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理解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如何在实践中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既是国家治国理论又是治国实践的现实课题。本文诠释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内涵;解读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关系;论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应该秉承的理念;描述了现实处理法治和德治关系的图谱,即在法治国家建设的立法层面、法治政府建设的执法层面、法治社会建设的守法层面体现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德治与法治关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以德治国”的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大发展。“德治”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 ,但“以德治国”与中国传统的“德治”思想有着根本的区别。“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统一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我们要以“以德治国”的思想为指导 ,进一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3.
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不仅是哲学、伦理学和法学领域的学术问题,也是国家治理领域的政治问题。“以德治国”是在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治国方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对“以德治国”这一重要思想的深入探讨,以及当前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从分析传统中国处理德刑关系的历史经验入手,以法治与德治的关系为主线,重点论述“以德治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构中的启示,在此基础上强调“法德兼治”符合当代中国法治需求。  相似文献   

4.
论“德治”与“法治”的辩证统一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道德与法律虽同质属于上层建筑 ,但二者之间即存在差异又相互影响 ,这种哲学关系反映在治国方略上即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辩证统一。当前实施“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治国方略必须澄清和关注的问题是 :承认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但并不等于说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一切社会关系和行为均要接受法律的调整 ;倡导“德治”并不是对“法治”的弱化 ,强调“以德治国”并非等同于对“道德至上论”的认可 ;“德治”、“法治”不可偏废 ,二者共同发展并不意味着在治国方略中取消“重点论”。  相似文献   

5.
当前对“以德治国”的理解存在着一些认识上的错误。“以德治国”根本不同于传统儒家的“德治” ,“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结合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 ,“以德治国”的落实主要在于制度道德的建设 ,而不仅仅限于公民个体道德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创新和完善 ;分析了法治与德治的区别与联系 ,指出法治与德治的相结合是由二者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 ;介绍了中国古代传统治国理念中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合理思想 ,指出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对中国古代治国传统的批判继承 ;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工作中 ,必须始终注意法治与德治的紧密结合 ,二者并举 ,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7.
坚持"法治"与"德治"并举略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和道德在调节社会关系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备有其独特的地位和功能。法治需要德治的支持、配合,德治需要法治的保障、辅助。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举。  相似文献   

8.
将“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我们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基本方略的创新和完善;分析了法治与德治的区别与联系,指出法治与德治的相结合是由二者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所决定的;介绍了中国古代传统治国理念中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合理思想,指出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是对中国古代治国传统的批判继承;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工作中,必须始终注意法治与德治的紧密结合,二者并举,不可偏废.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方针的提出及历史渊源。论述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的。要注意区分只有代表进步生产力的法律和道德才能作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依据 ;防止以德代法或以法代德 ;当法律与道德发生冲突时 ,要以法律为主。要进一步完善和建设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道德体系 ,创造良好的法治和德治环境 ,加强对公民的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强调在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同时 ,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把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这是我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是我党在治国方略上的新发展。依法治国 ,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确立的治国的基本方略。而“以德治国”思想的提出 ,强调要将法治与德治紧密结合起来 ,标志着我们党治国理念的进一步成熟和完善 ,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德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现代市场经济就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以市…  相似文献   

12.
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法主德辅"的原则。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关系,实质上是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在法理学和伦理哲学看来,法律与道德存在三种基本关系:道德的法律化、道德的非法律化、某些道德要求既可以法律化也可以非法律化。法律与道德、法治与德治存在诸多区别,但同时又有若干内在一致的地方,因此法治与道德是相互补充、相互作用、有机统一的。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看,实行依法治国实质上就体现了以德治国的基本要求;从法律与道德作为社会行为准则看,依法治国应当居于主导地位;从法治与德治的区别来看,法治应当发挥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治国思想是我们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法治和德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对于进一步加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坚持“法主德辅”的原则,推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法治和德治的主体是人,规范的是人的行为,调整的是人的社会关系,实现的是人的价值,因此,本文将从人性善恶的视角来探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辩证统一关系,从而提出实现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一些合理途径。  相似文献   

15.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是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完整的治国方略的两个组成部分。本文在法治的视角下认识德治问题,理性地分析"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在现实社会条件下德治的必要性和德治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论法治与德治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法治与德治的关系确立"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策略是我国治国进入成熟阶段的一个标志.廓清规范行为的最低防线,提出规范行为的最高要求,是文明治国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现实需要.法治需要以德治作基础;德治需要以法治作保障.法治与德治之间随着不同形态的变化,存在着辩证统一、互为补充、互为依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经纬分明但又密切联系着的关系.准确认识、区分和正确掌握好法治与德治的关系是进一步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文明治国的客观需要,实践中有利于顺利、健康地推进"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紧密结合,使这一科学的治国策略得到正确施治.  相似文献   

17.
就德治和法治的辨证关系以及目前我国德治和法治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应着重把握的几个环节进行了一定层次的分析、认识,力求以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自觉实践“德法并重”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精神,有必要弄清以下五个命题:其一,法治即依法治国,与民主、宪政、人权是密切相关的概念,内含着所有人都要守法的要求,其深层含义是依法治“官”;其二,法治与人治是两种不同的治国方式,“法治优于人治”历经理论论证和实践检验,已属不刊之论;其三,实行法治,需以保障人权为依归,人权发达则国家兴旺发达,社会长治久安;其四,只有将“以德治国”的精义定位为以德治“官”,“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才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其五,法治的达成不仅需要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诸环节的良性互动,而且离不开民主政治、市场经济、权利文化、精英人物诸因素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全面阐述了依法治国的本质规定和核心内容,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依法治国要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等重要法治思想。  相似文献   

20.
有人担心实行以德治国会不会走上“人治”的老路。实际上 ,“德治”可能变成“人治” ,但并不必然地导致“人治”。“德治”是不是会变成“人治” ,关键在于搞什么样的“德治” ,怎样搞“德治”。只要我们坚持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实行以德治国 ,就能有效地防止“德治”变成“人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