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超 《决策与信息》2011,(4):124-125
公平和效率是经济法所追求的价值目标。如何将提高效率与实现公平结合起来是我们现阶段发展市场经济所需解决的重.本文认为,在经济法领域内,公平与效率应该是相统一的关系,公平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最高目标,效率是实现公平的基础,只有二者的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才能保证市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增长,实现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2.
经济法的价值可分为目标价值和功能价值。经济法的目标价值是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经济法的功能价值是实质公正、经济秩序、事实自由。分析经济法的价值取向,应从法律的一般价值入手,经济法的价值取向是一个历史范畴,在我国现阶段,经济法的价值取向应当是:(1)发展公平;(2)社会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3.
经济法是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的新兴法律,从其产生之初就以自己特有的价值理念满足着主体的需要。笔者认为社会整体效益为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并在此理念下引出经济法的特有价值为实质公平价值、发展价值、经济安全价值。  相似文献   

4.
王冠 《经营管理者》2011,(4X):310-310
法的普遍价值在不同的部门法语境下有不同的内涵和侧重,民法强调形式正义、交易自由,着眼于增进个体效益,维护微观交易秩序;经济法立足社会整体利益,强调实质正义和竞争自由,着眼于整体经济效益,维护宏观秩序。  相似文献   

5.
平珺 《管理科学文摘》2009,(26):263-263
经济发自产生之日起就是为了割除民商法之流弊,实现实质正义,其以立足于社会、平衡利益主体为己任。在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第五条中增加了对公司社会责任的规定,这恰恰体现了经济法的平衡协调、社会本位的理念。管中窥豹,由此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需要经济法的理念,经济法的理念也越来越渗透到立法中去。  相似文献   

6.
薛侃 《领导文萃》2007,(8):22-26
在法治的价值取向中.处于基础与引领地位的始终是公平与正义。因而。维护公平、实现正义成为了中国今后立法的一个重要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7.
正公平是领导的重要价值,平衡是领导的重要艺术;公平是理想目标,平衡是掌控全局的底线。公平,是单位中每个个体成员所追求的基本价值目标和利益诉求,也是领导者在管理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管理原则。平衡,是单位员工个体内心以及单位各个部门和各个员工之间相对所处的一种平稳、安定、制衡的状态,也是单位管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状态。取法乎上,则为公平;只达其中,是为平衡。由于人与人之间存在心理状态、能力素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传统法学认为正义是法律的基本价值,而作为交叉学科的法经济学理论则坚持效率应被看作法律的首要价值目标。本文将正义和效率作为法的基本价值进一步论证,并阐述正义与效率之间所具有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一个古已有之的传统理念。而今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的主题,是人类社会追求的共同理想。“和谐”不仅代表着安康、富足,更意味社会安宁有序、社会正义和公民权利得到保障。就“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而言,和谐是法的价值追求目标,法所具有的和谐价值,能使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国家的关系处于相互协调,互相促进的状态。和谐社会首先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通过民主法治建设这一根本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10.
作为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之一,公平互利原则贯穿于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始终,体现着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是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的基本判断标准。因为不可能有一种强制力作为后盾,只能用公平互利原则来衡量国际经济关系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1.
国际经济法中公平互利原则与国际公法中传统意义上的主权平等,平等互利原则,既有密切联系又有重要区别。作为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之一,公平互利原则贯穿着国际经济法的始终,体现着国际经济法的价值取向与国际经济关系的公正性。发展中国家为了在国际经济交往,国际经济关系中实现该原则正在进行不懈的斗争。  相似文献   

12.
现代刑事诉讼追求的是公平和正义两个基本价值目标。刑事制度的建构及司法职能的设置都应当有利于实现公正和效率。检察量刑建议权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规定不仅是保障法官量刑公开、公正、透明,而且也是维护当事人的刑事诉讼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内在要求,是刑事检察工作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3.
国际经济法有一系列的基本原则,其中经济主权原则是基础原则,公平互利原则与经济主权原则是密切相关的,经济主权原则是基础,离开这个基础,就无公平互利可言,公平互利原则贯穿于调整国际经济关系法律规范的始终,体现着国际经济法的基本精神和价值取向,只有实行真正的公平互利原则,才能保证国家的经济独立和主权完整。  相似文献   

14.
刘杰 《决策探索》2007,(14):80-81
一、公平正义价值 公平和正义永远都是司法追求的最高价值.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因此,检察机关履行对民事审判活动的监督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5.
张薇 《管理科学文摘》2010,(28):201-202
市场信用是重要的社会资本,是建立公平、公正、稳定、自由的市场经济秩序的基石.维护和保障市场信用是市场经济社会的社会焦点问题,是一国经济法制的核心.本文认为经济法对市场信用的保障是经济法以市场主体的行为为规制对象,以利益取舍为作用中介,以市场进退制度、市场监管制度为手段,以确保实现市场主体进入市场、活动于市场至退出市场的整体活动各环节的信用为作用目标的一系列制度建构.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随着利益多元化趋势逐渐凸显,公平、正义愈来愈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对正义理论的探讨也就成了国内外学界研究的重大课题。尽管我国传统思想中有着丰富的正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公平合理、稳定和谐的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笔者则将视域转向了西方文明的起源,西方人的精神家园——古希腊的思想文化,力图对古希腊思想文化中的希腊神话进行探究,追溯其中所蕴涵的正义思想,揭示其正义思想的内容实质、表达方式与思想特征。显然,  相似文献   

17.
法官作为司法审判者,是国家权威与公正的象征。而对案件的合法、合理审判更是关系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涉及到对法律公平、正义价值的判断。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而法官如何坚持正义与公平呢?法律的确定性与法官的自由裁量权之间的矛盾导致法官造法的产生,然法官造法在当前的中国是不可取的,本文主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的原因加以分析,试图论证,法官造法在中国缺乏相应的经济、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统一市场和同一规则的基本形成为标志,包括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中的扩张。这一不可抗拒的世界潮流促使国际经济法要在不同情形下对国际经济法的正义价值和效率价值做出选择,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唐柳 《决策与信息》2008,(12):76-76
本文主要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探讨法的概念、本质、价值和法与正义的相互作用:正义促进了法律的进化,法律实现了正义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关于程序正义,实质正义两个事物的讨论由来已久,但是很显然,这两者是法律层面的两个不同方式,程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都是追求纠纷的公正解决。但是二者的辩证统一决定了矛盾的不可避免性,在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脱离时,正义还存在,正是本论文探讨的问题所在。我对此当然是持肯定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