年来保护建设的阶段成果和成功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白杨  玲珑 《华人时刊》2011,(6):70-71
穿越千古尘埃,今生今世,我们的心到底可以邀游多远……朱洪武的山水画作品就像把"游心"这双隐形的翅膀放飞到了人心之上。在镇江美术界,朱洪武是一位善于思考,勤于耕耘的"苦学派"职业画家。近年来,他以其既有南方的秀润内在,又具有北方的浑厚苍茫特点,入选了"镇江首届美术精品展"、"当代镇江画派江苏名家邀请展"等重要展项,让人们品味他颇具个性的山水画艺术的同时,更为他不懈努力地走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艺术发展之路而高兴。朱洪武生于镇江,长于镇江。幼时就喜欢涂鸦的他,小学时的一  相似文献   

7.
随着中共中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的提出,社会各界纷纷响应,并且都在思考如何建立和谐社会的问题。我市的“大爱镇江”主题活动的开展,无疑是对和谐社会理念的积极响应和具体落实。分析起来,这一主题活动可包含两个层面:一是“镇江有大爱”.二是“镇江即大爱”。前一层面是活动的切人点,让世人知道镇江历史上和现实中有种种体现大爱的人和事:后一层面则是活动的重点和终结目标,即让大爱成为镇江人的品格特征.成为镇江市的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8.
论近代镇江经济衰落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镇江自古以来就是一个水陆交通便利的要津,经济、战略位置均十分重要。鸦片战争前,镇江已是南来北往客商云集之地,1861年5月,西方殖民者武力胁迫镇江开埠。开埠后镇江开始了近代史上商业蓬勃发展的历史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镇江口岸地位下降。导致镇江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考虑(1)地理优势的丧失是镇江经济衰退的首要原因。(2)本地区工农业均不发达,缺乏支柱型的产业。(3)帝国主义殖民经济的压迫蹂躏。再加上连年的战乱、天灾人祸和整个民族经济衰败的影响,近代镇江经济的衰落是必然的。  相似文献   

9.
关于刘勰及《文心雕龙》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于来到久已心向的镇江,有机会参加这样隆重的盛会,感到很荣幸,很高兴。因为刘勰是镇江人,生于镇江,长于镇江;旷世无双的《文心雕龙》也孕育于镇江。他一生的卓越成就,在镇江的历史上,堪称千古一人。他为镇江增了光,永远是镇江人的骄傲!下面简要地谈谈几个有关的小问题:  相似文献   

10.
阴山岩刻,作为一种古老的语言,通过图画符号形式表达古人类的文化、生活、信仰等,是再现古代人类历史和生活历程的直接依据。自古以来,阴山地区就因其重要的地理和战略位置成为中国北方民族战争和民族融合的舞台,同时也是北方各民族生活的中心和摇篮。对其进行多视角的研究,不仅能够全面地认识阴山岩刻的历史,同时也能更好地认识河套文化的历史,对传承和弘扬河套文化起到重要作用,为河套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重要的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1.
新疆生活16年是王蒙痛苦而又逍遥的记忆,是思想和创作的“触媒”,对王蒙影响是金方位的。王蒙在新疆完成了“换心的手术”,新疆生活深刻地影响了王蒙人生观、价值观、文学思想以及文学创作,新疆是王蒙思想和创作的一个“原点”和坐标。  相似文献   

12.
元代以青楼女性生活为题材的杂剧作品有近20种,其内容不外三类:反映青楼女性曲折的从良经历;从良后家庭的变故;皈依宗教的历程。元代以青楼女性生活为题材的杂剧作品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3.
以654名流动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不同的代际支持水平对流动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的序列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代际支持、生活满意度、自我效能、心理弹性四因素之间两两显著相关。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弹性在代际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均有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198和0.078,且两者在代际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具有序列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107。结果提示,代际支持通过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效应,对流动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产生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先秦时期士的主流意识是积极入世,追求成功,追求名利。人们普遍把功成名就当作人生价值实现的主要标准。苏秦就是人生观领域主流意识的代表。他的人生目标明确,角色定位清楚,意志坚定顽强,在自己选择的人生道路上无怨无悔地走下去,永不服输,永不言败,永不放弃。  相似文献   

15.
探讨北宋中期思想家李觏的人生观及其人生践履,认为:1.李觏由易论而建构了生存智慧的学说;2.李觏又由礼论提出了许多人生的准则;3.李觏有其独特的人生践履方式。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陶渊明的读书、饮食、交游、思考等生活方面的考察,发现在陶渊明的现实生活中,宗教所占的部分是相当小的,宗教影响的痕迹也不明显。在陶渊明的思想体系中,值得注意的是,他坚持一种实际的人生观。而实实在在的生活使他摆脱了由人生困境带来的困惑,获得了充实。  相似文献   

17.
东晋文学家、大书家王羲之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他的生命意识具体表现在痴迷道教,以增加生命的长度;以契阔谈宴、诗酒风流等行为,增加生命的密度;希冀建功立业、人格独立、精神不朽,以增加生命的亮度.  相似文献   

18.
以《游北山赋》为代表的隐逸赋既描写了王绩个人的隐逸生活,也深隐着他一生的思索与矛盾复杂的生命意识。他遵奉老庄的自然价值生命观,但儒家的济世情怀与伦理价值生命观在他那里也根深蒂固。他既有通达的死亡态度又不乏对游仙的隐约向往。王绩赋文中这些矛盾心绪既有时代风云的影响,也有地域文化的浸染;既源于家学的熏陶与培育,更关乎个人的经历与秉赋。对应于三仕三隐的人生历程,王绩的赋风也经历着由细密富丽到淡朴疏野的渐变。无论从赋篇语言与结构的过渡,还是从隐逸思想与题材的承转来看,王绩在赋史上都有着重要的承传意义。  相似文献   

19.
致力于探讨宇宙世界本原和人类历史奥秘、具有科学热情和求知倾向的希腊文化 ,在历史流变中敞开了胸怀 ,拥抱致力于探讨宇宙世界目的和人类生存意义、具有伦理热情和信仰倾向的基督教文化 ,并与其共同担当起了西方文化实践的历史使命。中国文化的儒道互补和历史伦理交融终归因为其内涵的位移而难以构成自我圆通的文化教理。佛教关于生死轮回、因果相续的人生解说里既有吻合儒家、弥补道家的社会伦理关怀内涵 ,又有吻合道家、弥补儒家的超验心灵解救允诺。中国人很容易地接受了佛教的思想 ,并将其作为与传统儒家伦理政治哲学、道家人生审美哲学相沟通的非常圆通的精神哲学。  相似文献   

20.
在中唐士人普遍尚佛的大环境下,元稹与禅宗也有着较密切的关系。他好游禅寺、广交禅僧、感悟禅理、寓禅于诗、以禅悟感发来观照社会与人生。特别是在调适贬谪心态与谪居情绪的过程中,在调整自己生命价值取向时,禅宗对他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