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物哀理念贯穿于川端康成的整个创作,作品中无不弥漫出一股哀伤情调。川端康成在继承传统物哀理论精华的同时,又对其进行深度开发,与传统物哀相比,川端康成尤为强调心与物的交融,同时,将佛学思想特别是佛学中的虚无思想融入其中,极大地丰富了物哀内涵。  相似文献   

2.
《千只鹤》作为日本作家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代表作之一,将西方文学创作手法与日本古典传统融为一体,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写作手法及风格上都值得学习和探讨。本文结合川端康成的生平经历,对《千只鹤》小说文本进行剖析,阐述了川端康成具有的孤儿情愫、恋母情结,深受日本古典文学、特别是《源氏物语》的影响,对于日本传统的季节观和颜色的充分运用等几个侧面,以期更为全面地了解川端康成其人其文。  相似文献   

3.
《美丽与悲哀》是川端康成晚年的作品,虽不是代表作,却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和虚无思想。川端康成的小说不求真,亦不求善,而是迷恋于美的创造,他始终把美的创造作为自己的思想寄托。他所创造的文学的美,包含有不同的本质与主观性,其思想内核则是虚无。川端康成的这种虚无思想的形成是多方面原因促成的,其中既有家庭原因,也有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4.
川端康成热心探求美,他的小说常常以绚丽多彩的大自然为背景,常常以美丽纯洁的年轻女性为中心。川端康成又擅长表现悲,他的小说往往充满失意、孤独、感伤等悲哀感情,结局往往具有或浓或浅的悲剧色彩。在他看来,美与悲是密不可分的、相辅相成的。所以,他的小说构成一种既美且悲的独特风格,抒情味浓,感染力强。《伊豆的舞女》、《雪国》、《名人》和《古都》等可作例证。川端康成之所以形成这种既美且悲的艺术风格,其原因大致如下:一是家庭出身和孤儿遭遇的影响;二是亡国末世之民观念的影响;三是日本古典文学传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川端康成与日本文化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端康成立足于本国文化传统,继承学习日本古典文学优秀的传统创作手法,同时也适时地引进一些西方现代的创作方法,形成其高超的艺术技巧、独特的美学风格,表现出极民族性的日本灵魂。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雪国》研究特征是:“川端热”中的褒贬评价不均衡;研究态度严谨、资料翔实。中国的《雪国》研究特征是以社会学批评观点为主的研究阶段较长;日本等国研究成果的译介、中国比较文学的兴起推动了川端康成研究进程。两国的国情及传统文化对形成两国川端康成研究的不同特征给予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单纯而自然自由而灵活──评川端康成小说的结构特色何乃英川端康成的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艺术特征,在结构布局方面其特征是单纯而自然,自由而灵活。川端康成善于写作短篇小说。他的短篇小说非但数量多,而且不乏名篇佳作,举其要者如《招魂节一景》(1921)、《精通...  相似文献   

8.
正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他幼年父母双亡,由于从小缺乏亲人的关爱,川端康成性格内向、不擅应酬。1924年,从小就立志当小说家的他从东京大学国文专业毕业,此后他相继写出代表作《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1968年川端康成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声名大振后,常有人找上门来,拉川端康成参加各类活动。一次,川端康成身体不适,正在家休息,有位朋友却  相似文献   

9.
试论川端康成笔下的男性形象及其艺术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端康成在其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一直以来为人称道,但长期以来人们对川端康成笔下的男性形象却鲜有问津.事实上,川端康成笔下的男性形象不但性格迥异、类型多样,而且对小说自身结构和意韵而言也起着串连小说结构、统一情感基调,传递物哀之美、阐释死亡意识等极为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川端康成不仅继承了日本传统式的纤细、清雅、幽美、含蓄感伤的"物哀美"思想,又吸收了意识流小说技巧,并打破传统小说正常的时空次序,以展示人物持续流动的感觉和思想,实现了悲与美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1.
川端康成是日本新感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1968年,通过《雪国》、《古都》、《千只鹤》等作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川端康成面向于改革传统的文学技法和表现形式,注重现实的感觉,把欧美现代派的小说技法和日本的传统文化很好的融合起来。川端文学在具备民族个性的同时,也具备了世界性的意义,川端文学以及新感觉派文学给中国文坛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新感觉派代表作家,其早期的作品“新感觉”特征即十分明显,川端康成的代表作、中期创作的中篇小说——《雪国》堪称其“感觉艺术”的经典之作。《雪国》是川端康成从西方现代艺术中吸纳了新的表现手法,开创一代新风的典范。  相似文献   

13.
童年经验对艺术家及其创作具有重要意义,它常常潜在地规范和制约着艺术作品的生成。川端康成的创作也不例外。他的小说无论从题材的选择上还是艺术风格的表现上,都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对女性美的偏爱;对自然美的倾心;对日本传统的物哀、幽玄之美的追随,以及作品中弥漫的虚无气息等等。本文从文艺心理学的角度,剖析了川端康成的童年经验特别是缺失性经验对其小说创作所产生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川端康成是1968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创作道路、美学思想和重要作品已为大量研究者所阐释。但对其小说创作总体特征的研究却稍有欠缺,本文拟从川端康成小说创作特征方面提出一些看法,以填补川端小说研究这一空白。 作为东方作家,川端康成重视东方文学的传统意识,将自己的创作深深植根于日本文学传统美的世界里;作为新感觉派的一员,他又借用西方文学中现代主义的意识流、心理主义、象征主义等表现手法,开创了自己的文学新路。纵观他的多部小说创作,我们可发现四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川端康成文学创作中的"少女情结"主要是日本民族文化心理积淀与日本现代化过程交互影响和作用的结果,而非他本人个体心理变异的产物.川端康成唯美的天性与悲哀的体验的矛盾和统一,只有被放到他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与传统文化背景的互动过程中,才能为人们所正确理解.  相似文献   

16.
川端康成的小说创作中表现出生态原则和女性原则相结合的创作倾向。他笔下的自然随处可见、千变万化、充溢着灵性,随着作品情节及主人公的感情波澜而变化,自然与人情完美地结合。他笔下的女性集卑微与圣洁于一体,既有早期的蕴含男性文化标记的传统女性形象,又有中后期的女性意识觉醒的追求个性独立的新女性形象。川端康成还从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出发对现代文明进行了批判。他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形成与传统文化——"万物有灵观""万物有生观"和母性文化等思想,以及他对现实生活的忧虑紧密相连。川端康成的生态女性主义观念对我们当代生活有重要的启示和情感抚慰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密 《南都学坛》2013,(2):63-67
二战后由于民主主义观念的确立,女权运动的展开,传统上的女性概念日趋受到人们的挑战,这些无疑影响到了川端康成的创作,我们从女性阅读的批判视角来解读川端康成战后创作的"中间小说",其中塑造的诸多男性角色不仅缺乏做丈夫的责任与理智、做父亲的勇气与担当,也不曾拥有男人的大度与刚毅等优点,表现出作者对传统的男权中心地位的怀疑与消解,从而奏响了一曲现代父权文化衰落的哀歌,而这些也与川端康成受到战后现实精神的呼唤和对和平的美好生活的向往有关。  相似文献   

18.
川端康成在作品《古都》中切实追求传统,将日本民族的传统美,自然美和人情美和谐统一起来,抒发自己对日本民族的热爱.让人领略日本习俗风情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情画意.  相似文献   

19.
《伊豆的舞女》是日本文学家川端康成前期的创作作品,是他开创自己独特文学风格的杰作。这部作品体现了日本传统的风雅、物哀、幽玄之美。通过对《伊豆的舞女》美学意境的分析能够解读川端康成文学作品中悲与美相结合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20.
施蛰存与川端康成是中日新感觉派文艺土壤里生长出的两朵奇葩。他们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试验中转而走向传统,从而取得了不菲的创作成就。他们在新感觉文学实验中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各有侧重。川端康成倾向于现代主义的虚无与日本传统物哀美的有机融合;而施蛰存着重于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分析,其笔下的传统历史题材与现实题材,以及传统的道具与场景如上元灯、梅雨之夕、古塔、扇等,只是叙事的偶然因素,或者说演绎现代心理的道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