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犯焉识》以冯陆两人不断错过的爱情为核心情节,讲述了特殊年代中,一个知识分子苦苦追寻自由的漂泊历程.本文通过对陆焉识的几次离乡、归乡历程的讨论,探寻陆焉识的精神故乡所在,并分析作者在叙事背后对历史与个人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著作权的保护不得不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本文简要分析了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和限制。著作权法的基本精神就是通过赋予作者或其他著作权所有人对其作品进行专有权的保护,促进作品的创新和传播的一种权利。著作权的限制制度符合著作权法的基本精神,是实现立法目的的主要工具之一,本文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限制制度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对现今立法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以期能进一步完善现有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贝克特是荒诞派戏剧的主要代表人物,在他的《等待戈多》中作者通过一系列荒原意象的分析对文本中的荒原意识进行了透视,进而对荒原的实质进行探讨。文本中对戈多的等待实际上反映了人类精神的荒原状态。  相似文献   

4.
初文文 《职业》2017,(26):74-75
本文结合作者的实践,对技工院校如何培养数控专业技能人才这一问题,从专业知识及职业精神两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红色文化是一个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产,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红色文化资源渗透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对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通过分析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分析红色文化内涵,对红色文化资源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三毛是一位用生命进行创作的作家,在其诸多作品中都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由生命形式的不懈追求。在这种洒脱不羁的追求中,三毛创作出了许多充满诗意情怀的作品,尤以散文最为突出。三毛散文作品中的诗意亦即其生命诗意的体现,是作者对生活、生命的认知,对自我情感的表达。三毛的散文创作真实再现了其漂泊流浪的传奇人生,体现了作者的真性情,也表达了作者的诗性精神追求。为更好地解读三毛的散文作品,本文将对作者的流浪生活、作品语言、景物描写以及精神追求等方面体现出的诗意性进行分析,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7.
作为小说的创作者,作者本人在创作小说时也深受小说的影响。在这一篇文章中,我们将从2个角度进行分析精神治疗对作者的影响:作者生活的宽慰和从作者和小说中女主人公的角度来讨论幻想补偿的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8.
工匠精神追求着专注、精益求精、创新进取,目标是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品质.本文就工匠精神与地铁车辆检修专业教学的融通进行分析阐述,提出工匠精神落在地铁车辆检修专业教学层面,就是对教学的执著和对学生的高度负责,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手段,追求教与学的完美和极致.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现代中东经济发展的动力与阻力分别进行了分析.作者认为,中东民族主义政权的建立、中东石油的发现和开采,及赶超西方的自强意识,为中东经济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精神动力;与此同时,国家主导型的现代化的不确定性、落后的社会心理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持续不断的地区冲突,及来自伊斯兰传统势力的反对又使中东经济现代化举步维艰.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中东国家致力于经济现代化的努力.  相似文献   

10.
刘亮程的作品充满浓郁的自然气息。作者细腻诗化的语言、恬淡闲适的情怀,以及字里行间透射出的对现代个体精神困境的隐忧,给读者带来愉快和丰富的审美体验,具有令人深省的现实意义。作者将乡土与城市并置于一起,通过对比,展现现代社会中,人们在追求所谓的幸福与富足的同时,主体性逐渐沦丧与精神贫瘠化的窘境。本文以《一个人的村庄》为核心,从对乡土自然的热爱和尊重,作为乡土对立面的城市两方面,分析了刘亮程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制造背景下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永敏 《职业》2017,(31):24-25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中央积极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背景下,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工匠精神内涵和现实意义,分析高职教育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通过营造文化氛围,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训教学相结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等3种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结合作者的训练实践设计了对比实验,以验证背心负重训练对100米、跳远和跨栏项目的成绩影响;利用配对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背心负重训练对成绩有显著提高,并简要分析背心负重的优点,同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一些优秀艺术家的作品进行分析来探讨艺术观赏和艺术创作对于个体存在的意义.主要从这两方面:一是作品对于作者本人的意义;二是作品对于他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毅 《现代交际》2012,(3):65+64
蓝棣之教授的文学批评在当代文学批评中独树一帜,另辟蹊径。他将西方的精神分析法与中国传统的知人论世批评方法相结合,以文学文本为中心进行症侯式分析,并对文学作品的潜文本、作者创作中的潜意识进行深度挖掘,这既是对文学作品的重新发现和解读,也是对文学批评方法的一种拓展和补充。  相似文献   

15.
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生活文化、大众的文化.是我们先进文化建设上的丰富的精神资源和深厚的文化根基.文章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精神的分析,指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弘扬和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形成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趣味性和有效性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卢西安·弗洛伊德的艺术追求和艺术风格对作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通过对弗洛伊德作品的艺术思想的剖析,阐述了作者对当代油画创作中题材的选择和表达。弗洛伊德的艺术思想让作者认识到一幅优秀的作品应具有强烈而又真实的性格,应忠实地描绘人性、洞悉人性,需要从生活中从去寻找切实的精神体验和具有时代特色的创造性感悟。  相似文献   

17.
秦修芬 《职业》2022,(8):65-67
工匠精神是珍贵的精神品质,是我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蓬勃动力.培养工匠精神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传承和长期培育.本文结合技工院校德育教育,对如何培养技工院校学生工匠精神进行了分析论证.  相似文献   

18.
《活着》一书描述了主人公富贵一生在苦难下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乐观以及对命运中苦难的承受能力,向读者展示了在悲惨的社会环境下,农民最朴实、最平实、最坚韧的生活态度。本文通过探讨分析作者余华的成长经历,来理解主人公承受苦难却乐观面对生活的精神来源。  相似文献   

19.
对北京市部分离婚者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深入访谈的方法,调查了34位离婚者离婚的原因、过程、后果以及观念,从而对目前的离婚现象进行了基本的描述。通过调查,作者归纳出离婚的主要原因在于:婚姻基础不好、婚后一方或双方发生过失、性格不合以及性生活不和谐。离婚对当事人的影响主要是精神和心理方面的,对子女的影响亦然。多数人的离婚观念属于新旧杂糅的过渡型。  相似文献   

20.
史婷 《现代妇女》2013,(10):217-218
本文通过对庄子超越精神的逐层分析,旨在深入理解庄子的思想内核,并再发掘庄子超越精神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使人从封闭的心灵中超拔出来,培养一个开放的心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