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咨询与决策》2011,(6):66-67
少数民族是一个特殊群体,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五峰县大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地处偏远。经济相对落后。全面、客观地把握民族地区发展现状。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推进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如何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
马新兵 《决策与信息》2011,(11):147-147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逐步赶上发达地区,实现共同富裕,是民族地区的既定目标,也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策略。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战略问题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有着重大现实意义,这更加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3.
中越边境少数民族聚居地由于交通闭塞、缺少公共活动中心和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滞后等原因,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边境地区的和谐稳定。本文通过对中越边境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展情况的调查研究,结合该地区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探讨通过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发挥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各项功能,为进一步丰富群众的生活文化活动,促进相互间的交流以及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增强中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凝聚力,促进地区的和谐稳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多民族国家,生活在祖国大地的少数民族是我们祖国大家庭中重要的一部分,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体现少数民族的民族特性。少数民族女性作为非物质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对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稳定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切实发展民族教育事业,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特殊的政策和措施。其中在内地举办西藏班(校)、新疆班就是国家重视和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教育事业,组织发达地区对民族地区开展对口支援政策中探索出来的一种特殊形式。这种办学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少数民族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简要介绍了举办内地西藏班(校)、新疆班的背景、发展状况及独特作用,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我国少数民族众多,而少数民族一般存在着大杂居、小聚居的现象。很多富有民族特色的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据此我国提出了发展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的战略。本文主要探究了现阶段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基本状况,并依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全新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面积相当于半个中国,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第九章专门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然而民族教育与普通教育是存在一定区别的,了解这些区别才能有的放矢的搞好民族教育。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也是我国经济相对落后的区域,随着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政策的倾斜,从总的趋势来看,虽然有所改观,但与东部及沿海区域经济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为此,如何从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角度,来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加强对民族区域经济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优惠政策是在民族平等的大背景下产生,是民族平等的特殊表现形式。对少数民族地区实施优惠体现了社会公平原则。它有利于协调各民族的利益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实现民族大家庭的共同发展,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本文从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分析实施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的依据,加强和完善少数民族地区的优惠政策,实现各民族共同和谐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吴云丽 《决策与信息》2008,(12):137-13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文化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少数民族文化各具特色,有着浓厚的体验价值,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民族地区如何将现有的资源优势变成可持续发展的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日益成为我们关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指出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如何开发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基础是应当重视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机制的建设和完善,一定要把保障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权益放在首位,才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包容性增长。本文分析了民族地区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内涵,对我国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机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不足之处,并对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机制进行了法律和制度上的设计。  相似文献   

12.
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征,是维系一个民族生存、延续的灵魂,是民族发展繁荣的动力与活力的源泉。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对于提高少数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后劲,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但是,在民族文化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少,整个民族文化有效传承和保护的任务十分艰巨、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和谐,有助于形成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有助于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是一个拥有55个少数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人口数为113792211人,占全国人口的8.49%。而散杂居少数民族约有2300万人,约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25%(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各地各散杂居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现状有显著性差异。差异的形成与他们的地理区位因素、旅游环境资源的多寡、有着密切的关系。散杂居少数  相似文献   

14.
"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培养计划"是国家为了大力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实施的一项重要的研究生培养政策,但在毕业生就业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了努力落实这项政策的积极目标,本文分析了当前"少干计划"就业存在几项典型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适用于当前"少干计划"毕业生就业实际情况的政策改革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加强对少数民族党政组织工作的创新,突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特色,切实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推向和谐、稳定、民主、团结的新局面,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各项部署,结合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文化结构、社会状况、经济条件等呈现的多元化和差异性体制,来推动少数民族组织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相似文献   

16.
刘苗  邱珍 《经营管理者》2009,(22):107-107
民族地区农村社会治安稳定问题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当前正在如火如荼开展新农村的贵州省少数民族乡镇来说,运用案例研究,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基础上,描述贵州少数民族乡镇在社会治安方面存在的特殊问题,并分析社会治安问题过程中存在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偏远地区,其经济、文化、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尤其是南疆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和教育,和内地沿海发展较快地区相比滞后很多。南疆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新疆高校毕业生的中重要组成部分,在就业时往往处于弱势状况,成为大学毕业生中就业的弱势群体。南疆少数民族大学生能否实现顺利就业,如何妥善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对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法律制度的创新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确保我国的经济安全、资源保障、可持续发展”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必须着眼于民族立法的法律制度创新工作,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并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各种行政措施,保障及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19.
我国少数民族人口过亿,民族自治地方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64%左右。实现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能够保障各民族平等的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对于维护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意义重大。然而,当前民族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与我国其他地区差距较大,尤其是在义务教育、公共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非均等化现象严重。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途径的探讨,以进一步提高民族地区落后的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其与我国东中部地区的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韦玮 《经营管理者》2009,(20):338-338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口流动的加强,大量少数民族涌向经济更为发展的地区,由于风俗习惯的不同而造成的冲突时有发生。因此,保护散居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权益意义重大。文章中,笔者分析了我国现行的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指出了其所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针对这些缺陷,从观念上、立法上提出了完善散居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法律制度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