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思维在检验真理中也是起作用的,而且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总的理由是,检验真理的过程是一个再认识的过程。具体理由有三点:第一、从反映形式上来说,再认识是思维的产物。认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从形式上来说,认识是人脑思维的产物。检验真理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过程,不过是一个再认识过程;同样,经过检验产生的结论,也是一个认识,不过是一个再认识。  相似文献   

2.
一、从一个元问题谈起 随着当前改革的进展,人们越来越感到思维模式(或思维方式)变革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思维模式呢?这是一个元问题。 有关思维模式的概念目前尚无统一的理解。思维模式一类的概念主要有:思维方式、思维模式、思维结构、思维样式、思维形式、思维方法,以及皮亚杰的认识图式等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于语言力量的认识,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为了促进这个发展过程,提出这个问题加以研究,对人们的思维和社会生活都还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4.
思维方式是由知识、观念和思维习惯等要素相互作用、有机组成的一种思维结构。这种思维结构对外界的信息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输入和输出的反馈作用,这就使思维方式具有特定功能,能正确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从认识对象的不同范围和性质上看,思维方式的功能主要具有认识功能和行为功能。(一)思维方式的认识功能在主体把握客体的过程中,思维方式具有认识功能。这是由思维方式的结构决定的。  相似文献   

5.
从思想史的观点看,易学起源问题——这一问题本质上与对中国史前思想的演进及与我们今天称之为易的思维模式的形成过程有关——是一个值得为之展开专门探讨的课题。本世纪以来,随着原始文化研究的进展,人们对史前文化和思维的发生和演进过程开始有了更具体而丰满的认识。这种认识起先为文化人类学研究所开拓,然后,人们  相似文献   

6.
创新思维是一个涉及到诸多学科领域的复杂问题 ,本文仅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它的过程、特征、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它的培育与开发等问题作一初步探讨。一、创新思维的本质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研究智力结构时 ,通过因素分析 ,发现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两种思维类型。他认为 ,发散思维能力代表人的创造力。而克罗普里等人则认为 ,创造力是由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两种能力有机结合而构成的。其实 ,创新思维不仅包括发散思维、集中思维 ,也包括非认识因素。在具体的创新过程中思维呈现三个步骤 :发散思维、集中思维、形象思维 ,而其最基本的形式是形象思…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在"绝对理念"论的基础上,肯定地回答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他看来"绝对理念"作为万物的"本原",是"实体"同时又是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创造性的认识主体.黑格尔的思维与存在的同一论,不论从认识对象和认识方法上看,还是从认识过程来看,都有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应批判地吸收其合理的思想,科学地解决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以求在哲学认识对象、认识方法等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辩证逻辑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作为一门逻辑科学,它研究的内容有哪些?这是自辩证逻辑产生以来就一直争论的问题.如何正确认识这些争论问题对辩证逻辑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不仅是我们正确地把握这门科学的根本性质和基本面貌的基础,而且也是我们正确解决其它一系列问题的前提.一 辩证逻辑究竟应以什么为研究对象呢?毫无疑问,作为一门“逻辑”科学,它也应以研究思维形式为主,否则它就不是逻辑科学了,同时,作为一门“辩证”逻辑,它所研究的思维形式又应当和形式逻辑所研究的思维形式有根本的区别,否则它就没有必要单独存在了.那么,辩证逻辑所研究的这种思维形式应当是什么呢?我们认为应当是科学理论.这样说首先是建立在对辩证思维根本特点的认识基础上.我们知道,辩证思维的根本特点是思维的具体性,而这种思维的具体性又是思维辩证发展过程的结果,因此要搞清思维具体性的本质,就必须对思维辩证发展过程的特点有所认识.从形式上看,作为思维辩证发展过程而由抽象上升到具体是一个概念、范畴的不断流动和转化,进而产生范畴体系的过程,它表现为由一个概念过渡到另一个概念,再过渡到其它的概念,如此循环往复,使认识第一条道路所提供的有关抽象概念和范畴以先行和后继的方式排列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9.
论认识客体的观念化、符号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认识作为对外部世界的一种观念的掌握方式,所掌握的是关于认识客体本身的存在状况、结构、属性、本质、关系、运动变化过程及规律等的信息内容。所谓认识是反映,就是一个以实践为基础通过感知和思维活动接收、储存和加工处理信息的过程。文章着重论述了与认识主体相关联但又是外在的感性的认识客体,必须经过认识主体感知的转化和转换过程以及陈述,成为储存和呈现在认识主体大脑中的观念化、符号化的信息客体,才能成为思维加工处理的对象,成为观念所掌握的客体。文章根据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之间相关联领域的不断变化,分析了人类认识进化发展中问题的发生、主题的转移、认知图式的改变、参照系的变换等机制。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邓小平建设社会主义思维模式问题的研究,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尝试从结构—功能的视角出发,阐述毛泽东与邓小平在发展社会主义问题上思维模式的异同,进而分析形成两种思维模式的主要原因。重新学习和认识毛泽东、邓小平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思维认识的缺憾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的变革将社会导入一个资源重新配制进而达到有效利用的实践进程 ,以期望建构出更为合理的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的运作形式。这一实践进程自身不仅只是经济资源配制方式的变化 ,同时也应该是思维认识方式的深刻变化进程。为此 ,这一实践进程需要法律与秩序的支持 ,还需要有超越变革之前程式化思维方式的新思维 ,以开发出与这一实践进程协调的思维认识资源 ,并使之具有统摄多元化社会变革进程的思维向度。无疑 ,这是我们完成现时代哲学思维并使自身思维认识完善化的主要任务 ,也是新世纪哲学思维的高度要求和对旧世纪哲学…  相似文献   

12.
党和毛主席一再教导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要办好每一件事业,都必须认识它的规律。这一教导,自然包括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文学艺术以及认识它的规律在内。人在艺术创作过程中究竟怎样思维呢?这是一个艺术创作者如何认识现实和如何反映现实的问题,是一个属于艺术创作规律的问题。如何理解这一问题,不仅将直接间接影响到艺  相似文献   

13.
漫谈思维     
如何正确看待人的思维问题,历来是两条哲学路线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说来,唯心主义者往往歪曲、夸大人类思维的能动作用,否定人类认识的客观来源;而机械唯物论又只强调认识的客观来源,看不到和否定人类思维的能动作用,把人类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只看作消极被动的“照相”;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将辩证法和唯物论统一起来以后,才克服了以上两种片面性,正确地描绘了人类的认识发展过程。但是马克思主义对上述两种片面性的斗争并没有结束,今后也永远会有这种斗争。为了更好地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探讨一下人类思维的问题是必要的。当然,有关人类思维的问题,由于现代自然科学也还没有充分揭开它的奥秘,本文只是想提出一些问题,供有兴趣的同志们一起思考.  相似文献   

14.
所谓思维共振,就是人们认识之间互相感应、撞击,不断激发出灵感和智慧的过程,这一过程又是通过个体思维共振和群体思维共振来实现的。个体思维共振是指认识主体思维的反映、选择、创造过程,也可说是主体思维结构的同化和顺应,把客体信息纳入主体认识图式之中谓之同化,认识图式的更新,改变旧图式建立新图式谓之顺应。同化能从看似不同的事物中发现相似性,顺应则能从看似相同的事物中发现相异性,两者都发现了某种  相似文献   

15.
汉字形成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逐步增强“方化”的过程。汉字所以呈方块结构的基本构形,是与汉民族传统的思维模式密切相关的:一方面,汉字讲究平衡性、对称性和整体性,契合了汉民族“和”的传统思维模式与审美习惯;另方面,方块字又对长期使用它的汉人的思维活动诸如认识自然现象和进行文艺创作等起着反作用。  相似文献   

16.
当代实践的高度社会化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决策活动的社会化日益增强,在决策活动中,集团决策越来越成为决策的一种重要形式,有组织的群体或集团正成为决策主体的一种重要形式。从认识角度讲,决策属于认识向实践转化的中间环节,是运用思维与认识指导实践活动的过程。决策的实质在于决策主体发挥创造性思维求解决策问题的矛盾。本文要探讨的是,作为决策者的集团主体,如何根据既有的知识经验和现有的决策对象信息进行思维,构成一个优化的“整体思维效应”,从而尽快地作出科学的决策。这也就是思维的效益问题。  相似文献   

17.
《新学术》2007,(2)
思维方式是一定时代人们的理性认识方式,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的方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人的所有思想和行为都受一定思维方式的支配。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中西方社会在思维方式上的较大差异,这些差异具体表现为:整体模糊性思维与精确具体性思维,感性直觉性思维与理性逻辑性思维,向内保守性思维与向外开放性思维。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似乎存在着一个研究方法上的误区 :在反对形而上学思想的同时往往贬低和否定了知性思维的合理性意义 ,在高扬辩证法精神的同时又往往过分夸大和滥用了辩证思维的实质性作用。似乎知性思维没有什么意义 ,应当予以彻底铲除 ,辩证思维则一通百通 ,一灵百灵 ,借助它认识上、理论上的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造成这种观念的一个根本原因 ,就是对知性与理性的合理化关系不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对知性思维的合理性问题不能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态度 ,进而对辩证思维作了绝对化和神圣化的片面理解。  相似文献   

19.
数学思维理论是数学教育中经常提及的又引起众多学者研究的课题,对其研究多是从数学教育的角度出发,都可归结为从数学本身去认识和研究数学思维,多少会对数学思维的认识产生局限性,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去看待数学思维,也许对数学思维的研究会有更深的认识,同样对数学教育会有更大的帮助。一个问题,只有把它放在广阔的背景下研究它才能洞察其实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务实是一本把问题纳人到系统当中去解决的系统思考的精神成果,实质上也是一个人处理解决问题时处的立场、出发点,  相似文献   

20.
论《周易》的全息思维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易》,包括《易经》与《易传》,他们的作者对于上古社会作了全面的、系统的思考与认识,我称这样的思考与认识为全息思维与认识。全息思维与认识是主体、人、对于认识对象认识与思维的全部过程。根据《周易》的观点和理论,这个全息思维与认识的过程有四个环节:(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