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的成人教育事业发展得十分迅速,全国各地各类成人院校在不断地涌现,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笔者就成人教育院校,尤其是对脱产学习的干部院校开设德育课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一、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的含义,大致有三种理解方式。第一种,德育就是道德教育。这种观点认为,在阶级社会中,德育是体现统治阶级利益的道德观念、道德  相似文献   

2.
拙文拟就美学研究的对象问题。提出一些看法。我认为,美学做为一门科学,现在应该注意从“艺术哲学”这个圈子里解放出来,而这样解放了的美学,代表了美学未来的发展方向。 美学究竟是一门以什么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就近年来的一些论文和论著看,大体有三种意见,(下称“三分法”):一  相似文献   

3.
类比推理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推理?它能不能与归纳推理、演绎推理鼎足而立?它有哪些主要形式?它的一般结构式是什么?这些问题,本文认为有深入探讨的必要。因为对这些问题的回答,逻辑学界至今未取得一致的意见;同时,搞清这些问一题,才能充分认识中国古典逻辑在世界逻辑史上的特殊贡献,认识类比推理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的新工具作用。 类比推理是从具体到具体的推理 类比推理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推理?在这个问题上,逻辑学界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它与归纳、演绎推理具有同一推理模式,一种认为它是不同于归纳、演绎推理的独立的推理形式。 主张…  相似文献   

4.
“美学到底研究什么”,即美学科学的对象问题,不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讨论很久了。归结起来,主要是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美学是研究艺术的科学,是“关于艺术的一般理论”,其基本问题是艺术与现实的关系。第二种意见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的,即“关于美的科学”,基本问题是美与美感,或审美对象与审美意识的关系问题。这是美学对象问题讨论中两种基本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一)什么是经验?这是我们研究“怎样看待经验”这个问题所必须回答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唯心主义和辯证唯物主义的回答,是截然不同的。唯心主义认为,经验是由“心”产生的,是人的內心体验,整个世界都是人的“经验要素”的“复合”。辯证唯物主义认为,经验是在人们实践过程中产生的,是客观事物及其过程的反映。“经验”这个概念可以包含两种意义:一种是指人们通过实践获得的关于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报刊上不断有文章谈到哲学的基本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马克思主义的全部理论。就中国哲学史来说,这个问题也影响到这门学科的全局。因此,它引起各方面同志的关注是理所当然的。有一种意见认为,在中国哲学史的研究中根本不必考虑什么哲学基本问题;另一种意见认为,哲学基本问题只存在于近代而不存在于古代。其主要理由是,哲学基本问题在古代“很少涉及”,“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清清楚楚地分成两大阵营,应该是近代哲学的特点。”哲学基本问题究竟是否存在呢?如果它存在的话,那它是否只存在于近代而不存在于古代呢!这些问题很有必要讨论清楚。长期以来特别是建国以来,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一直是研究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7.
法制的确切涵义是什么?并非所有使用这个概念的人都已认识清楚,法学界的意见也颇有分歧。几年前,对此有过比较热烈的讨论,后来争论之声沉寂下来,似乎问题获得了解决,但事实并非如此。因此,探讨法制概念的内涵及有关问题,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仍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1.目前哲学界关于加强微观认识论研究的呼声是很高的。但是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弄清什么是宏观认识论与微观认识论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而在这些问题上大家的意见还很不一致。在什么是宏观认识论与微观认识论的问题上,有两种很有代表性的意见。一种意见是把关于对“宏观客体”认识的过程和形式的研究,称为宏观认识论,而把关于对,“微观客体”。认识的过程和形式的研究,称为微观认识论。另一种意见是把关于意识与“外界客体”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称为宏观认识论,而把关于意识与“脑内神经”的相互作用的研究,称为微观认识论。我认为这两…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当代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课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所以从思想理论上弄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正确地认识社会主义社会前进和发展的动力,无疑就成了今天我们能否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能否自觉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能否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必须首先予以回答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二十年代的艺术教育实践有3种倾向:一部分教师认为,艺术教育可以归结为革命纪念日的色调装饰;另一部分教师认为艺术教育是用艺术手段进行政治教育;第三部分人则认为艺术教育是艺术家、艺术创作者的教育。自革命的最初年代开始,文学、戏剧、音乐、造型艺术便成为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艺术作为阶级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用艺术语言手段进行艺术教育有多种途径。从事综合教育的教育家在审美教育领域把造型艺术提到了首位。然而他们对这一门课程却有着不同的认识。一些人认为艺术造型只是装饰政治运动的手  相似文献   

11.
刘朋  吴振宁  王洪斌 《社会》2002,(9):59-61
在加拿大 ,校董会和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 :在什么情况下 ,他们可能因失职导致伤残责任而被起诉。这是对加拿大大多数与教育相关案件都涉及到对学校诉讼事实的认识。考虑到儿童在学校遭受意外危害的可能性很大 ,教师同未成年学生的父母一样负有责任。加拿大教师联合会、Ontario教育研究协会和教育法制小组都出版了有关学校责任的书籍 ,从最新的侧重法律角度分析学校事故责任。学校事故的认定原则在加拿大 ,主要是从侵权行为的角度去看待学校事故。所谓侵权行为是指“包括违反合同在内的一系列民事过错行为而造成的损失补偿”。它…  相似文献   

12.
试论新闻媒介的信息传播及其反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究竟是什么?至今人们的意见还不一致。有人说新闻就是关于事实的报道,也有的人认为新闻是一种手段,还有的人认为新闻就是宣传。目前关于新闻的定义古今中外就有100多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文革中“四人帮”利用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把新闻媒介当成“阶级斗争的工具”和“舆论阵地”,大肆进行造谣和反革命的宣传活动。群众讽刺他们的“新闻报道”活动是“小报抄大报,大报抄梁效,”是空洞的说教。粉碎“四人帮”后,党进行了一系列的拨乱反正,并进行新闻改革,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还有不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明清之际产生的以刘宗周为创始的,以黄宗羲、陈确等为中坚的蕺山学派,在认识论上提出了一系列与唯物论认识路线一致的光辉命题,诸如把即物求知与先物求知对立起来,强调在闻见感性认识基础上求“睿知”以及“行到然后知到”等。他们在论证这些命题中大大丰富了唯物认识论,其思想至今值得重视。“心以物为体”、“知为物化”认识的对象和源泉是什么?是自己的内心世界还是外界的客观存在?认识的主体和客体是什么?知识是先天固有的还是后天学习来的?这是认识论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对上面的问题,刘宗周的基本观点是:“离物无知”、“知为物化”。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14.
终身教育体系的主体是成人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大学后的继续教育,其起点将越来越高,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成人高等教育应大力开展高层次的大学后继续教育,包括职业教育、“专升本”教育、在职研究生教育等。  相似文献   

15.
困惑的一代     
他们出生于H.马尔库塞发表《乌托邦的终结》一书的那个时代。他们是由在1968年5月愉快地推翻一切模式的父辈培养起来的一代。现在,他们迈进了失业社会,指责其父母只给他们留下了一种装璜门面的遗产。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广告员都在观察他们。他们是些什么人?他们想做什么?他们对未来的法国有何影响?在美国,这个年龄段的人被称为“X的一代力,即未知的一代。这一代人有一种时尚,即“grunge”,这种时尚已跨越大西洋。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贫困?在现今的西方国家里还有没有贫困?如何认识这些国家的工人阶级状况?这是为人们关心并引起争论的大问题。美国总统卡特在电视演说中宣布“向贫穷宣战”,发誓要在他的任期里消灭贫穷。美国的一些宣传家们唱的则是另一个调,说他们已经进入“群众高额消费时代”的“富裕社会”,成了“全民福利国家”,就是说已经消灭了贫困。有的还进一步得出政治结论,认为在他们那个所谓富裕的全民福利的国家中,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阶级界限和阶级对抗已经消失,成为一个“幸福美满和谐一致的天国”。对于这种神话,我们也有一些人颇为相信而且心响往…  相似文献   

17.
教育同生产、生产力有什么关系?弄清它们的关系有什么现实意义?当前,对这个问题存在着不同的认识,本文试就此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一) “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实践论》)作为向年轻一代传授生活经验(包括生产斗争经验,道德准则等)的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它是伴随着人类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而产生的。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教育与生产劳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为萌芽状态的教育,其主要内容是成年人向青少年传授制造工具、进行劳…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康德提出的“人为自然立法”不仅是一个唯心主义命题,而且应该看到这个命题的核心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原则——认识主体先验地赋有一套能动性结构。这个理论原则对人的认识能力、科学知识的性质、认识对象的形成以及认识主体与认识对象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入研究,提出了独创性见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正是在对康德提出的主体能动性的思想进行科学扬弃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找到了认识主体能动性的现实基础——社会实践。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教育方法显然是出了毛病.尽管许多人大力主张从管理上和财政上来着手解决教育上的问题,我却认为我们应该注意的是教育的内容——它对于世界的形态的看法以及它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时的做法.从教育的内容着眼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方面的问题.我们在教育过程中疏忽了什么呢?最根本的一条是,我们疏忽了认识的整体性——正是这种整体性使世界有了意义,也正是这种整体性表现出我们的价值标准.学校中设立的课程以及这些课程的构成方法严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运动在发展过程中每当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总要招致反对者的一片责难声。近年来,搞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否定社会主义,鼓吹走资本主义道路,有一个基本的观点,就是肆意夸大社会主义正在克服的失误和弊端,否定社会主义的七十年,否定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四十年。他们不断地散布“社会主义优越性只是理论上的说教”、“社会主义是失败的”等等谬论,极力抹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此,社会主义制度到底有没有优越性? 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就成了学术界近年来研究的热门课题。他们在研究中提出了不少有益的意见,现概述如下。一、什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在研究过程中,提出了以下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