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金融创新、金融风险和金融稳定的关系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金融创新是金融领域各种要素的重新优化组合和金融资源的重新配置。从微观层面看,金融创新对金融稳定的促进作用体现在金融风险规避、金融效率提高和金融市场发展。  相似文献   

2.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是动态依存的,两者的多重重复博弈的结果等于总体上的金融发展收益加上可控制或可忍受的风险水平和技术进步条件下的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在促进金融发展时若使用不当,会加大金融风险,因为创新促使商业银行改变经营策略,金融体系改变其构成,以及金融风险的隐蔽性更强,但如果能创新金融理念,并以金融技术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为主体,创造灵活实用的经营手段、金融工具和健全的金融法律制度,就一定能增强各金融机构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并扩展其生存空间。本文试图提出金融创新与风险化解的动态依存理论假说,并以此来解释两者的矛盾运动和探求我国经济、金融的改革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金融稳定、创新与监管中所存在的问题的进行深层次分析思考,就金融稳定、监管与金融创新的辩证关系进行了剖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管理科学》2017,(3):62-62
当前,全球经济有一定回暖,但仍然存在不确定性,各主要经济体经济政策调整的叠加,特别是美联储“先加息,再缩表”的货币政策正常化规划逐渐接近第二阶段,这些都可能给金融市场带来新的冲击。中国高度重视金融安全,“强监管、去杠杆”,力求金融市场运行平稳并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确保不发生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在此背景下,复杂系统中的金融风险、金融创新和监管领域。  相似文献   

5.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是动态依存的,两者的多重重复博弈的结果等于总体上的金融发展收益加上可控制或可忍受的风险水平和技术进步条件下的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在促进金融发展时若使用不当,会加大金融风险,因为创新促使商业银行改变经营策略,金融体系改变其构成,以及金融风险的隐蔽性更强,但如果能创新金融理念,并以金融技术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为主体,创造灵活实用的经营手段、金融工具和健全的金融法律制度,就一定能增强各金融机构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并扩展其生存空间。本文试图提出金融创新与风险化解的动态依存理论假说,并以此来解释两者的矛盾运动和探求我国经济、金融的改革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6.
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是动态依存的,两者的多重重复博弈的结果等于总体上的金融发展收益加上可控制或可忍受的风险水平和技术进步条件下的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在促进金融发展时若使用不当,会加大金融风险,因为创新促使商业银行改变经营策略,金融体系改变其构成,以及金融风险的隐蔽性更强,但如果能创新金融理念,并以金融技术创新和金融制度创新为主体,创造灵活实用的经营手段、金融工具和健全的金融法律制度,就一定能增强各金融机构防范和化解风险的能力并扩展其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7.
在金融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宏观背景下,不断的金融创新行为引起了国际金融界的普遍关注,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成因分析中,往往被提及。从它的作用和行为方式等方面来分析与国际金融风险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8.
略论当前金融创新与金融创新风险防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华飞 《经营管理者》2012,(12):146-147
随着金融创新在我国的深入发展,给各种微观金融主体带来了获利机会,对实现金融市场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但应该认识到,金融创新作为一把"双刃剑",在金融系统发展中伴随各种风险,如果不能加强重视,将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强化金融创新风险意识,建立健全金融创新风险防范体制,势在必行。本文结合我国金融创新现状,对金融风险的类型、成因等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风险防范对策,促进金融创新的稳定发展,更好地为市场经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金融源自商业,为经济服务,这是根本,而商业的基础是实体经济,所以说,金融回归支持实体经济是必然。金融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追逐短期利益而忽略了经济基础的长期培育。反过头来不仅伤害了经济,也伤害了金融的本身,所以我们现在支持实体经济,是理性的回归,也是金融可持续发展的历史必然。  相似文献   

10.
作为新兴金融业态,互联网金融在发挥普惠金融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加剧金融风险传播的可能,但目前尚未有文献对互联网金融对金融风险传播的影响进行严格分析.本文从行业间极端金融风险传播的视角出发,首次对此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本文首先构建理论模型刻画了互联网金融影响行业间极端风险传播的机制,接着利用我国31个省份、18个行业的股票收益数据,以及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构建的互联网金融发展指数,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金融发展加剧了实体经济行业间极端金融风险的传播,也使得金融与实体经济行业间的极端金融风险溢出程度增加.因此,在发挥互联网金融积极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防范行业间的极端风险传播,以维护金融系统的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11.
12.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金融创新已经成为当代金融业发展的新趋势之一。金融创新作为拓展市场、提升利润的有效手段,已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然而与之相伴的是金融风险也日益突出,特别是金融创新在规避原有金融风险的同时又会产生新的金融风险,成为金融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制约因素;而为了进一步克服金融风险,又会引致新一轮金融创新,从而形成创新与风险的交替演进。因此,防范金融创新风险已提上重要议事日程。本文拟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揭示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二者关系的同时,就金融创新与实施当中产生的金融风险,有针对性的提出商业银行的防范与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3.
所娜 《经营管理者》2013,(30):15-15
能够推动经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原动力是创新,"十二五"规划明确表示加快我们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主要而言就是要提高对科技领域的创新,从而带动经济的发展。那么在金融领域也需要创新。金融创新,顾名思义就是对金融众多要素进行创新的组合从而实现根本性的创新变革。进行金融创新的优势不胜枚举,可以推动经济的发展,提高金融领域的市场竞争力等。但是在进行金融创新改革的同时,也要承担一定的风险。那么是什么样的风险值得我们去重视,而且怎样去规避风险,我们不妨可以讨论一下。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行业建设周期长,投入资金大,因此在运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存在多种风险。要保证房地产行业和房地产金融的长期稳定发展,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化解风险。本文从我国房地产金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房地产金融风险的判断及种类、如何防范和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进行了一系列分析。希望这些问题能得到高度关注,并采取相应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是现代金融发展的两大永巨主题。金融创新是金融企业的事情并希望越创新越好,而金融监管则是金融管理当局的事情并希望越监管越好,但是金融创新在提高金融效率时所带来的风险又不得不要求有效的监管,如何正确处理金融创新与金融监管的关系,便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国际课题。  相似文献   

16.
金融创新理论与中国金融业创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包括了新产品、服务以及新的生产程序的开发和使用,金融领域的创新涵盖了金融工具、组织形式以及服务的提供方式等方面,创新的广度以及创新的结构极大地影响了金融业的竞争力,在金融创新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中国金融服务业创新实践,将为我国金融服务业竞争力的提升提供决策的参照。  相似文献   

17.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理论创新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松杰 《决策与信息》2010,(12):243-245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金融自由化、经济全球化趋势日趋明显;金融创新层出不穷,并由此推动了世界各国金融业的长足发展。但是在金融自由化、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金融在世界及各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提升,金融风险也急剧放大。伴随着农业银行的成功上市,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股份制改造圆满结束,但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能否抵御日趋放大的金融风险,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8.
翟羽佳 《决策与信息》2013,(11):283-283
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趋势就是金融创新,它在带给金融业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金融风险。本文通过对创新环境下的金融风险管理进行分析,对加强金融风险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金融市场发展过程中,政府主要以稳定为核心,而市场则以竞争力为主,金融稳定和金融竞争力存在对立统一的关系,这就需要在管理过程中实现两者的协调发展,才能产生协同效应。要结合金融稳定和金融竞争力的内涵对金融发展进行评定和研究,金融稳定和金融竞争力之间有很紧密的联系。本文首先对金融稳定与金融竞争力协同效应的内涵进行概述,然后对金融稳定与金融竞争力协同效应的统计测度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20.
吴琦 《经营管理者》2014,(24):22-23
互联网金融是这两年国内最为火爆的新兴事物之一,从最初的网上银行到最近火热的阿里金融,它们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我们每一个当代人的生活,当互联网金融给我们带来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风险,也同样增加了我国金融监管的难度,本篇文章从"互联网"和"金融"的角度浅析互联网金融的风险与监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