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进入民国,因辞赋创作所依托的旧学体系被冲击,以及清代考校律赋的科举制度乃至整个封建制度的结束,赋体彻底失去了现实创作的需求,而成为历史性的文学标本。因此民国时期对赋体的研究,既是文学的研究,也必然地含有历史研究的要义。而民国时期也是中国社会整体从漫长而封闭的封建状态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阶段,无论是文学研究还是历史研究也都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嬗变,治学思维与研究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本文试从历史研究层面去探讨民国赋学与古典赋学在方法论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后现代思想大师福柯的名著《规训与惩罚》,通过对18世纪到19世纪西方社会对犯罪的惩罚形式的变化轨迹的历史分析,揭示了现代社会赖以组织与存在的政治技术——“规训”的强大而微妙的作用,并揭示出西方现代社会的监狱式组织结构,深刻地反思了现代理性带来的人类生存困境,从而解构了启蒙主义所塑造的现代性神话。福柯对知识、真理与权力的共谋与同构关系的揭示,更是道出了现代知识生产机制的隐秘真相。他的微观权力理论则是对马克思的阶级、经济权力理论的补充和修正,也是对整体革命理论、二元对立思维的质疑。  相似文献   

3.
历史社会学不是新的理论流派、研究范式或学科领域,而是一种不同于历史学与社会科学的研究思维和知识生产方式。历史社会学之“历史”是为人类社会活动提供形成及变动的过程思维与时间意识,之“社会”是为提供空间位置的结构性思维。历史社会学以时空意识的结合为预设,承接近代西方三个世纪前学科时代的历史社会研究传统,其意义有二:反思20世纪以来无结构意识的史学与无时间意识的社会科学,抵制现代学科分化体制。但历史社会学因对时间与空间的不同侧重而出现多元化发展路径,导致至今难以突破现代学科体制的藩篱。  相似文献   

4.
技术创新主体的思维方式与创新生态价值取向有着某种内在的关联,并协同演进.西方社会的思维方式从农业文明社会-工业文明社会-后工业文明社会大体上经历了整体主义思维方式-还原主义思维方式-(新)整体主义思维方式这一否定之否定过程.与之对应的是,西方社会的技术创新生态价值取向经历了朴素生态价值取向—(基本)无生态价值取向—高层次生态价值取向这一否定之否定的过程,生态化技术创新其实是对技术创新生态价值取向历史演变进行理性把握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系统科学与现代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二十世纪人类面临的新课题———组织性、复杂性、非线性及其社会物质生产、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表现。认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是一个组织性、复杂性、非线性系统 ,必须运用系统科学、系统科学方法和系统思维方式 ,对企业实现现代化管理 ,并从五个方面论证了系统思维在现代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形成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是典型的亚细亚文化发展的理性积淀物,重人际、重伦理、重名轻实,带有显著的模糊性、封闭性、内向性、单向性特征,总体上与现代思维方式格格不入,必须彻底改造和转变。实现思维方式的现代化是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必须积极投身于改革实践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才能逐步完成。  相似文献   

7.
知识社会与知识管理革命——论德鲁克的知识社会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西方关于知识经济、知识社会的讨论中,彼得·德鲁克的观点是非常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他着眼于西方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时段,以广阔的视角极富洞察力地分析了当代西方社会结构的巨大变迁,提出西方发达国家正在步入一个新的历史时代——后资本主义社会或知识社会。他作为现代管理学之父,还精辟地论述了伴随知识社会的到来而发生的知识管理革命。  相似文献   

8.
依法律思维赖以产生的政治、经济等社会历史条件之不同,可将法律思维区分为传统法律思维与现代法律思维。因长期所处的特定经济、政治、文化环境,中华民族形成了不同于其它民族的思维模式及其由之制约的法律思维传统。中国传统法律思维是与自然经济(或计划经济)和专制政治紧密相连的法律思维方式;而现代法律思维则是建立在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基础上的法律思维方式。由前者向后者的转型既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也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代际交往方式发生了现代性的转变。从交往内容上看,现代社会长辈的知识经验传喻与年轻人的“文化反哺”并存;从交往形式上看,现代社会代际交往是一种双向交流;从交往主体地位上看,现代社会代际交往正在向平等的方向发展。代际差异的存在可能导致代际文化冲突:文化思维方式上的差异和冲突、文化传递方式上的冲突,以及在文化模式上即经典文化与流行文化的冲突。要促进代际和谐交往,必须在理解和平等交流基础上重构代际间的文化交往模式。  相似文献   

10.
博弈论:解读社会历史的新工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博弈在人类社会历史中普遍存在,博弈论改变了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也改变着社会科学家的思维方式。博弈论既是一种新的社会历史观,也是一种方法论;它融合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是解读社会历史的现代工具。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积极成果。它不仅会在应用过程中转化为社会的物质财富,而且也会在"物化"过程中转变为社会智能,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和发展,促进人们观念变革,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从科学发展史的前进发展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类的思维方式的变革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这种思维方式对于宗教神学的陈腐观念的胜利无疑是人类精神文明史上的一次重大进步。  相似文献   

12.
思维形式是人类对客体及自身认识的方法,是人的思想借以实现的形式.鲁迅思想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容,还在于他为中国思想史提供了一种具有现代素质的思维形式.鲁迅的文化选择包括价值判断和价值重构两个过程,因此,这就本然地决定其不是一个纯粹的理论思辩过程,而是一个思想的实践过程."执着现在”成了鲁迅思维逻辑的主要时态,而且他力图把这种实践性原则作为社会普遍的价值导向和思维路线,实践由此成为鲁迅辩证思维逻辑系统的最重要的构成因素和最终运动目的.他与同时代人的思想斗争,不仅来自于思想内容上的不同,也来自于思想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近现代中印两国"现代化"思想发展的历史以及不同的对外反应模式表明,两国文化传统在三个层次(意识形态、社会组织形式、生活方式)的稳定性上存在着差别。印度在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层面有清晰和稳固的边界,保持了文化相对独立性,而社会组织形式相对灵活,经历了从分裂自治到殖民统一再到议会民主制的转变;中国文化更看重伦理、纲常等社会组织形式,在西方文明的冲击下意识形态和生活方式变化较大,而社会组织形式难以发生根本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微博等新媒体的广泛传播,民意表达的声音此起彼伏,来势汹汹。给传统的社会管理模式带来严峻挑战。必须转变思维模式迎接正面民意,而不是简单压制民意。新媒体时代,通过搜集并整理民间怨语,对于调查社会心态,听取民意,进而引领、疏导民意,调节社会情绪,是一条难得而有效的途径。网络社区怨语与现实社会管理的交叉研究无疑对佛山市转变社会管理思维模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思维是一种全新的思维理念和创新的思维方式。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中,运用互联网“以人为本”的思维理念,创新教育平台,优化教育资源,构建立体互动的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模式,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6.
工具理性创造了现代社会的巨大物质文明但也受到诸多非议和批判。回首百年现代管理的演进历史,工具理性在现代管理的核心工作以及管理实践中仍然具有无可取代的位置,工具理性深深地影响着管理的现代发展,也深化了现代管理思想内涵和管理模式并引导了西方现代管理的发展方向。但随着管理实践问题的反思,工具理性思维下的“人性假设”、工具理性主导下的“效率主义”、官僚制组织对人的异化以及工具理性高扬下的价值理性衰落已成为凸显问题。只有在现代管理中深度融入“3p”人本管理理念,强化管理伦理建设,建立有效的管理价值评价体系,才能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在管理中的融合与统一,找到工具理性更好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分析日本茶道与茶道思想的形成过程,以及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产生的茶室建筑的空间形式,剖析日本茶室建筑的审美价值,从茶道思想和茶室建筑空间组合方式对日本当代建筑创作产生的深远影响,探讨如何理解和运用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和传统建筑的内涵来实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复兴。  相似文献   

18.
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有其合理性也有先天性缺陷,辩证法思维方式是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扬弃和超越。然而,以黑格尔哲学为代表的辩证法只是“无人身理性”的抽象推演,根本说来未能摆脱“柏拉图哲学注脚”的命运。马克思哲学引入社会实践这个根基性参量,并指认社会实践是一个过程,确立起一种新的社会实践过程辩证法,强化思维与存在的基本矛盾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才能解决,从而超越唯物论和唯心论的知性对立,彰显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社会实践为基础的本体论变革的实质及其意蕴。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思维艺术表现在:把握全局、全局与局部有机统一的思维艺术;重视过程、过程与阶段有机统一的思维艺术;预见的思维艺术。无论从领导学还是从管理学的角度,甚至从更多的学科领域的角度来说,毛泽东的思维艺术可能都是独具特色而又具有很大当代价值的。较好的思维艺术是毛泽东成功的主观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