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重视民生、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胡锦涛提出的“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为民”思想和共同建设、成果共享的民生理念,从执政为民、科学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建设民生、改善民生,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形成了与时俱进又独具特色的民生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民生思想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生问题是全国人民十分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多次要求各级组织和干部要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形成了富有鲜明自身特色和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的胡锦涛民生思想,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前进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习近平民生思想的研究开始进入学界视野。研究者围绕习近平民生思想的形成条件、主要内容、鲜明特色、历史地位、价值意义等展开初步探讨,形成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习近平民生思想逐渐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但由于该研究起步时间较晚,目前的研究尚存在部分研究较多,整体性、系统性研究不足;政治阐释较多,深度学理分析不足;单一学科研究较多,跨学科综合性研究不足;文献研究法运用较多,其它研究方法运用不足等问题。今后的研究应注重从多角度、多学科切入,并着力提升研究的理论深度和学理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民生政治观扎根于中国现实土壤和传统文化,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和延续性,对当前民生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民本思想、大同思想及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理论是我国传统民生思想的主要理论来源,它们之间既有一致性又存在必然的差异性,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的民生政治观。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分析方法,对青年和青年工作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青年的地位作用、青年的教育培养、青年的选拔使用和青年工作等方面提出了许多精辟见解,形成了正确认识和对待青年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系统的理论观点,使马克思主义青年观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云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长时间分管党和国家财经工作,参与有关民生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提出了一些很具代表性的民生思想:应时刻注意为人民谋福利;解决民生问题应成为重要国策;就业是民生之本;粮食问题是民生的重中之重;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要先考虑民生.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是陈云提出与解决民生问题的法宝.  相似文献   

7.
贺方彬 《南都学坛》2011,(6):103-109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和改善民生的历史。党在领导民生解放和民生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系统地解答"什么是民生,怎么样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民生观的基本问题,形成并发展了具有鲜明特色的民生观,呈现出"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现实性与理想性的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板块性与整体性的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等基本特点,系统地把握党民生观的这些基本特点,对于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同志高度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他在继承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基础上,从新颖、独特的视角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青年观。胡锦涛青年观的新视角体现在深远的战略视角、广阔的国际视角、科学的系统视角和鲜明的人本视角四个层面。立足这些新视角,对于理解胡锦涛青年观的科学内涵和时代特色,指导新形势下的青年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社会保障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社会保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世纪新阶段搞好社会保障建设的科学指南.其形成和发展是对时代发展的自觉回应,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而形成的理论概括.胡锦涛社会保障思想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保障的重大意义,以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为目标,以保障人民基本生活为基点.其特点是强调以人为本,重民生;尊重国情,尊重制度发展的客观规律;落实科学发展观,协调、可持续发展;从市场化路线回归公益性.胡锦涛社会保障思想对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深刻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三个角度探讨了江泽民同志的民生观:一是为什么改善民生——实践党的宗旨,使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及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二是实现什么样的民生目标——近期目标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长远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怎样改善民生——制定三大宏观战略,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江泽民民生观的实践经验是:将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目标,以发展为关键,以统筹兼顾为根本方法,以实现民生问题的规范化和制度化为长效机制。这些经验为我们进一步探讨中国特色的民生理论、制定符合中国现阶段国情的民生政策积累了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民生思想,其内涵包括:现实的个体的人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逻辑主体;人的生存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实现人的解放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最终目标。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对于当前我国的民生建设有着重要启示: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必须积极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必须发挥政治体制改革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所形成的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看法。胡锦涛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本质、结构和功能等基本问题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回答,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新形势下,系统梳理和全面把握胡锦涛关于“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对于指导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民生观是中国共产党民生观的重要思想文化渊源。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汲取了孙中山民生观的合理内核,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观。在当前的民生建设过程中要牢固确立民生在党和政府工作的“中心”和“重心”地位;大力发展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解决民生问题;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抓住主要问题,解决主要矛盾;建设民生型政府,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高度重视分配问题,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问题,针对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做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民生思想体系。其主要内容,改善民生的前提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义;改善民生的价值是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的战略是必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改善民生的策略是必须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5.
老子与庄子的民生观——推天道以明人事、崇尚自然而论民生,立足于自然主义的人性论与个人主义的伦理观,在先秦思想史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是构建当今和谐社会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为中国人民解决民生问题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不仅为解决民生问题创造了根本的政治经济前提和制度基础,而且为改善民生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但是,在解决民生问题的政策导向、战略重点、发展动力等问题上,也存在一些值得总结的经验教训,这为当代社会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历史性借鉴。  相似文献   

17.
民生问题就是人们的基本生存问题和人们的社会发展问题,这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就成为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言人,因而关注民生,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一直是其工作的重心.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从社会实践出发,针对不同社会阶层的境况,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观点,这些观点对当前解决民生问题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民生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毛泽东的民生观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生思想都是其重要的思想渊源,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民生观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丰富内容。这不仅为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为新时代条件下的中国民生建设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也为人类社会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有益启示,凸显了其重要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中国改革开放30年以来,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民生观随同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与时俱进。回溯改革开放30年民生观的演进历程,结合当代民生的现状,展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