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英国对世界的软实力影响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从历史视域来看,它的这种影响根植于英国内部的软实力,其核心在于政治制度的创新与认同,关键在于化经济优势为政治制度优势,并通过制度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提高了英国本土公民及其殖民地精英对它政治制度的认同感;同时也由此激发并保障了英国的民族创新精神和社会创造活力,形成了文化自信与自觉,从而为近代英国软实力的不断兴起提供了持续的动力与强大的制度与文化基础。近代英国软实力兴起的历史经验,可以为我国软实力提升提供发展范式上的启示,并使我们注意到:在经济崛起后国家软实力的发展战略重点可能需要转移到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创新与认同上。  相似文献   

2.
礼是中国奴隶社会以国家政治制度为核心的一系列典章制度。孔子在对历史与现实的礼制和政治进行考察的过程中,不仅肯定了周礼是历史上最为美好完备的制度,而且把现实统治秩序混乱的原因归结为这种传统的国家政治制度的破坏,因而他认为只有坚持“为国以礼”的准则,即把礼作为处理各种政治关系和解决各种政治问题的前提和依据,才能改善现实政治的状况,实现理想的政治。正是基于对礼在统治中的这种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孔子提出了一套维护这种国家政治制度的理论。研究这种理论的内容,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孔子政治学说的体系,也可以从中引出对于我们今天有意义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论美国的民主》是政治学领域一部不朽的名著,文章认为其基本思想在于承认平等和民主的发展势不可挡,写作目的在于突显民情在维护民主制度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文章运用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理论对《论美国的民主》中的政治制度移植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认为其对民情的重视即是注重非正式制度对维护正式制度的基础性作用。这一思想对我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它要求我们在审慎移植西方政治制度的过程中,要注意移植而来的政治制度与我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4.
儒家演变的层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别儒家、儒学和儒教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儒家的演变是一个全方位的历史过程 :理论学说是其灵魂 ,政治制度是其保证 ,宗教神学是其表征。儒家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和封建社会的发展有着相互制约的依存关系 ,研究它的立体演变模式对我们认识历史和现实有十分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
论西辽的政治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耶律大石在中亚建立西辽政治制度的背景及其内容、特点进行了探讨,指出西辽的政治制度与天祚帝以前的辽朝虽有很大差别,但仍有继承关系。它是耶律大石根据变化了的经济基础,从上到下对辽朝传统的政治制度和统治方法进行了大幅度调整后创立的,并在短期内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6.
民族区域自治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其形成与中华传统文化中处理民族关系的制度文化有深刻的联系。它是历史与现实因素相结合且符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因此不能削弱它,只能增强它;不能动摇它,只能长期坚持和不断完善它。  相似文献   

7.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是以不稳定而著称的,但人们在强调它不稳定的时候,却往往忽视了它具有稳定性的一面,有的甚至夸大了它的不稳定因素。这种情况不利于我们正确地和全面地理解第三共和国的历史,难以解释如此动荡不稳定的政治制度能在法国近代历史上延续最长的时间。本文是为了纠正这种片面性而作的。我们认为,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虽然存在种种不稳定因素,但在每一种不稳定因素背后都蕴藏着与其相抵消的稳定机制,因此,第三共和国政治制度在政局动荡不安的表象下,维持了资产阶级相对稳定的统治。  相似文献   

8.
略论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特点─—中国政治制度史论纲之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政治制度与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有着极大的差异,二者的指导思想、表现形式以及所产生的社会环境截然不同,因此,政治制度也各自具有不同的特点。根据对中国政治制度史的纵向考察,我们可以把它的特点概括为五个方面,即:权力一元,国家本位;政治伦理化;政治世俗化;国家机器人格化;权责分离。  相似文献   

9.
网络政治学是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网络空间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权力、国际关系等领域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政治学也应运而生。网络政治学是当今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分支,它对传统政治学理论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本文在理解网络政治学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它的基本特征、研究的基本问题、影响,以及对它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0.
网络政治学是20世纪90年代初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网络空间对政治制度、政治过程、政治权力、国际关系等领域都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政治学也应运而生.网络政治学是当今政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分支,它对传统政治学理论发展提出了迫切的要求.文章在理解网络政治学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它的基本特征、研究的基本问题及影响,对它的未来发展趋势也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政治制度史是研究中国政治制度的历史演变过程和规律的科学。它跨历史科学和政治科学两个领域。就它与历史科学和政治科学的关系而言,它既是二者的基础知识,又是二者系统地分部门地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通常是指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及其相关的制度。它是与社会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是这种国体的表现形式。由于社会主义各国的具体历史条件,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水平,以及革命传统和民族特点等实际情况的差异,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具体形式也必然有所不同。中国作为东方社会主义大国,有自己更为特殊的国情,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具体形式也必然会带有自身更加鲜明的特色。认真探讨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及其形成和发展过程,揭示其基本特色,把握其特质,对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我国政治体制,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有着极为重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对于第二语言学习者来说,错误是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传统的观点认为错误的出现是学习失败的表现,应该被彻底消除。与传统的观点相反,错误分析则从另一视角窥探错误。它认为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错误并不只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必要的。错误可以体现出学习者个人创造学习的系统性和发展性的过程,从而使我们理解学习者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通过对错误原因及错误类别的分析,这篇文章提供了错误分析具体实施步骤的详细描述,同时对它在第二语言学习方面带来的启示作用也进行了分析及总结。  相似文献   

14.
仇和之治作为当下中国政治制度生态、政治文化生态与政治经济生态互动融合的必然产物,其实质大致可以归纳为以威权的方式推行民主、以人治的方式推行法治、以非市场的方式推行市场化,其中蕴含着特殊的政治生态逻辑。仇和之治的政治生态逻辑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应合理处理好党、人大、司法机关和政府的相互关系,积极推进传统政治文化现代化,大力培育巩固民主的公民社会,形成行政体制改革与其政治生态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传统文艺创作论中包含了丰富的审美体验思想。审美体验与诗性思维有着内在关联性;它以感物为发端,但又离不开审美主体的审美经验与能力;它作为一个动态过程,其中包含了心与物的互动性、情感的丰富性、时空的超越性等美学思想。此外,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其对我们文艺生活的多方位渗透,审美体验思想对当今的网络文艺创作事态亦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初,中西文化的碰撞,对儒学的态度演变为政治制度、政治文化观念的对立,"五四"人批判以宗法等级制度为其核心的儒学与现代社会所提倡的自由、平等精神相悖,试图用民主、科学在中国建立新的政治制度、伦理道德及学术思想,认为以儒学为主流的传统文化没有存在价值,割裂了传统文化的发展。反思"五四",牟求儒学的新发展,应继承、发展"五四"的批判精神,实现对传统文化破与立的结合,推动它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是当代经济学中发展最迅速和引人瞩目的一个分支。它挑战新古典经济学 ,批判地继承旧制度经济学传统 ,强调制度至关重要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个基本分析范式 ,它也带给我们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礼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它包括了宗教信仰、习俗制度、人性教养等丰富的含义,是传统文化混沌整体性的特殊表现;政制出于习俗,使先儒对政治怀有较多理性色彩.淡化了当时以天命解释社会制度起源的宗教观念;作为政治制度的礼的功能逐渐淡化.但作为习俗教养的礼持续在传统社会发挥功能,甚至影响到今天;礼的教养方式对我们培养身心统一.防止人格异化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李卜曼教授倡导的儿童哲学教育的主要目标及方法揭示了一种全新的哲学教育观念与方法。这种新的哲学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的那种认为孩子不可能学习哲学的陈旧观念 ,并进一步从西方哲学的历史渊源与现代特征中寻找启示、材料与方法 ,用一种儿童能够并乐意接受的方式让哲学在儿童心灵深处生根。它启示我们改进传统的哲学教育方式 ,培养出一代能够真正灵活运用哲学思考的新人  相似文献   

20.
胡秋原有关知识分子的定义、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色及其与中国知识分子的关系之论,秦汉政制比较、汉代政治制度的文明化过程与儒家知识人、传统政治文化与历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关系之论,涉及了中国古代的开明专制问题、道统与政统问题、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与知识分子之应然问题、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及人格尊严、民族尊严、学问尊严“三大尊严”问题.胡氏之论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知识人也有警示与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