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百姓生活》2014,(8):26-26
读者问:李某因被男友抛弃心里难受,遂向与她同在一公司工作的闺蜜刘某倾诉。谁料不久后,李某发现公司上下都知道她曾与两名男性同居并多次堕胎,现任男友正是嫌其生活作风极不检点而将其抛弃,由此也导致许多同事对其投以异样的目光或指指点点。李某质问刘某为何要宣扬自己的隐私,刘某却称李某并没有让她保密,所以她没有责任。李某感觉精神上受到严重打击,此后一直请病假不敢上班。请问,刘某泄露闺蜜隐私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律师答:刘某传播李某隐私,侵犯丁其名誉权。  相似文献   

2.
有一个女孩,刚出生没多久就被亲生父母抛弃,先后辗转7个家庭,饱尝人间冷暖。在她小小的心中,曾有过怨恨和绝望,但她还是像蒲公英一样,以顽强的生命力挑战命运,从一个打工妹变成了一名成教大学生。生活的磨砺让她慢慢读懂了两个词:理解与感恩。  相似文献   

3.
苏联共产党的衰亡不仅是被国内外的反共势力搞垮的,还是被她一直代表的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抛弃的,是苏联既得利益集团的"自我改变".认真汲取苏共丢失政权的教训,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实践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廉洁勤政的良好形象取信于民.  相似文献   

4.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一位富有争议的南方女作家。出生地域、性取向及身体残疾等一系列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使她经受了身体、心理及精神上的巨大创伤,在文学创作中表现出强烈的"边缘人"特质。然而她凭借有意或无意的尝试"表达性写作",直面创伤,书写创伤,走出创伤,并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文学成就。卡森·麦卡勒斯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一个不为主流社会关注的世界,成为这个世界上孤独者、被遗忘和被抛弃者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5.
人物可分为平板与圆整两类。平板人物在十七世纪时被称作“幽默”(或“性格”)人物,现在则有时被称作类型或漫画人物。就其单纯形式而言,平板人物是由单一的概念或品质构成的。如果人物的品质不止有一种因素,我们就获得了向圆整人物渡进的曲线开端。确定无疑的平板人物往往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无遗。例如:“我永远不会抛弃米卡博尔先生。”——一位米卡博尔太太,言明她不会抛弃米卡博尔先生,并且这样做了。她就属于这  相似文献   

6.
邂逅     
一个夜晚,自己偶尔翻开《外国文学史》,托尔斯泰世界观转变的代表作《复活》。小说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撕下了一切假面具,塑造了一个"忏悔贵族"的典型聂赫留朵夫。他是一个理想的贵族知识分子。青年时期,他单纯善良。但是贵族家庭养成了他的种种恶习,使他堕落为自私自利者。他抛弃玛丝洛娃。十年后,他意识到自己是造成她堕落和不幸的罪  相似文献   

7.
黄永东 《老友》2010,(12):46-48
15年前,年仅20岁的她义无反顾地嫁给了中年丧妻、带着一双儿女、身负债务的舒少波。10年前,她坚忍地接受了丈夫因车祸而高位瘫痪的残酷事实。3000多个日夜过去了,她历尽艰难将生命垂危的丈夫从死神手中奇迹般地夺回,含辛茹苦把丈夫与前妻的儿女抚育成人,不抛弃、不放弃的誓言在这个瘦弱的女人身上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践行。  相似文献   

8.
凯瑟琳·安·波特的短篇小说《他》描写了一个被父母和家庭抛弃的美国南方孩子。这个孩子始终被称为"他",而没有属于自己的名字。小说中"他"的无名状态意味着个体被剥夺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身份,而小说结尾处"他"被送往县救济院则意味着"他"既遭受了老南方的否定,又遭受了新南方的抛弃,"他"陷入到被历史与现实双重抛弃的处境之中。作为一位杰出的南方女作家,波特在《他》中表达了南北战争战败后美国南方人对于自身身份的焦虑,《他》中那个无名的孩子正是波特这一代新南方人对于自我身份焦虑的形象化体现。  相似文献   

9.
她的名字在世界各地众所周知,但这个给了我们撒切尔革命的女人现在是她从前的本人的悲哀影子。玛格丽特·撒切尔几乎每天在报纸上被人提及,但这些报道始终与撒切尔主义或者撒切尔-代有关。撒切尔仍是一个偶像,但这个实际的女人已被人抛弃和遗忘。  相似文献   

10.
她从小有一个“蓝天”梦,然而上天却给了她女儿身,在这个行业“潜规则”的排挤下,她抛弃梦想另觅未来。然而,阴差阳错中她与曾经的梦想越走越近,不费吹灰之力地成为一名人人艳羡的“空姐”。眼看和梦想只有一步之遥却又隔着一道现实的鸿沟,在又一次机会降临时她甚至放弃升职机会再次为梦想拼搏……  相似文献   

11.
她是—位心地善良的女教师,患重症被前夫无情抛弃后,她绝望地关闭了自己的心门;他是她教诲多年的学生,得知老师的不幸遭遇后,不顾世俗阻力迎娶了恩师。在他10多年精心照料下,偏瘫女教师终于重新站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健康的人格需要超我、自我、本我相协调。由于约娜超我力量的过于强大,导致她精神的孤独,沉缅于幻想,无力应付外部世界。她本我的能量又错误地移位于无理性的母爱,导致了后半生被儿子抛弃的悲剧。她的人格不健全,引发了善良的悲哀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的代表作《美狄亚》塑造了一个敢爱敢恨、对压迫奋起反抗的女性形象——美狄亚。为了自己的婚姻幸福,她背叛了祖国和父亲杀死了亲弟弟。当被丈夫等抛弃时,她害死了情敌及其父亲,手刃亲生骨肉。本文从女性视角,剖析了她反抗男权压迫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彭修华退休前是广西柳州一家医院的护士长。1999年,另有新欢的丈夫和她离婚。2005年,前夫身患不治之症,被同居了6年多的情人抛弃。当前夫跪在彭修华的面前请求她原谅时,善良的彭修华宽恕了前夫,给了他无微不至的临终关怀……  相似文献   

15.
伍尔夫在她的作品《奥兰多》中体现了自己关于传记创作的一些新思想。她打破了传统传记的观念 ,不拘泥于时空的限制 ,抛弃了对主人公生活事实的详细描述 ,戏拟地塑造了一个虚构的人物 ,刻画了他 她复杂的自我个性 ,揭示出掩藏在生活表面之下的人物的丰富内涵 ,表现出生活的真谛。  相似文献   

16.
《紫色》中主人公茜莉所接受的基督教教育使她形成了男权至上、白人至上的观念,也导致了她对黑人女性自我意识的否定.在莎格与聂蒂的影响下,茜莉抛弃了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基督教,皈依了更具包容性的泛神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泛神论思想与沃克所倡导的妇女主义相吻合,即两性之间应从二元对立的关系转为平等互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由于亲历梦魇,遭遇过心灵浩劫,海归知识分子陈若曦写"文革"中的历史悖谬不是隔岸观火,而是深入骨髓。台湾、美国、大陆两岸三地行走的背景,使她的伤痕小说在选材和表达上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视角,展示出鲜明的陈氏风格。陈若曦怀着乌托邦的追寻与幻灭,选择起义投诚者、归国留学生、革命狂热者、台湾返陆者等角色,在荒诞中揭示时代真相,以让人颤栗的反讽手法和理性节制的叙事为我们呈现出这样的悖论:"信徒"被"神"抛弃的悲剧。  相似文献   

18.
挑战道德的纯洁--评哈代笔下的苔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苔丝短暂的一生始终与道德相抗争,面对贫穷与贞操观念的压迫,追求理想的爱情成为泡影,她是真、善、美的化身。这样的女人本应该是男人的梦想,本应得到男人的看重、珍惜,却被男人蹂躏,被无情的抛弃。她的毁灭既是一个纯洁女人的悲剧亦是男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19.
马微 《山西老年》2011,(10):29-29
从母亲29岁时生下我,我们已经相伴走过了40年的光阴。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我们分分合合。我九岁时,父亲病逝,那以后母亲成了我唯一的依靠;我十五岁,母亲再婚,我想她抛弃我、不再喜欢我了,我的心一片冰冷;二十五岁时,我出嫁,上了迎亲的车,她在车后面失声痛哭,她把她再婚时我流的眼泪还给了我。  相似文献   

20.
深夜呓语     
自己走过的那些淡薄时光,冷暖自知。春花烂漫的笑容,痛如切腹的泪水。回首时候通通崩溃,它们到底是败给了什么?日子继续延续,离开的与被抛弃的同样感伤。有本书里面说当一个人习惯于仰望天空时,她不是在寻找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