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施蛰存的《梅雨之夕》以伞为媒介给读者展现了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是伞外的都市现实世界,一个是伞内的心灵与幻想的世界。主人公在有限的时间,短暂的路程中经历了幻想与现实两个世界及其相互渗透的复杂心理路程。一把伞使主人公从快节奏的都市世界的压抑中解脱出来,进入伞下回归心灵的安宁自在的世界,但现实的社会规范却不时扰乱着这暂时的安宁。他既不能真的回归田园生活又不能与靠以安身的都市决裂,在矛盾和无奈中,他探索出了一条身在都市心向田园,回归传统的中间道路,以获得心灵的安宁。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丹尼尔·伍德瑞尔的小说《冬天的骨头》以女性的视角,生动形象地揭示了美国底层社会的蛮荒与韧性。小说以女主人公芮寻找父亲为主线,揭示了在男权社会下的女性主义意识下的"爱与自由"的主题,塑造了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3.
许会会 《现代妇女》2014,(4):287-287,277
青狐是王蒙最新长篇《青狐》的女主人公,是他第一次以女性为主人公进行的长篇创作。本文笔者着重从青狐的形象特征、事业发展和爱情遭遇三方面来探讨青狐的个人命运,藉以分析王蒙的女性世界观,并由此探讨女性在当下生活中该如何去寻求理想与现实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推销员之死》通过描述主人公威利·洛曼的悲惨一生反映了"美国梦"的虚幻性和欺骗性,是阿瑟·米勒对"美国梦"深刻的阐释。"中国合伙人"是导演陈可辛以新东方的发展史为题材所拍摄的有关创业传奇的电影,该片通过双线分别描述了两位主人公的"美国梦"的破灭和"中国梦"的实现。本文通过对两部著作的主人公进行对比分析以及对"美国梦"和"中国梦"内涵的描述,指出了"美国梦"破灭的必然性,同时揭示了"中国梦"的雄起。  相似文献   

5.
叶小玲 《现代妇女》2010,(10):79-80
通过小说中主人公英芝的畸形生存景象,以及这些凡俗人生在现实中回归的分析,说明这些人物的悲剧性结局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6.
大凡有丰富性幻想的女人,都是容易被撩拨的女人,所谓性感,不仅是出于外表的妩媚,更是出于头脑中性幻想的能力。1.关于现实伴侣的性幻想女人和男人一样,首先将自己现实中性爱伴侣作为性幻想的对象,幻想与床上的情人以自己所能想象出来的方式造爱。原因很简单,除了感  相似文献   

7.
《推销员之死》被誉为"美国梦不再"的代表作。运用卡伦·霍妮的神经症理论,对书中主人公威利·罗曼的性格特征重新进行解读,并指出威利·罗曼的悲剧源于他的屈从型人格以及在自我实现过程中没有准确认识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最终在自我异化过程中产生的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让他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美国梦"不仅是美国文学的独特主题,同时在整个美国社会也是家喻户晓。"美国梦"的主旋律是每个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去实现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而不管他的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以及家庭情况,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增长,尤其是在拜金主义的影响下,"美国梦"已经与其原来的意义大相径庭,大家对梦想趋之若鹜,即使是以违背基本道德为代价。因此,很多人在追逐梦想的过程当中对社会现实感到失望,在违背基本道德观念实现梦想以后进而难以恢复内心的平静。本文通过对小说主人公行为和思想的分析和描述来揭示"美国梦的主旨"嘉莉最终成为了著名的演员,但她的成功是不道德的,所以,她内心空虚,极度自责。本文通过对德莱赛的代表作《嘉莉妹妹》的分析,以此来揭示嘉莉美国梦破灭的实质。  相似文献   

9.
《包氏父子》是张天翼讽刺小说的代表作。作者通过以白描的笔法,传神地刻画了"包氏父子"及其周边的人物形象,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揭示了主人公"包氏父子"愚昧、麻木、落后的思想性格,揭示了围绕在"包氏父子"周围的人们的共同点行为方式与价值取向,寄托和表达了作者深深的同情与忧患。  相似文献   

10.
以自己为中心、以射精为目的;以猴急开始,以蒙头大睡结束.这样粗糙、草率的性爱,让女人恨得牙痒痒.现实却是,即使"恨"得再厉害,也很少有女人会说出来.在女人看来,一旦说出感受,就意味着打击男人的自尊,或者给自己套上了"欲女"的帽子.而男人,则在自我感觉良好的幻想中一路驰骋.  相似文献   

11.
白日梦就是一个人进行幻想的心理活动,儿童经常会出现做白日梦的情况。睡前幻想是一种特殊的白日梦,是儿童睡觉前所进行的幻想的心理活动。本文主要讨论了儿童白日梦和睡前幻想的基本概念、功能、内容,以及与梦的关系,最后探讨了家长和老师应如何对待儿童的白日梦和睡前幻想。  相似文献   

12.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著名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30年4月.小说的主线是一桩惹人痛心、婉转离奇的爱情故事,一来揭示了女主人公艾米丽对于爱情偏执狂热的态度,又向读者反映了女主人公艾米丽遭遇悲惨与不幸的一生.整篇《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因此本篇论文在探究了当时时代背景的同时又结合法国哲学家萨特的存在主义学说,挖掘出这样一段举世无双的爱情背后真正地历史渊源与社会因素,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一个有价值的积淀进行更深的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伊丽莎白和简·爱分别是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和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的女主人公,她们都是经典爱情模式中的新女性形象。本文试图通过两者身世背景、性格特征、爱情婚姻观的比较,来揭示两个主人公的形象差异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4.
《汤姆·琼斯》是菲尔丁以十八世纪的英国为背景写成的,那时的英国处于一种半封建、半资本的社会阶段,社会中到处都充斥着虚伪、自私以及金钱的腐蚀等等,在这样的背景下,菲尔丁的《汤姆·琼斯》就将社会中的美的一面以及丑陋的一面都深刻地揭示出来了,表达了作者的善恶观,文中两位主人公汤姆·琼斯以及卜利福就是善与恶的代表。本文主要评论了《汤姆·琼斯》中的道德观以及批评观。  相似文献   

15.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著名作家菲茨杰拉德的长篇小说。作者描写了主人公盖茨比的“美国梦”由追求到幻灭的全过程。本文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出发,结合盖茨比在人生的三个不同阶段对“美国梦”的追求,以及对小说中象征意义的分析来揭示“美国梦”幻灭的原因;同时对主人公盖茨比能在物欲横流的世界中怀有纯真的梦想的可贵加以赞扬。  相似文献   

16.
作为小说的创作者,作者本人在创作小说时也深受小说的影响。在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将从2个角度进行分析精神治疗对作者的影响:作者生活的宽慰和从作者和小说中女主人公的角度来讨论幻想补偿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7.
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福楼拜,以作品《包法利夫人》对19世纪中叶的法国现实进行了抨击,本文主要作品主人公包法利夫人的一生历程出发,分析其最终悲剧人生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8.
天津长期以来实行的是以投资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与京、 沪、 渝相比,其资本形成率更高,最终消费率更低,而且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降幅更为明显,在经济新常态下,要转变为以内需为导向的创新型驱动模式,道路依然曲折.笔者在分析天津与京、 沪、 渝地区差距的基础上,力图揭示天津投资型发展模式的问题,并提出四项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9.
颓废就用它的游戏方式,消解了崇高原则的脱离现实的幻想,也消解了现实原则的沉溺于物欲的平庸。颓废所进行的人生之醉, 也就在既不幻想也不平庸中,实现了它的活得灿烂、活得独特、活得自我的人生目的。  相似文献   

20.
人无完人,金无赤足。这说明,一个人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对于学生来说,更应如此。在当今的教学理念中,我们更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多角度的收集评价信息,对学生的过去和现在作全面的分析.根据他们过去的基础和现实的表现,预测性的揭示每个学生未来发展的目标,激励他们通过发展,缩小与未来目标的差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