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在中国的出场有其特定的思想文化背景,这使中国的后殖民批评打上民族主义印记。后殖民理论对中国的文学和艺术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促进了中国学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文论理论及其视角在中国艺术批评中的运用,同时也促动了中国文学界对西方文学经典和海外华文文学的后殖民解读,启发了中国翻译界在翻译实践中的文化转风吹草动,但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研究在中国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推进。从而催生了众多学术研究新领域。  相似文献   

2.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背景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从报刊活动入手,开启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程,这一历程也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化的过程。本文着眼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是如何被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传播并逐步中国化的,认为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中国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第一,马克思主义为中国知识分子的舆论斗争和新闻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第二,苏联社会主义的成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经验;第三,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践的结合促成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3.
歌剧是舶来品,但在歌剧文化的中国化过程中,在中国民族歌剧创作的成就中,依然可以总结出汉语文化自信问题。中国歌剧与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传统有着紧密的关系,这是中国歌剧相对于外国歌剧所具有的文化优势。 黎锦晖、田汉对中国歌剧起到了奠基人的作用。黎锦晖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卓越贡献首先体现在中国流行音乐的创作与推广方面,将中国歌剧中的音乐发展至少向前推进了二十年。田汉开辟了中国歌剧“话剧加唱”的传统,这体现了中国民族歌剧与中国传统戏曲的共同优势,也同时体现了中国歌剧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相似文献   

4.
理论旅行: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在中国的历程与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在中国的出场有其特定的思想文化背景,这使中国的后殖民批评打上民族主义印记.后殖民理论对中国的文学和艺术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促进了中国学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和中国文论理论及其视角在中国艺术批评中的运用,同时也促动了中国文学界对西方文学经典和海外华文文学的后殖民解读,启发了中国翻译界在翻译实践中的文化转风吹草动,但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研究在中国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要我们进一步推进.从而催生了众多学术研究新领域.  相似文献   

5.
80年前,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重要思想,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事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中国实践化,目的在于改变中国,在“化”中国的同时,中国经验的系统化、理论化也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的结合,坚决反对教条主义的干扰和破坏。毛泽东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找到了中国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是必然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仅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而且在实践上指导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创立,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新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历史新起点上的重要理论创新,理论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鸦片战争后,西方传教士在中国获得了在华传教权并在中国兴办教会大学,开设了社会工作课程并开展社会服务,使社会工作教育率先在中国发展起来;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大兴社会调查,并为社会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实践基础;20世纪40年代,中国出现了自己的社会工作教材和相关著作来探讨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并出现了相关立法以及社会工作期刊,社会工作在中国安家落户.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所具有的继承性、创新性、科学性和人民性的基本特征全面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总体内涵和精神实质.继承性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理论渊源上的一脉相承,创新性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理论品格上的与时俱进,科学性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思想方法上的实事求是,人民性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价值取向上的以人为本.这些特征不仅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整体结构,也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本质,对于我们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特色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回首20世纪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千年专制制度,揭开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积极探索社会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命题;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使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成为现实;邓小平在世界社会主义处于低谷的情况下,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崭新时代,把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五四新文化运动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提供了很大的选择空间,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契合奠定了现实的文化基础,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同"理想是马克思主义能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思想文化渊源,而中国先进分子的传统文化素养和近现代中国文化的发展又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思想源流。  相似文献   

11.
1927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初步形成。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的产生,二是中国近代史研究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对中国近代史研究,奠定了马克思主义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框架,树立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史学相结合的新的史学范式,在中国史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在中国的传播表明,他是20世纪在中国影响最大的域外文学家之一,中国人为他在中国的传播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在莎学研究和莎剧演出中独树一帜,苏联马克思主义莎学对中国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引起中国学者的反思.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是在中国古代政治体系的运行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传统帝制国家解体和现代民族国家建立的过程中,中国政治文化面临着艰难的转型。在近代中国,政治体系变革与政治文化转型表现出彼此推动的特征。中国传统政治文化转型的表现形态复杂多样,其中国家观念的现代转变无疑非常重要。中国近代国家观念与中国传统国家观念有很大差异,甚至存在严重冲突。近代国家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与形成解构了传统中国的天下国家观,是建立主权在民的民族国家的前提条件。同时,公民观念的建构冲击了传统的臣民观念,推动了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大变革。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适应了中国发生的政治和社会变迁,为中国现代国家的建构奠定了政治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中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中国发展的现实道路,以江泽民为代表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新世纪、新阶段进一步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上符合中国发展的特殊实际,并能在当前的中国实现社会较快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唤醒了中国的先进分子,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这时,也只是在这时,中国人从思想到生活,才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国人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中国的面目就起了变化了。”马克思主义推动中国革命蓬勃发展,也指引中国现代文学走上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在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哲学在方法上擅长演绎而不善分析,在价值取向上重人伦而轻物理,直接导致了中国知识论的不发达.20世纪40年代,著名哲学家金岳霖写成了<知识论>巨著,构建了一个庞大的知识论体系,从而在知识论领域进行了一次新的开拓,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知识论研究长期薄弱的状况,奠定了中国知识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在中国知识论现代转型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 ,逐步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土化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但是 ,由于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不足 ,以及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某些观点脱离中国实际而机械教条地理解 ,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出现了一些失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则在更高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结合 ,从而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基督教在中国的出版事业蓬勃发展,教会及教士在中国设立许多出版机构,出版了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内的大量书刊,并通过赠阅等手段得到较大范围的传播。基督教在中国的出版事业无疑是为传教服务的,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具有二重性,其正面意义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其一,直接推动了中国近代出版事业的产生和发展;其二,极大地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其三,对晚清中国的政治走向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莎士比亚在中国的传播表明,他是20世纪在中国影响最大的域外文学家之一,中国人为他在中国的传播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在莎学研究和莎剧演出中独树一帜,苏联马克思主义莎学对中国莎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引起中国学者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理论的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在于使中国的发展与社会主义实现良性互动.当中国社会的发展又一次进入"关键时期"的时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遇到了诸多困境.和谐社会理论正是从社会主义与中国发展实现良性互动的视角,在突破目前我国发展的现实困境中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具体内容,在突破社会主义价值诉求"具体化"的困境中指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现实途径,在突破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困境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