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粉丝亚文化"作为一种流行文化,是当代中国青年文化研究的重要部分。"果粉"在消费价值观上表现为人物崇拜、科技时尚追求以及身份象征。"米粉"在消费价值观上多表现为追求高"性价比"的消费原则、"抢"来的成就感以及支持国货的内在动力。"果粉"与"米粉"间的相互漫骂和攻击折射出青年在消费价值观上的共同特点:对流行文化的跟风式消费、消费上的虚荣与攀比以及对时尚、文化和审美要素的追求。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升,中国奢侈品市场呈现出勃勃生机,奢侈品消费总量突飞猛进。文章就什么是奢侈品、奢侈品价值进行分析,探索了中国社会文化环境对奢侈品消费行为的影响。服饰类奢侈品在中国的消费现状以及人们对其的消费心理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后亚文化背景下青年的数字游戏消费出现了娱乐要求与游戏成瘾间的矛盾。新媒介的传播和文化产业的繁荣为当代青年对数字游戏的消费提供了载体和空间。国内数字游戏被"标签"为"毒害",消费数字游戏的青年被归为"反叛"的亚文化群体。多数研究者漠视数字游戏在满足青年娱乐要求方面的正价值,把各种负面效应特别是成瘾性看成是青年消费数字游戏的主要结果。其实,娱乐作为青年文化的时代标志才是青年对数字游戏消费的主流指向。  相似文献   

4.
全球著名的战略咨询公司贝恩公司发布的《2012年中国奢侈品市场研究报告》称中国消费者2012年已经超越美国成为全球奢侈品最大买家,占据全球奢侈品消费25%,美国为20%,日本紧随其后占14%。今年国庆假期,中国游客横扫英国奢侈品专柜的消息又见诸海内外媒体。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2014,(3):45-54
在全国文化消费方兴未艾的背景下,上海文化消费尤为繁盛。在载体方面,创新与多元化趋势增强。由政府主导的基础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消费产品更加多样化,但仍存在公共文化机构数量不足、消费理念薄弱等问题。电影节、书展、动漫节、艺术节、艺博会五大节庆类公共文化平台在消费产品多元化、亲民化、国际化方面的趋势更加明显。新媒体作为市场主导的自主型文化消费载体,发展迅猛。网购、APP、微博经济、网络文学消费稳步增长。在客体方面,假日旅游和出境游消费火爆,私人影院等体验式消费备受青睐,演艺、奢侈品消费呈爆发式增长。在主体方面,上海已形成高、中、低3类消费主体并存的文化消费格局,阶层化倾向日趋明显。  相似文献   

6.
《金色年华》2014,(8):18-31
奢侈品(Luxury)在国际上被定义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国际公认的“奢侈品”主要包括高档服装、珠宝首饰、豪华游艇、私人飞机等。按照价格可将奢侈品分为三个档次:入门级奢侈品、常用级奢侈品和顶级奢侈品。  相似文献   

7.
中国奢侈品消费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段时期,中国各大财经、商业类报刊,频频在讨论, 中国是否已进入奢侈品消费时代?赞成者有之,引用数据,凿凿确实,否定者有之,大声疾呼,劝国人清醒。在国际著名奢侈品消费市场总体低迷的时候,中国人消费奢侈品的实况到底如何?我们该怎么看待奢侈品消费?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的指导下,我国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社会各方面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同样消费领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表现为居民收入的增加,人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人的存在价值的思考也不仅仅局限在生产方面,还表现在消费文化上,人民不再追捧毛泽东时代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节制消费观念,而是迎来了邓小平时代的消费需求显著扩大、消费内容多样化和强调从差别消费走向共同富裕的消费。通过漫谈邓小平时代的消费,深入了解邓小平时代消费特征,进而把握我国消费发展状况,不断推进消费经济的发展,实现从"加速"消费社会向"共享"消费社会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解决商品短缺20年后就快速来到消费社会的今天,以奢侈品消费为代表的炫耀性消费以夸张的形式和暗示意义,对人们的视觉和心理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从而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并引起各种思考.  相似文献   

10.
在消费文化里,社会成员消费的实际是自身的社会地位,消费者希望通过财富来表现自身,消费活动的本质变成了对主体的构造过程,让主体通过占据消费对象完成人们在社会中定位的过程。探讨西方马克思主义消费文化理论的来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我们了解当今中国社会的消费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