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小说中反讽的四种类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试论小说中反讽的四种类型杨钧“反讽”(irony)这一术语,源出古希腊喜剧,是指一种固定的角色类型,即“佯装无知者”。“反讽”后来演变成一种常用的修辞格,即讽刺。(在英语里,反讽与讽刺是同一个词)19世纪初,德国浪漫主义文论家将这一术语引入文学批评,...  相似文献   

2.
一悲剧因素在喜剧中以副线出现,是老舍长篇小说悲喜剧交融的最初形式。在《老张的哲学》里,老张性格的讽刺主题构成主要线索。在这上面作者笔墨酣畅,任性挥洒,有些地方甚至到了野马脱缰、狂放不羁的地步。可是,一涉及到老张所活动的环境里的下层社会的人们,作者虽然对他们身上的弱点不无幽婉的讽刺,但终于不能不对他们悲惨的命运给予深切的  相似文献   

3.
美学意义上的喜剧的存在方式可分为滑稽、讽刺、幽默几种,与之相应,喜剧性笑也可分为滑稽之笑、讽刺之笑和幽默之笑。从不同类别的笑的构成方式即笑的主体与对象的关系入手揭示其内在成因,笑就显示出明晰的层次感和鲜明的特征性:滑稽之笑来源于人与自然的矛盾冲突及喜剧性和解,是人类以今日之聪慧戏弄往日之愚蠢,其特征是“我们笑我们”;讽刺之笑则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喜剧性对立,是秉持人间正道的人们对背离这一正道者的救正,其特征是“我们笑他们”;幽默之笑内含着人与自我的矛盾,是智慧的人生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自身生命存在的整体性反思和个体性观照,是对自然与社会规律的双重悖反、和解与包容,其特征是“我笑我”。喜剧性笑的主体和对象从复数的“我们”、“他们”转化为单称的“我”,显示喜剧从群体性向个体性的转化,说明更深刻更丰富的喜剧是最有个体生命性的喜剧;同时也说明了喜剧性笑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与人的生命活动相联,是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本质的确证。  相似文献   

4.
司俊琴 《社科纵横》2002,17(3):63-64
明代戏曲家吴炳的优秀讽刺喜剧《绿牡丹》的突出喜剧性体现在波澜起伏的情节冲突 ,令人捧腹的喜剧人物形象及题材与事件本身包含的喜剧因素中  相似文献   

5.
漫画的喜剧本质在于讽刺、幽默、夸张 ,文章对此作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余楠 《东西南北》2011,(6):66-68
宁财神披起武侠的外衣, 因为他坚持己见, 在颠覆和讽刺受到诸多限制的时代, 古装和喜剧寄托了电影最后的尊严。  相似文献   

7.
杨旭 《社科纵横》2005,20(3):207-208
米兰·昆德拉的小说具有显著的幽默性。其幽默不是形式和风格,而是结构性的。它通过讽刺游戏、宗教世俗化及喜剧化的政治与性爱将幽默与小说的意义紧密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8.
文学中的理性与哲学和一般社会科学中的理性的区别在于它属于审美范畴;老舍小说中的理性是在描写对象和作者的主观创作感情交合中显现出来的,文章谈了理性审美形式在老舍小说中的体现:象征、隽语、分析地描写。  相似文献   

9.
<正> 北京是老舍的生身之地,终生眷恋的故乡热土,也是他艺术生命的源泉和摇篮.1936年在《想北平》一文中,老舍这样说过:"我的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是在我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古城所赐给的."的确,当我们谈到老舍时,不能不想到北京和它那风韵独具的文化;而提起北京的文学、艺术,自然会与老舍的名字联在一  相似文献   

10.
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日本近代文学的杰出代表夏目漱石(1867~1916)所写的长篇讽刺小说《我是猫》早已译成中文,并为我国读者所熟知了。《我是猫》既是他的处女作,又是他的代表作。凡是读过这部小说的人,无不感到它的笔锋极为犀利,讽刺极为辛辣。若把它与同时代的作品加以比较,这种感觉便会显得更加突出。当时日本文坛的视野较为狭小,文学作品的人物一般限于小市民,主题不出男女恋爱和人情纠葛,此外似乎没的可写。在这种情况下,《我是猫》采用新颍的形式,内容不仅超出一般的恋爱和人情,而且俯视丑陋的社会,嘲笑其中的污秽,就变成了崭新的创造,并引起了读者的狂喜。事实上,这样的嘲笑和讽刺不仅在于当时,而且在整个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也是不可多得的;有人认为只有后来出现的芥川龙之介的《河童》可以与  相似文献   

11.
老舍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是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在其生命的不同时期,老舍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不同的.就其主要倾向而言,经历了文化接收、文化批判、文化检讨和文化建设四个时段.梳理老舍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对于认识老舍的创作和文化心理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讽刺艺术是首屈一指的。在腐朽、黑暗的旧时代,为了唤醒民众,他以小说和杂文(更主要是杂文)为武器,对腐败的统治者和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代理人物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讽刺。其思想的深刻,使人铭心刻骨;其娴熟的讽刺艺术,更为世人所惊叹。萧伯纳做为一个爱尔兰籍的剧作家,其讽刺艺术也是举世公认的,在戏剧创作中,他对腐败的资本主义社会以及对资产阶级绅士淑女们揭露和嘲讽同样是淋漓尽致。宽  相似文献   

13.
试论《墙头马上》中李千金形象的悲剧色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永萍 《社科纵横》2006,(10):121-122
《墙头马上》是元代戏曲中的“四大爱情剧”之一。作品以诙谐讽刺的笔法和大团圆的结局名列“中国十大古典喜剧”。然而,在女主人公李千金曲折多变的命运中,却蕴藏着浓郁的女性悲剧色彩。这种悲剧性,揭示出深刻的历史真实和生活真实,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人性和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4.
杨希 《学术交流》2005,(4):162-164
讽刺是一种幽默,是文学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鲁迅小说集<呐喊>中的讽刺,具有真实性、矛盾性和技巧性.真实性,表现为鲁迅小说的讽刺幽默是一种思想的结果.矛盾性表现为对事物矛盾本质的揭示.技巧性则表现为语言具有讽刺特点.  相似文献   

15.
老舍与许地山1922年春相识于北京,后来又在伦敦重逢。老舍不仅在宗教信仰的选择上与许地山殊途同归,而且连走上文学创作之路也颇受许地山的影响,因而可以说他们之间不是一般的朋友关系,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良师益友”。当许地山不幸在香港病逝时,老舍含泪撰文悼念,同时向文艺界提出了以实际行动来纪念许地山逝世的两种办法。  相似文献   

16.
宝广林深受自由派神学思想的影响,他对基督教义持有的多元开放的态度、以基督教救国救世以求世界大同的理想,以及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的工作导向,都和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正在寻找新的价值皈依的老舍惺惺相惜.另一方面,宝广林在中国教会本色化运动中所体现出的坚执自信的态度,为求教会自立和差会之间的交涉斡旋,更让原本就对洋教态度暧昧的老舍感到同声相契.当然这并不代表老舍对宝广林的宗教观点全面服膺,宝广林和老舍之间的关系,有相互认同、彼此欣赏的思想遇合,也有彼此相左、对话互补的部分,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之间保持一种亲密合作的同人关系.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的老舍资料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它既表现在老舍生平资料的发掘考证与传记资料的系统整理上 ,也表现在研究资料的综合汇编与工具书的编撰出版上 ,更表现在散佚作品的收集与文本的编辑上。 2 1世纪的老舍资料研究的任务也是十分繁重的 :有些散佚作品亟待去发现 ,《老舍全集》更需要修订再版。老舍资料研究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马拉默德《伙计》中的修辞反讽、戏剧性反讽、情景反讽 ,展示了这三种反讽艺术形式在人物塑造、情节发展和主题揭示方面的运用 ,从一个新的角度认识马拉默德的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9.
<正> 老舍先生的生平事迹,国内外早有关注者.日本关西大学教授日下恒夫自费出版过《老舍年谱》.然而国外出版不少的老舍年谱,多有空白或推测.国内的有曾广灿、王惠云等一些同志编过《老舍年表简编》、《老舍年谱》、《简谱》,但尚简略,未列专刊.现在,一部正式的、材料丰富、内容充实的《老舍年谱》(甘海岚编著,书目文献出  相似文献   

20.
孔焕周 《学术交流》2004,16(4):147-151
抗战时期,老舍先后创作了九部话剧。讴歌民族英雄、渴望民族新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批判犬儒主义的人生哲学、探索中国新文化出路的文化分析,是其思想内容的两大特点。"出走"的情节模式和对照的人物塑造手法,是其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老舍抗战剧作的文学史意义在于它广泛而深刻地表现了抗战时期中国人的生活和心理而成为一面时代的镜子,开拓性的题材和新颖性的形象系列,扩大了现代话剧表现生活的穿透力,对于老舍后来的小说和话剧创作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研究现代文学,不应漠视老舍抗战剧作的文学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