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篇小说《许三观卖血记》是余华创作转型后的代表性作品,它的发表在当代文坛上产生了强烈的轰动。《许三观卖血记》作为“新历史小说”的优秀之作,与新历史小说在题材、内在精神本质与创作目的上存在本质上的差别,呈现出崭新的文本特征。  相似文献   

2.
余华通过<活着>、<许三观卖血记>两部小说鲜明地反映出了他以及他所要表现的"中国人"的生存哲学:也就是在强大压力和苦难的夹缝中竭尽所能求得"活着"的权利.无论是"以生拒死"还是"以死求生",我们都能真切地感受到他们对"生"的渴望,并且,在这渴望中,我们又意识到生命自身强大的能量.  相似文献   

3.
余华采用音乐的节奏方式去讲述许三观壮美的人生历程。这篇小说以“卖血”为主旋律演奏出许三观的丰富的感性情感世界和高尚的理性情怀。“卖血”恰似许三观整个生命进行曲中的一个个“高音”,反复弹奏。而且“卖血”音值不断升高 ,使许三观的人格特征得以充分体现。所以《许三观卖血记》是一支壮美的人生曲  相似文献   

4.
段莹  刘靓 《社会科学论坛》2008,(14):164-167
本文以余华的代表作<许三观卖血记>为研究对象,分析隐含在许三观卖血故事背后的类似于祭祀仪式的现象.并且试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入手,对这种潜性祭祀仪式进行文本分析,进而对我国早已有之的祭祀文学传统做一个简要的概括和梳理.  相似文献   

5.
《许三观卖血记》中的隐性祭祀仪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余华的代表作《许三观卖血记》为研究对象,分析隐含在许三观卖血故事背后的类似于祭祀仪式的现象。并且试图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入手.对这种潜性祭祀仪式进行文本分析,进而对我国早已有之的祭祀文学传统做一个简要的概括和梳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许三观卖血记》的重复叙事及其心理印象等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7.
宋剑华  詹琳 《齐鲁学刊》2012,(2):135-140
《许三观卖血记》通过一个市井小民卖血求生的悲剧故事,深刻地揭示了苦难与人生的终极意义。许三观以他应对苦难的特有方式,集中诠释了中国人在苦难面前的民族智慧与坚韧性格。许三观并没有用麻木去"消解和遗忘"人生苦难,相反,他是在以一种俗人经验诠释人生苦难,苦难通过卖血被还原为生命本质。因此,许三观不是某一具体人物,而是民族苦难象征的艺术符号,他唤起并强化了我们对民族苦难历史的情绪记忆,进而使我们真正懂得了什么是苦难与如何去面对苦难。  相似文献   

8.
本文选取余华作品《现实一种》与《许三观卖血记》为分析文本,从文本的表现形式、潜在语境及哲学意味三个环节进行比照,将余华创作上的转变概括为从注视到对话的成长。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对比研究亨利·菲尔丁的现实主义小说佳作《约瑟夫·安德鲁斯的经历》与詹姆斯·乔伊斯的现代主义小说巅峰之作《尤利西斯》的不同特点与相同之处,论证了不同时代的文学之间彼此影响和互相依存的事实,探讨了不同流派的小说在故事情节、人物刻画与反映现实等方面表现出来的共同的文体特征.  相似文献   

10.
人之在世生存使世界成为人遭遇的基本实事,对世界的态度及思考不同内在地决定了一种思想文化的特质。汉文化对礼乐世界的张扬凸显了世界的秩序性与和谐性,这种秩序性与和谐性是以不同存在者间的和谐共生呈现出来。人自身的礼乐性活动是开显、通达世界的津梁。正是在对礼乐性世界的认同及对生活实践的礼乐化期待中,儒家构筑了自身在世的栖居方式。  相似文献   

11.
自我、他人与世界——庄子《齐物论》主题的再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的《齐物论》 ,把齐物三义变成世界、他人、自我这三个现象学式的问题 ,认为审视世界首先要改变自我对世界的看法 ;注视他人首先要调整对他人的眼光 ,凸现了强调万物平等、反功利主义、尊重他人他物的取向 ;而自我的内在精神取向则打破对“自我”的固执 ,完成生命形态的新转变。本文从现象学角度的阐释突出了《齐物论》知物、知人、知己的意义的本体论性质  相似文献   

12.
《梦中道路——何其芳的艺术世界》(谢应光、谭德晶合著)于2010年6月由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出版。全书由七章构成,分别为:第一章,童话般的梦幻世界;第二章,镜花水月的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13.
美国哲学家诺曼·莱文在其近著《分歧的路径:马克思主义和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中,从"马克思主义的去黑格尔化"和"马克思主义的黑格尔化"的双重维度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之黑格尔起源的问题。从内容上看,"去黑格尔化"主要是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和恩格斯有关黑格尔的话语的一种检讨,"黑格尔化"则主要是在对马克思尤其是青年马克思与黑格尔关系的解读中形成的理论定位。莱文把这两个方面关联并衔接在一起,为人们的研究打开了一个新的学术空间,可是,他又没有精当地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因而很容易遭受质疑。  相似文献   

14.
《共产党宣言》科学归纳了资本主义文化形成的历史进程,对世界历史境遇下的文化发展趋势作了详尽的阐发.透过“世界文学”,马克思和恩格斯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具体进路,呈现了文化随生产力、生产关系、全球化而发展的基本逻辑,提供了文化建设与文化治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世界文学”思想考察当今诸多的文化现象与有关文化发展的思想观点,可以获得多方面的思想洞见.文化具有经济性,也具有政治性;具有民族性,也具有融合性;文化发展具有被动性,也具有主动性.文化保守主义、文化封闭主义、“普世价值说”与文化发展的基本逻辑相背离.创新、交流、自主应成为文化建设与文化治理坚持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理论界》2021,(1)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世界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刻探讨,详细阐述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规律、起点、动力和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当代阐释与历史延续,包含历史转向世界历史的前提基础、关注人的现实物质生活的重要内容、注重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实践理念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目标等当代实践。其内涵延续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理论、关注人类美好生活诉求的价值取向、完善全球治理中国特色方案、彰显开放包容合作共赢时代精神的四维价值,更加凸显了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源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环境下的传播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在传播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播及其与中国实际的有机结合,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显著特色。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中国首次在唯物史观视域中阐发“阶级竞争”说、“法律”的上层建筑地位及“物心两面改造”等问题,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具有开创意义的经典文本,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研究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文本,有助于探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起源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所带有的传播、创新及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7.
戴华兴 《天府新论》2007,(6):151-153
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经中共中央的部署,规定于2006年下半年开始面向2006级全体新生使用《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新课程方案。新教材的体系建构,实际上意在从不同的层面,帮助学生完成自身生命空间的建构。为此,课程实施的重点也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精神维度:引导学生对生命内涵的理解;着眼于对学生道德境界的提升;注重对公共精神的倡导和加强法律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宣言》明确了共产党人的立场、纲领和目标,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共产党宣言》中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世界历史特质。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表明,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是历史转化为世界历史的必然结果,把“世界历史运动的集中者”定位为无产阶级,就此确立了无产阶级政党的人民群众立场;提出所有制问题是世界历史运动的基本问题,从而把无产阶级政党与所有制紧密结合;将共产主义作为世界历史运动的前进方向,由此明确了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并为无产阶级政党处理共同体和个体、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一国和多国、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等复杂关系提供了丰富观点。这些论断,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人都拥有自己的世界,但问题是人何以能拥有这样的世界.卡西尔从语言符号功能的角度回答了这个问题:一、语言乃是人类建构世界活动的历史经验织成的符号之网,人就生活在这个符号世界中,以致除非凭借这些人为媒介物的中介,他就不可能看见或认识任何东西.二、语言对世界的建构主要是通过为事物命名和赋予世界以秩序的方式实现的.三、人凭借语言的这两种功能,不仅可以实现对外在现实世界的认识和把握,更能建构起内在的心理世界,人类文化的全部发展都依赖于这些条件.四、语言是具有民族性的,语言对世界的建构模塑了民族独特的文化心理,是形成民族文化传统特色的内在根源.认真梳理卡西尔的语言观,对我们深刻认识语言的本质、语言在建构人类世界过程中的根本作用、语言对民族文化心理及民族文化创造活动的内在制约等,都是极富启迪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对象"、"逻辑空间"、"可能世界"和"必然性"是《逻辑哲学论》中的重要而晦涩的概念。通过"对象"与"原子"的比较,可以揭示"对象"概念的两个关键特征,并回答两个重要的问题。"逻辑空间"概念的问题在于:逻辑空间中的坐标轴是什么?可能世界在逻辑空间中对应一个点还是一个点集?答案在于,可能世界在逻辑空间中充当坐标轴。在"可能世界"与"必然性"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矛盾,维特根斯坦未能调和二者,这就是《逻辑哲学论》在伦理学领域内容匮乏的原因。借助"可通达性"概念有望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