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代员工群体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这一群体表现出的频繁跳槽现象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对新生代员工不同维度的心理契约破裂、组织认同和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规范型和发展型心理契约破裂显著正向影响其离职倾向;规范型、人际型和发展型心理契约破裂均显著负向影响其组织认同;组织认同在规范型心理契约破裂和离职倾向的关系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发展型心理契约破裂和离职倾向的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史春莲 《职业》2012,(26):36
一、中小学教师面临的心理冲突 1.主观上的高定位与客观上的低定位的冲突提及教师,人们马上就会想到许多赞美之词,如"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等.不管言者是出于景仰还是同情,教师均信以为然,但实际上教师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却并没有这么高. 2.强调自我价值、注重自我发展与外在功利的冲突 教师作为知识分子,在长期的脑力劳动中慢慢形成了一些共同的人格特点:比较强调自我价值,注重自我发展.他们多少有一些理想主义和唯美主义倾向,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作为自己的一大乐事、幸事.  相似文献   

3.
中国扶贫实践中出现的"贫困户生计能力提升不足"倾向源于可持续生计框架与现代贫困观念之间的冲突,而"社会参与"则为解决冲突提供了一种可能。2020年后,面对新的贫困现象和贫困结构,"参与式"反贫困理念能够通过社会参与链接可持续生计框架和现代贫困观念,在贫困治理过程中充分体现贫困者的参与性,形成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提升个体或家庭改善生计系统的能力,使其摆脱困境、规避陷入贫困的风险,进而形成权利-义务相平衡、对城市和农村具有包容性、常态化、可持续的贫困治理策略,使全体社会成员实现不虞匮乏的生活。  相似文献   

4.
潘健 《职业》2009,(21)
社会支配倾向反映了个体期望内群体优于和支配外群体的程度,高社会支配倾向者偏好增加阶层差异的价值观和政策;低社会支配倾向者则偏好减少阶层差异的价值观和政策.研究证明,性别、社会地位等因素与社会支配倾向水平有关.通过对社会支配倾向的测量,可以预见个体的诸多社会行为和态度.社会支配倾向研究可以进一步应用到人力资源管理领域,例如在组织管理实践中,社会支配倾向可能会调节员工知觉到的领导支持与工作满意度、离职之间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5.
吴斌 《职业》2009,(14)
一、预测和管理员工的离职行为 狭义上的雇员离职是指"从组织中获得物质收益的个体终止其组织成员关系的过程".一般来说,研究者将雇员离职分为主动离职和被动离职两种,前者是指离职的决策主要由雇员做出,后者是指离职的决策主要由组织做出.主动离职由于难以被组织所预料,所以长期以来受到了研究者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农村中非农业户口无业青年在其阶层地位与阶层文化的转换过程中出现错位现象.此现象导致游离于农村与城市之外的"游离的人"的产生,并伴随着原有优越阶层文化所面临的尴尬处境出现.转型社会中"游离的人"与"优越的尴尬"情结迫切需要人民的关注与理解.  相似文献   

7.
高校学生宿舍成为引发人际冲突频发的特殊"场域",探讨宿舍人际冲突影响因素对于规避宿舍恶性事件具有重要意义。对50名本科生深入访谈发现,大学生宿舍人际冲突深受来自"场域"的外在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个体差异性、价值认知差异等主观因素影响,生活习惯、人际沟通等成员在宿舍"场域"中生成的交互因素也对冲突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在冷战结束后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多数新实现民主化的国家都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特别是在非洲,与成熟的民主国家相比,非洲国家往往出现选举输家不接受选举结果的情况,轻则质疑选举获胜方选举舞弊甚至选举操纵,重则引发选后冲突甚至内战。本文将这一现象统称为"输家政治",即选举输家不接受选举结果、不愿通过法律渠道质疑选举结果或通过法律渠道但却不接受法律裁决,相反采取从抵制直至冲突的对抗性措施。输家  相似文献   

9.
阶级或阶层意识中的心理因素:公平感和态度倾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按照客观社会位置→公平感→态度倾向→阶级意识这一思路探讨个体的公平感和态度倾向等心理因素在阶级阶层意识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在研究方法上,以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手段作为建立态度倾向等主观变量的工具,以多项逻辑斯蒂回归(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模型验证变量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公平感强的人在社会态度上容易出现嫌富怜贫等倾向,公平感等心理因素具有分解来自客观社会位置影响的作用,导致在客观社会位置的维度下,人们的阶级意识呈现碎片化特征;进而认为,阶级意识不是自发形成的。  相似文献   

10.
首先基于对37位艰苦边远地区青年基层公务员的访谈资料,构建了一个包含10项要素的工作胜任力模型,然后将该模型应用于“能力—动机—机会”(AMO)框架,对725名艰苦边远地区青年基层公务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了影响他们工作绩效和离职倾向的因素。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提升工作绩效的关键胜任力要素主要涉及应急事务处理能力、向上沟通汇报能力等,抑制离职倾向的关键胜任力要素主要包括心理压力调适能力、工作生活平衡能力等;工作胜任力、基层公共服务动机和职业发展机会均正向影响工作绩效并对离职倾向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