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奈保尔是一位重要的后殖民作家,他于2001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在他的作品《在一个自由的国度》中,每一个人都处在文化杂糅的环境下,寻求自己的身份。本文以此为基础,从霍米巴巴的杂糅理论出发,对后殖民社会里的人的身份危机和试图对身份的重建进行解读。文化的杂糅使后殖民社会里的人对自己的本土文化产生质疑,面对处于优势地位的西方文化,身份缺失及重新构建便不可避免。奈保尔通过几位主人公如桑托什、鲍比和的身份寻求经历,表达了他对后殖民社会中人的精神状态的极大关注,也对自身的身份困境进行了审视。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概述了霍米巴巴的杂糅性理论,第二部分析了在《在一个自由的国度》中处于后殖民社会的人们的身份危机。 相似文献
2.
3.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6,(11)
寻根是80年代中后期(1983~1989)中国文艺界的一个流行术语。张艺谋的寻根方位是涉及广泛的和多变的。张艺谋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善于追随时髦的寻根潮流的流程,适时地以当代自我与传统父亲的关系为基点制作出一度令人神往的原始情调。 相似文献
4.
5.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5,(17)
近年来,文化离散与翻译结合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话题。通过文本翻译,离散译者肩负着在异域文化中传播家园文化的历史重任,而他们文化身份与他们采用的翻译策略及译本的最后形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文化离散的视角着手,通过对辜鸿铭《论语》英译本中《学而》篇的分析研究,本文旨在探讨离散译者特殊的文化身份对其翻译策略及译本最终形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6,(13)
本文通过对《北京故事》和《蓝调石墙》两部发表在相近年代的同性恋题材的文学作品中主人公双性性取向的解读,从二人自我身份的认同差异出发,旨在破除二元对立的性别取向,论证恋爱对象的多元化问题。 相似文献
7.
8.
9.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4,(13)
当今时代,随着政治经济的不断交融与联系,文化也在发生碰撞与变化,跨文化交际成为文化交流的主要方面,在这一系列的文化冲突与融合中,文化身份以及文化身份的认同越来越凸显。《日常用品》中白人文化与黑人文化的矛盾冲突中文化身份认同问题及其明显,黑人始终生活在白人文化的夹缝中,他们既接受白人文化的熏陶又接受本身文化的影响,但是他们却始终无法被白人社会所完全接受。 相似文献
10.
外语学习不仅是语言的习得过程,更应当学习目的语文化,加强对目的语国家文化的认同与接受,只有这样才能熟练运用该语言与具有目的语国家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有效的交流。同时,交际的过程是一个双向的交流传输过程,因此既要做到对目的语文化的输入,也要求做到对母语文化的输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跨文化交际的平衡发展。面对频现的"中国文化失语症",我们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的主体文化意识,尤其是加强学生用英语表达本土文化的能力。《当孙悟空遇到蜘蛛侠》这部影片不仅向我们展示了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同时也细腻地向我们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利用英文电影帮助英语学习,使其成为英语学习者不可或缺的一本活的教科书。 相似文献
11.
围绕着资本主义的本质,工业主义的发展,监控系统的完善,军事力量的重要性等主要问题,本文对吉登斯见解独到、论述深刻的现代性思想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文本解读,内容主要涉及现代性的制度分析.吉登斯对现代性极富压缩式的分析和扩张性的演绎,充分论证了他在社会学理论进程中令人兴奋的知识进展. 相似文献
12.
胡键 《社会观察(上海)》2004,(2):46-46
自彼得大帝改革以来,俄罗斯就面临一个“向何处去”的问题,而这源于“俄罗斯属于东方还是属于西方”这一古老而新鲜的话题,反映出俄罗斯文化身份认同的困境。“东方与西方两股世界历史之说在俄罗斯发生碰撞……在俄罗斯精神中,东西方两种因素永远任相互角力”。基于对这一问题的不同阐释,在19世纪中期产生了西方派和斯拉夫派,20世纪20年代又出现了欧亚派。早期的争论因斯大林的掌权而告一段落,由于苏共在各个方面包 相似文献
13.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7,(7)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集知识传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课程。开设这个课程的目的是使大学生们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让大学生们增强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的预防意识,培养学生们的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认知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课程的教学,使大学生了解到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概念,使大学生学习到在大学阶段的心理变化,并掌握自我调整的基本技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也使学生们掌握了适应社会的各种技能,比如沟通技巧、环境适应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我管理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14.
《青春岁月:学术版》2014,(13)
《小时代》作为一部商业电影,在收获高关注度和高票房的同时,也因其内容肤浅、物质崇拜以及可能对青少年产生的负面影响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使之上升为一个文化事件。在消费主义的大背景下,文章从传媒文化角度出发,分析《小时代》作为文化产品被投入电影市场时,通过建构认同、贩卖符号意义、制造视觉奇观,以达到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莫里森的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描写了美国白人审美观对非裔黑人女性心灵的冲击所造成黑人身份的迷失与丧失。本文通过对该小说的人物分析来深入探讨主人公佩科拉及其母亲波林悲剧的根源,认为莫里森非常关注黑人女性心灵世界,敏锐地意识到白人审美标准对黑人女性心灵的浸染现象,使她的作品在视角以及思想深度上别树一帜,走在时代的前面。 相似文献
16.
17.
18.
克莱德?伍兹在《文化变迁》一书中系统地介绍了西方人类学关于变迁的理论与方法研究,这对于正处在从传统社会与传统生活方式向现代社会与现代生活方式过渡的中国社会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德里克的“自为东方主义”等后殖民主义相关理论为框架,以旅美华裔作家严歌苓的小说《金陵十三钗》为文本切入点,通过剖析作品中出现的体现西方中心主义和权力话语的细节及人物形象,揭示在后殖民主义时期,“东方主义”对东方人的影响和“侵蚀”.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的普及正处于墙内开花墙外红的尴尬境地。为改善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时的母语文化失语现象,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民族文化身份认知,《中国文化》英语课应列为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程。文章通过梳理河北农业大学此课程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课程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教材、教法及教师等方面的具体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