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敏 《现代交际》2010,(7):40-42
在美国文学中,"上帝"是一个频频出现的重要概念,且其形象内涵一直在发生变化。本文以教学过程中对这一知识点的有效传达为立足点,从"上帝"一词的内涵着眼,追踪了美国文学发展过程中的殖民地时期、浪漫主义和超验主义时期、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时期至今这几个典型阶段中"上帝"形象的变化发展,并辅之以简笔漫画作为补充说明,从而使其一目了然、通俗易懂。  相似文献   

2.
宋濂 《职业时空》2005,(19):56-56
有一个盲人,小时候深为这一缺陷烦恼沮丧,认定这是老天在惩罚他,自己这一辈子就算完了。后来一位老师开导他说: “世上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一口的苹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是因为上帝特别喜爱他的芬芳。”他很受鼓  相似文献   

3.
《上帝的宠儿》是一部以18世纪奥地利乐坛为创作背景的艺术家戏剧,有着独立于剧本时代之外的审美意义。基于哈贝马斯的现代性思想与交往行动理论,结合波德莱尔的审美主张,从人物设置、创作动机和剧本设置三个方面分析文本隐含的现代性审美张力,指出感性伦理与理性伦理的冲突对抗、剧本与观众间的"对话"以及作品对"恶"的书写,不同程度地体现了现代性美学艺术的特点。这种跨时代的审美性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4.
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对古人的修身、齐家起着重要的作用,更对今人的教育、成长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让我们一起聆听古人那些经久不衰的家训,收获更多成长。距今约1760年前一个夏日的傍晚,在洛阳东市刑场上,身材伟岸、风流倜傥的嵇康就要走到自己生命的终点。他回头看了看快要落山的太阳,要来琴弹奏了一曲《广陵散》后,从容赴死,年仅39岁。  相似文献   

5.
哈罗德·品特的作品一直围绕着孤独、困惑、分离和失去这些主题,而这些主题都呈现出某种异化现象。这篇文章将从《看房人》中的桶佛像和插头这三个意象分析沟通异化、信仰异化和人际关系异化这三种异化现象在该剧中的体现以及阿斯顿为缓解这些异化所做的努力和最终的失败,并探讨这些异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青年马克思第一次系统地阐述早期共产主义思想的核心著作,全面批判了当时既有的形形色色共产主义,并对真正的共产主义运动做了独特解读。马克思的早期共产主义思想,以异化劳动为突破点,反思资本主义社会下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之困,并要实现自我异化积极扬弃状态下对人的本质的复归。重要的是,真正的共产主义就是现实的运动,扬弃人的自我异化,在消灭私有制过程中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一切人的全面发展的联合体。探析《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共产主义运动的解读,不仅可以更好地把握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发展路径,还能借助其理论价值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项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职业》2010,(9):40-41
现代女性在找工作的时候,依据的是什么?是薪水、在公司内部的职位、公司目前的效益或股价,还是公司的社会形象、未来发展和品格呢?选择工作的基准有很多,前者很容易了解清楚,如果只工作两三年的话,根据这个标准来选择工作并无不可。但如果以长远眼光来看,后者就很重要了。要长期、深入地与人交往,就不能被表象所迷惑,必须进行判断。  相似文献   

8.
女人是一本书,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主题,鲜明的个性情节,独特的背景,虽然与社会上的人和事物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本书的好坏,却与每个人的成长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9.
《攻壳机动队》对人的意识存在这个问题与现代网络技术、机器人制造技术、克隆技术联系起来进行反思,并进而思考人的最终存在形态问题,给现代人的心灵造成巨大的震撼。《千与千寻》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从孩子的视角出发,用纯真感染孩子的心灵,而将沉重的思考附加在已经失去纯洁的成年人身上。两部作品都对于人类之间残酷关系的思考、对于人在社会中困境的表现、对于现代社会制度的质疑、对于生存权利和存在尊严的追求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并表达了只有保持本性之心,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  相似文献   

10.
伴随时代进步和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高等教育的价值目标,然而高校教育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仍存在很多问题,给高校教育增加了难度。面对新时代、新问题高校应与时俱进,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理,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  相似文献   

11.
《茶花女》通过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对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道德提出了血泪控诉。在法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为主角的作品。本文就玛格丽特的艺术形象塑造问题利用马克思文艺理论进行探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老舍《我的母亲》与史铁生《我与地坛》都有共同的母爱主题,但是在创作意图、取材角度、感情表达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特色.《我的母亲》以母亲的一生为线索,表现母亲对我性格的影响以及我对母亲的愧疚.《我的地坛》通过一些生活细节,表现母亲对我生命的救赎.  相似文献   

13.
14.
我很高兴能在中国出版关于我家人的这些故事,同时,我必须承认,我有些许惊讶。这是因为我写下的这些故事都是针对平常普通生活的,或讨论,或感悟,完全不涉及浪漫史  相似文献   

15.
韩国音乐人朴载相的音乐作品《江南style》自网络发行后,以类似病毒式传播速度迅速走红,特别是受到年轻人的普遍追捧和青睐,由此掀起了一股模仿狂潮,具体有两种不同性质的表现:一是对作品本身真正的模仿,二是对作品模仿群体的从众跟风。除音乐作品自身因素外,《江南style》的走红与青少年群体的心理特点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6.
芥川龙之介是日本文学史上最优秀的短篇小说家之一,其作品有着深刻意义和艺术价值,《地狱变》讲述的是受堀川大公所托的画师良秀,为了完成举世无双的地狱图屏风而牺牲亲情最后自缢身亡的故事,是芥川的代表作之一。本文运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对小说情节的分析,来剖析良秀身上激烈的矛盾冲突,探讨艺术至上还是人间烟火——这一永恒的艺术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从作品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画师良秀通过死来自我牺牲、自我惩罚,达到了矛盾双方——艺术与人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献给艾米丽的玫瑰》是著名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发表于1930年4月.小说的主线是一桩惹人痛心、婉转离奇的爱情故事,一来揭示了女主人公艾米丽对于爱情偏执狂热的态度,又向读者反映了女主人公艾米丽遭遇悲惨与不幸的一生.整篇《献给艾米丽的玫瑰》带有浓厚的时代色彩,因此本篇论文在探究了当时时代背景的同时又结合法国哲学家萨特的存在主义学说,挖掘出这样一段举世无双的爱情背后真正地历史渊源与社会因素,为后来的学者提供一个有价值的积淀进行更深的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8.
19.
《在社会的档案里》是作家王靖于1979年发表的小说剧本.本文以挖掘文本的艺术特征为切入点,借助卡尔维诺轻与重的小说分析理论以及笑的理论,来分析主人公李丽芳的人物形象以及作品主题.具体通过探究歌舞之轻与人物所承受的现实之重的关联、人物由哭到笑的转变,探讨主人公李丽芳在特权阶级、封建思想的压迫下是如...  相似文献   

20.
孙吉辉 《职业》2008,(2):37-38
人的认知来源于书本知识,更来源于社会实践,笔者的体会是通过后者获取的认知更加深刻,而且能将先前理论认识的肤浅加以深化,偏颇加以纠正.当一个学习者的理论技术欠缺实践过程的认识时,他的理论学习就一定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偏差,或是目的性不强、主次轻重失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