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论"十大行政伦理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以政府为核心的社会治理领域中,政府组织内部之间,以及政府组织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行政伦理关系网络。这一关系网络表现出十大存在形态,即政府与自然、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第三部门、政府与公民、政府与学府、政府之间、政府与其成员、政府成受上下级的伦理关系。研究行政伦理关系的意义表现为:第一,充分发挥道德的社会治理作用;第二,对“行政关系”进行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2.
“参与式治理”——第三部门与政府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第三部门是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各种民间组织和公共组织。本文对第三部门与政府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现行体制下两者关系的错位作了一定的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参与式治理”的关系模式。  相似文献   

3.
中国"第三部门"起源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术界普遍用"政府失灵"及"市场失灵"对"第三部门"的起源进行了经济解释.本文认为中国"第三部门"起源于社会与经济体制的变革.因此,本文拟结合中国"第三部门"产生的特殊的制度环境,应用制度变迁理论对其起源进行经济分析.  相似文献   

4.
构建服务型政府的改革目标对第三部门的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为其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先天不足”;我国第三部门对政府的依赖性很强,缺乏独立性。在公共服务提供上,我国的第三部门还不能与服务型政府形成良好的竞争、合作关系。政府要处理好与第三部门的关系,并加强培养第三部门的独立性;加强第三部门自身建设,提升第三部门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第三部门的社会功能:理论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我国市民社会的建构,第三部门日益引起学界及社会的广泛关注。阐明与第三部门相关的不同理论及概念,描述用于解释政府与非政府组织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探讨第三部门对“公共管理”思路的启发,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第三部门研究视角的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海梅 《学术界》2007,(3):264-270
伴随着20世纪末全球范围出现的第三部门蓬勃兴起的新现象,“第三部门”成了世界性的话语。与之相适应,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对第三部门的研究。在最初的关于第三部门的定义、分类、作用和意义等基本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研究视角。综合分析来看,其研究视角主要包括了五个方面:基于第三部门合法性的研究;基于第三部门与政府的关系的分析;基于第三部门与政府关系价值取向上的分析;基于微观的第三部门有效运作的分析以及基于第三部门的国际比较分析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7.
第三部门作为一种社会公共组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的发展。作为政府来说,可以适当发展与第三部门之间的委托代理合作关系。同时,政府应该采取适当的激励、约束和保障机制,减少和避免基于委托代理行为而产生的风险和成本。  相似文献   

8.
政府公共服务的委托代理是当代政府管理创新的重要制度安排。这种委托代理机制的理论前提是:公共服务的安排或提供与直接生产之间、政府决策制定与执行之间的分离。在政府与公共服务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等组织之间,政府决策部门与执行机构之间,不同政府或政府部门之间,可以建立公共服务的委托代理关系。其中公共服务契约是连接决策安排与生产供给或者委托方与代理方的基本手段。公共服务委托代理机制运行需要相关条件支撑,这种机制也存在着明显的功能局限。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业协会、基金会、中介组织以及社团等第三部门组织的数量与日俱增,并始终与政府行政体系保持着紧密的内在联系,成为当前政府行政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因此,加强对第三部门的研究,探索第三部门与政府行政的关系,对于深化我国政府行政改革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第三部门及其特点 第三部门是西方制度文明的产物。相对于从事行政管理  相似文献   

10.
服务型政府与第三部门的互动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政府与第三部门的关系范式也在经历着历史的嬗变,二者的关系由政府对第三部门的绝对领导范式,到现实状态的政府对第三部门的相对主导范式,最终将走向平等的合作互动范式,这是实现服务型政府目标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1.
论政府、市场、公民社会部门之间的博弈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当今社会是政府、市场(主要指市场中的企业)与第三部门三个空间的统一体。其中,第三部门(公民社会部门)的发展应该是与公民社会的发展分不开的。同时现代社会中不可避免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也使得第三部门的出现成为迫切的需要。在社会资源的配置过程中,三个主体之间存在着博弈,而作为较优结果的合作无疑应该是我们所寻求的目标,,即政府、市场与第三部门之间的良性互动应成为社会前进的“三驾马车”。  相似文献   

12.
现代社会需要“第三部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部门是指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部门组织,它既不归属于政府公共部门,也不归属于市场经济组织。现代社会之需要第三部门,政府失灵理论和合约失灵理论对此作了很好解释。庞大的第三部门,在世界范围内,对各国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转型期我国公共危机事件呈高发态势,寻找公共危机管理的"合作伙伴"是当前摆在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治理理论的兴起使得第三部门组织成为政府合作伙伴的最优选择。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与第三部门组织合作互动是必要和可行的,但也存在诸如第三部门组织独立性不足、双方缺乏沟通和信任、法律法规不全和发展乏力等问题,需要政府、第三部门组织以及社会共同努力来促进双方的深入合作与互动。  相似文献   

14.
公共治理行动体系的责任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共治理就是在“国家—市场—公民社会”的多元网络中更好地行使公共权威的互动合作过程。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作为公共治理行动体系最重要的组织化行动者,它们之间的责任结构对于治理的成败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治理体系的责任结构就是指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在治理体系中的功能和角色。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治理的责任结构,即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行动的限度和范围,以及为确定的目标选择合适的治理工具;行动者的角色定位,即三者相互之间的权力与支配(或被支配)关系;行动者尤其是政府必须为其行动及其后果承担责任。对于我国当前的公共管理改革,该分析的启示在于政府应努力发展公民社会和第三部门组织,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有限而负责的政府,承认合作伙伴关系,并致力于拓展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5.
第三部门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面临一系列的困难和问题.当前学术界对第三部门在中国发展的困境分析带有浓厚的"西方中心论"色彩,缺乏"转换-对接"研究.如果我们综合考虑中国社会的特色情境,就可以发现当前中国第三部门发展困境的实质在于脱离中国本土情境而盲目西化.儒家宗教性下的社会家族化趋势、伦理本位下的特殊主义以及威权体制下的官家公共性是制约第三部门在中国发展的本土情境.第三部门在中国的发展要想获得实质性的突破,必须认真评估中国本土情境的深刻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本土情境下中国第三部门的发展道路选择,其实质是要由原来的"西化"道路转向"化西"的途径,实现第三部门在理念、组织运营以及与政府关系等层面的"创造性转化".  相似文献   

16.
法国1982年开始的地方分权改革赋予了地方较多的自主权,这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而且直接推动了法国地方治理体系的变革。与现有研究文章较多关注分权改革后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关系的调整不同,本文着力于探究地方政府、企业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试图通过考察法国建立公私伙伴关系的主要方式、政府与第三部门的积极合作与公民参与的现状,来展现法国地方治理的独特面貌。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政府与第三部门和谐关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第三部门是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产物。由于第三部门与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因而影响了其组织功能的发挥。为此,应深化改革。改变观念。政府从资金、人力、管理、政策法规等方面积极支持第三部门的发展;第三部门应主动发挥其民间性、志愿性、低成本性等优势,积极主动承担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以此构建二者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8.
论"入世"后的政府改革中的创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入世"后,世界贸易组织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外部力量对我国政府提出了挑战.政府管理的改革是中心,它主要包括政府观念的更新、政府规制的变革、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政府过程的公开.政府关系的调适是目标,政府与世贸组织的关系、国家间的关系、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新的定位.政府权力的重新配置是关键,只有改革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在政府与立法、司法之间、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之间合理配置权力,科学界定各自的权限,才能从根本上实现政府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第三部门在公共服务提供中扮演的角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二三十年来,一个被称为"全球社团革命"的第三部门发展浪潮在世界各地兴起.第三部门所呈现的多功能特点也日益显著,其中,提供公共服务是第三部门的重要功能之一,萨拉蒙将提供公共服务放在第三部门功能的首位.本文从政府与社会的边界、第三部门的兴起、公共服务的多元化提供模式三个方面考察了第三部门在公共服务提供中所扮演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对于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已日益被提上了政府的议事日程。在政策模式的选择上,香港走的是一条"后福利社会"的道路。"后福利社会"这种模式是在考虑了弱势群体的需要和权利及传统华人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它相对于"福利社会"这一模式而言,更加强调个人职责和多元供给。受这种模式的影响,香港对于弱势群体的社会支持是由政府与第三部门共同推动的,并实现了形式上的多样化,即货币福利与福利服务的齐头并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