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唐宋贬谪词中渔父意象的原型,远溯自庄子<外物>、屈原<渔父>,近承于张志和<渔歌子>,柳宗元<江雪>.南宋贬谪词中的渔父意象运用得格外频繁.其意象所表达的含义,是对张氏渔父避世精神和柳氏渔父抗世精神的继承与结合.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渔父意象中隐含的庄子、屈子形象与南宋贬谪词人在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贬谪的原因上具有相似性;其次是南宋贬谪词人大多有"避世"的客观条件,即有较为丰足的物质基础;再者是因为南宋特殊的时代环境形成了文人"进则尽节,退则乐天"的思想,在文学上又有北宋苏东坡以及南宋赵构作榜样.  相似文献   

2.
张中一 《云梦学刊》2008,29(6):38-42
<渔父>是楚国黔中郡军民一致抗秦的战斗檄文,被东汉王逸<楚辞章句>用汉代约定俗成的词组词义去注释它,把内容注释得面目全非,无法通读,遗误后人一千八百多年.在科学现代化的今天.我们运用先秦"一字一词一义组句法"逐一恢复先秦文字的原意,才使<渔父>内容大白于天下.  相似文献   

3.
张志和《渔父》词五首是早期文人词的代表作品,被称为“渔父”词之祖,仿作、翻作不断,在唐宋时期形成一个传播链条。在传播过程中,渔父词突破了原有《渔父》词调的束缚,丰富了渔父词的内涵,渔父的形象也由单一欣赏型转向凝结创作主体情感的复合型。  相似文献   

4.
德诚禅师为唐代著名禅僧,宗风峻烈,屡为世人称道.但世人鲜知德诚生平,更不知他是唐诗人、词人;其诗词共39首,总日<船子和尚拨棹歌>,是唐词中弥足珍贵的资料,今有元刻本及明、清重刻本.<拨棹歌>中诸渔父词常提及"钓鱼",实则暗含有"求道"和"求徒"两意.德诚身后,<拨棹歌>屡被后人称及,引起僧俗两界的颂赞之风.  相似文献   

5.
<绝妙好词笺>在南宋词传播链中,处于承上启下、"扬波传响"的关键一环.它的两位编撰者,在审美价值取向、人生遭遇和政治同情等方面,都与词作者、编选者有着极为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细勘王国维<人间词话>手稿与刊本的异同,参照其<文学小言>、<人间词甲稿序>、<人间词乙稿序>等写作时间和内容,可以寻绎出"境界"说从发生到成型的运思轨迹和学理机制.从<词话>手稿看,"境界"说的形成经历了前30则的灵光乍现和第31则后的自觉立论两个阶段;从内涵看,"境界"说藉由综合求通式"探本"思路,融合了<文学小言>"阶级"说和<人间词乙稿序>"意境"说要义,集"阶级"说的评价功能与"意境"说的描述功能于一体,克服了"意"与"境"主客二分的局限.作为"作品中的世界","境界"概念的广阔外延和丰富内涵使静安自然实现了词学、学术、事业、文化和人生境界的融通.  相似文献   

7.
清初词坛在对<花间集><草堂诗馀>不同的文学批评中,建立了不同的词学理论,形成不同的审美情趣.而浙西词派的创建者朱彝尊,在继承前人的词学理论同时有所摒弃,有所发展,他对<草堂诗馀>进行了体无完肤的批判,彻底否认明词的审美情趣,推举雅正之词,同时温和地赞美<花间集>,恪守词"别是一家"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论语》“君子”文化新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碧英 《天府新论》2009,(4):117-120
"君子"文化在<论语>中得到了充分论及,学界历来众说纷纭.在梳理该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周易>、<尚书>、<诗经>、<仪礼>等文本材料及<孟子>、<苟子>等后续材料溯源探讨<论语>中"君子"词义的文化内涵,不难看出,"君子"一词仍重其"位",是实现孔子政治追求和文化理想的代表人物,是完成孔子社会理想的历史承担者.<论语>"君子"文化体现了一个时代的主题.  相似文献   

9.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其<词论>中旗帜鲜明地倡导词.别是一家"之说,从此,这种文体学上的辨析与争论一直没有停过,谢桃坊先生的<词学辨>一书围绕着"宋词无流派"、"词为艳科"、"词是音乐文学"等核心命题重构词"别是一家"之说,是从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继续探求的学术努力.  相似文献   

10.
品特戏剧在中国舞台的传播与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跃在20世纪下半叶的英国戏剧家品特共写有29部剧作,目前有6部剧作被搬上中国戏剧舞台,其中<送菜升降机>、<风景>、<月光>和<回家>主要是"学院派"在"小众"范围内进行的戏剧实验,在"圈内"产生了较大影响,但传播并不广泛;<情人>和<背叛>不仅进行过实验演出,而且成为了商业演出的成功范例.本文追溯了品特剧作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并探讨了品特剧作受到先锋戏剧实验者和商业戏剧打造者青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1.
<楚辞>,即"楚人语词"."辞",不是文体名.当今学术界认为"辞"是文体之名,此说不能成立.<楚辞>与<楚词>并举,"辞赋"与"词赋"并称,"辞人"与"词人"同用.词、辤、(辤)(后二字今简作"辞")本义不同,但是三字古音相同,可以通假.本文考察了两汉至盛唐11种主要文献,论证了作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巴金的<随想录>最初发表于香港<大公报>副刊<大公园>①.<大公报>历史上形成的"文人论政"传统在"文革"后得到了有限度的恢复,一定程度的言论自由和作为"政治窗口"的媒体角色构成了<大公报>新时期的言论环境,这对于<随想录>的传播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黄震云 《云梦学刊》2008,29(6):36-37
朕皇考是西周全文习见的词.用在祭祀场合,有特定的含义.核之<离骚>开始的表达方式我们看出,屈原是大夫身份.其父亲担任过伯,也就是相当于州长的职务,名庸,所以叫伯庸.州下为闾,所谓三阁大夫就相当于是州长,采邑在洞庭湖一带,此是屈原家世袭的职务,后来入朝为左徒,放流时回到采邑,所以渔父仍称其为三闾大夫.  相似文献   

14.
唐宋渔父词的文人化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人化是唐宋词发展、演变的重要方式,《渔父》词更是如此。其文人化主要表现在:一、自唐代张志和首作《渔父》以来,凡赋此调者,皆以渔隐为词旨、以清逸为词风,而这正契合唐宋文人以雅为尚的生活、审美情趣,故受到了上至皇帝、下至文士的接受与创作群体的喜爱与追捧;二、《渔父》原为民间渔歌,经由文人之手,才转为稳定的词调以供"依调填词"。之后,为了歌唱或内容上的需要,文人藉由檃括类曲内容、变非类曲为类曲或扩大类曲范围等方式打破该调的稳定性,完成了改造与变奏;三、该调突破了词体本身,同符合文人意趣的书画、歌舞相结合,实现了艺术互通。张志和的画,苏轼、黄庭坚等人的书以及史浩的《渔父舞》都与渔父词密切相关,便是证明。  相似文献   

15.
唐圭璋先生<全宋词>所收<青玉案·和贺方回韵>"三年枕上吴中路.遣黄耳、随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惊鸥鹭,四桥尽是,老子经行处.辋川图上看春暮.常记高人右丞句.作个归期天已许.春衫犹是,小蛮针线,曾湿西湖雨"一词,互见于苏轼、姚述尧、蒋璨三人名下.钱建状<(东坡词)误收之(青玉案)作者考>(<文学遗产>2004年第5期)一文,仅据"老子"一词,就推定此词非姚进道所作,过于武断.  相似文献   

16.
王国维校编<唐五代二十一家词辑>,并对<花间集>、<尊前集>、<乐章集>、<山谷词>、<片玉词>、<姑溪词>、<赤城词>等词集予以校跋,将清儒校勘经史之法,灵活运用于词籍校勘,形成词籍校勘之学.辨讹误、校倒文、补阙漏、校词律、辑遗佚,其词籍校勘方法、原则及校记处理均有独到之处.而王国维词籍校勘之学不仅有深厚的学术渊源,也产生了较大的学术影响.  相似文献   

17.
沈检江先生的<词境论>于今年初出版了.本书通过辨析传统词论,鉴赏古典词作,进而阐释词境的基本内涵和审美意义,是中国词史、词学研究领域的新收获,很值得一读. 自王国维"境界说"提出之后,将王氏的观点系统化、体系化,似乎一直未见有成果面世.<词境论>并非是"境界说"的系统诠释和体系整理,其立论视野和主要观点不是在"境界说"的框架内进行,不应看做是单纯对"境界说"的探究,而应看做是词境的探究,即从词境切入研究词体与词史,纵贯全书,紧扣每一章节,有独到的见解,可以说在中国词学的园地开辟新空间方面作出了颇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徐师曾<词体明辨>承续张綖<诗余图谱>之制谱理念,尝试以列图谱的方式辨析词体,更为全面地考校词调格律;又以朱权<太和正音谱>为谱式设计的参照,最终在词谱体例上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由于与诸多文体混杂在一起,<词体明辨>很少引起词学界的注意.程明善将之改订修饰之后,收入所编<啸余谱>贩中,始产生巨大影响.<啸余谱>不能简单视为<词体明辨>的不同版本,程明善在谱式标注和文献校订方面均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李纪祥 《文史哲》2008,10(2):65-90
"史"字在先秦时期本指"史官",并无称"书"之义;"史"之称"书",合称"吏书",也有其复杂之变迁过程.<太史公书>本非"史书",亦无今日<史记>之名."史记"一词在先秦时期原指"吏官之记",后始成为<太史公书>之专称.而<太史公书>转为<史记>专名化之过程,实亦即<太史公书>在属性认知上逐渐史书化之过程.司马迁之<太史公书>亦由私人家言的"子书"而逐渐演变为所谓"史书",并被称之为"史记"与<史记>.  相似文献   

20.
在殷墟甲骨文和西周金文中,"中"和"原"都是作为单音节词出现的."中原"作为一个双音节词出现,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小宛>"中原有菽,庶民采之"和<小雅·吉日>"瞻彼中原,其祁孔有"之句中的"中原",意为原野之中.后来,"中原"逐渐演变为一个固定的名词,成为一个区域地理概念和历史文化概念,其内在意义也因此而更为丰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