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熹的家族礼仪论与乡村控制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熹顺应宋代重建平民化乡村宗法组织的思潮,认为要建立平民化的宗族及家族制度,重建新的家族、宗族礼仪就是一个重要的"有补治道"的工作.首先,应确立"礼"出于天这一重要的道德立法及伦理规则;其次,应注重礼制中乡村宗族、家族之礼的建设;第三,应重视社会转型期乡村家族、宗族礼仪、规则与国家礼法的一致性与共同性,倡导家礼乡规随时势而变易;第四,应强调封建伦理的孝、悌、节的礼仪规范;最后,是主张由家族伦理向国家、社会伦理扩充,并使家族礼仪成为教化民众"忠"、"孝"、"慈"的工具.在乡间及地方大力推行与维护宗族、家族伦理,目的是保证国家意识形态及政治伦理纲常对乡村社会的控制.  相似文献   

2.
世纪之交,文学的平民化越来越受到关注。就诗歌来说,反映平民的喜怒哀乐,与平民精神相融汇,用平民眼光来观察和审视生活,也成为当下诗歌的写作取向之一。然而,这种诗歌在作品的数量与质量上还存在一定欠缺。此外,当下诗歌中的日常化与生活化、低俗化与粗鄙化倾向,往往被看做是平民化的诗歌倾向,这其实是对平民化的误读。  相似文献   

3.
认同与妥协--论"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小说创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尽管理论界对西方"后现代"各流派的译介与评述形形色色,莫衰一是,但80年代后期,特别是92年后的市场化以来,使依然处于"前现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当下中国社会充满与弥漫着"后现代"(后工业社会)因素与氛围的文化存在却又是不争的现实.本文就"后现代"的重要表征反理想,反崇高,反英雄,平民化和世俗化的文化倾向,对新写实小说、王朔及晚生代作家群的创作,从宏观视角作出了审美的观照与梳理.  相似文献   

4.
"俗"是近年文学评论界涉及最多的字眼.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文学的整体创作倾向看,"俗"文学的地位已经取代了"雅"文学.自新时期,文坛历经世俗、媚俗、通俗相交融的过程,但这并非文学的倒退,而是文学回到本真状态的体现.历代文学经典的产生正是在文学大潮的大浪淘沙中出现的.大雅大俗的文学既受读者的欢迎,又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相似文献   

5.
媚俗与崇高     
媚俗与崇高是文艺批评两个重要概念,尽管这两个概念都已经退出了文学批评的主战场,但在中国当代文学批评中的历史使命远未完成。一日常意义的"媚俗"显然是一个贬义词,通常用来批评那种有意迎合、巴结庸众/低级趣味的艺术行为。朱光潜曾经把"文学上的低级趣味"概括为十种:对侦探故事的过度偏爱;以刺激欲望为目的的色情描写;离开艺术而欣赏  相似文献   

6.
文学期刊是社会中特殊的精神产品,它负载着传播文学艺术的历史使命,在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文学期刊出现了一些新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媚俗倾向明显、抢滩潮兴起、广告污染严重、拿来主义盛行.文学期刊的发展越来越引起业内人士的思考,开始走上产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历史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中的一种经典性的批评方法,它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但两位导师对这种方法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这主要表现在虽然马、恩都主张把文学作品放到具体的社会历史环境中去考察,但在考察中马克思更倾向于主体本位,而恩格斯则倾向于社会--历史本位;虽然马、恩都强调对待作家及作品中的人物要采取辩证的观点,但马克思更倾向于辩证中的统一,恩格斯则更倾向于辩证中的对立,即"二分法";虽然马、恩都看到并肯定了文学作品中的"倾向性"问题,但马克思更倾向于把"倾向性"等同于作品的认识价值和社会价值,恩格斯则更倾向于把"倾向性"等同于革命功利性.当然,从总体上来讲,这种不同只是次要的、末节的,但对后人所产生的影响却是巨大的、深远的.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传媒业兴起的平民化报道表现出对普通百姓生活状态的关注,对平民生活方式的展现以及对平民生活的认同。它不仅渗透于新闻报道的内容取材和传播方式中,还体现于新闻作品的视角转换与语言风格中。平民化报道彰显出媒介自觉地向新闻传播规律的回归,增强了媒体与受众的亲和力。与此同时,平民化报道对新闻价值的消解和媚俗现象则是应该避免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元杂剧作品及其创作者生平事迹的探讨,由元杂剧创作者的平民化,选材立意的平民化,主人公的平民化,创作原则的平民化,演出的平民化等几个方面论证元杂剧的平民化倾向。从而指出,元杂剧的平民化倾向,正是元杂剧走向鼎盛,并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感召力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兄弟》的形式化追求、理念化特征以及对过度的沉迷,体现出对先锋派的回归.具有"油滑"性的"大话化"特征以及大量身体隐喻构成的身体叙事带来狂欢化倾向和媚俗嫌疑.《兄弟》具有对深度模式的执迷,但"油滑"也带来结构与意义的自我消解.《兄弟》意味着后现代背景下的先锋的油滑美学策略.  相似文献   

11.
大众文化中媚俗语言的模因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众文化是当代中国的文化主潮,媚俗语言大量出现在社会文化各个领域。本文从模因论的维度,运用模因选择三因素解释媚俗语言产生和传播的现象,并以大众文化批判的哲学视角,分析媚俗语言模因选择三大因素,即模因本身的实质内容、人的心理因素和社会生态因素。分析显示:媚俗语言是一种文化强势模因,社会个体和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同化、记忆、表达和传输媚俗语言模因。  相似文献   

12.
吴嘉纪是一位颇具理性的遗民诗人,亲身体验了明末清初这一特定时期亡国、灾荒、赋役等一系列苦难的生活,但他志节尚存,以清醒的头脑与敏锐的洞察力退守陋室,奋笔直书,创作了一大批具有平民化倾向的不朽诗篇.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70年代末到世纪末,新世纪十年代,这三个时间坐标,对应食指的地下写作时期、食指被诗歌现场遮蔽时期、食指被误读时期。三个不同时间坐标轴上的不同的诗歌现场,标示一条起伏的曲线:沉寂、爆发、嚣闹、浮躁、沉静、新进、不纯粹中的纯粹。意识形态化、后意识形态化、流动的现代性,商品社会的物化倾向与媚俗倾向,是一些杂绘其中、时有交叉的细画线。  相似文献   

14.
与中国传统哲学追求圣人的理想人格不同,平民化的自由人格观念在理论上完成了近代人格观的转型。冯契从中国传统哲学的理想人格出发,经过近代的哲学革命,在理论上阐述了平民化的自由人格的可能性与实现途径。这里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由"宗法社会"而"公民社会"、由"现实社会"而"网络社会"两个方面,论述平民化自由人格在现代社会何以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平民化”作为时下一些电视新闻节目中呈现出的风格倾向,是伴随着新闻媒体对普通受众需求的重视程度的提高而形成的;电视新闻“平民化”的风格特征经由四种方式建构而成;而在对“平民化”新闻节目进行陌生化的阅读中,我们发现所谓的“平民化”的风格定位是新闻媒体给自身贴的标签,同时,“平民化”的电视新闻同样是由媒体建构的。  相似文献   

16.
上个世纪末我国新闻传媒兴起了一股平民化潮流,新闻的主角逐渐向普通人、平常事转移和倾斜,这固然是社会和媒介进步的体现,但是在平民化进程中,由于对平民化的粗浅理解和受市场的不良影响,出现了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包括新闻价值的消解,煽情主义的泛滥和媒体职能的错位等。  相似文献   

17.
贾平凹的小说<废都>深刻地反映了废都社会的媚俗、虚无与颓废.这里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庄之蝶以及牛月清、柳月、唐宛儿、阿灿等女性形象的分析来阐释小说的主题,认为庄之蝶是中国当代社会的"零余人",而与其相关的女性是废都社会的祭品,进而指出<废都>反映了20世纪末中国社会"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相似文献   

18.
元杂剧“代言体”的特质,决定了创作者必须通过剧中人物来表达自己的立场观点。元杂剧的对象是以城市平民──市民──为主,这就要求作家站在平民的立场,以平民的视野去审视事理,从而促成了元杂剧的平民化倾向。正是由于平民化的创作倾向,使元杂剧这种新兴的文学样式获得了众多的观众,进而促进了元杂剧的繁荣。  相似文献   

19.
"狂欢化"理论是巴赫金在对阶级前农业阶段人类集体式劳动生存状态的详细论述中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一理论的提出是巴赫金对千百年来欧洲社会的时代背景以及人类生存状态深入思考的结果。虽然它是对一切狂欢节式的庆贺、仪式在文学体裁中的一种转化和渗透,但与我国的民间社火艺术一样,都是一种平民化的活动,一种告别了阴沉黑暗的社会现实的节日游戏,一种弥漫着生生不息的生命精神的狂欢仪式。所以,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来观照我国的民间社火艺术,不仅能够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阐释;而且,把握这一理论,对于人类在当今社会实现此在生存的某种超越还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0.
郭明辉小说是对城市的叙述.他笔下的城市与人物是和谐的.他不写变形的人物,不刻意加入自己的思考,甚至不显露自己的情绪,似乎只是忠实地表现城市生活,做一个旁观的记录者.郭明辉小说的叙述具有平民化倾向,但作品内容的平民化并不等于作者立场的平民化,他看似以大众立场(民间立场)介入文本,但从小说中主人公的身份、作者处理题材的态度等方面,能够看出作品的精英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