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景崧在中法战争中,其活动贯穿整个中法战争全过程。在黑旗军营中,对黑旗军的抗法斗争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使黑旗军由一度消极抗法转变为积极抗法;在徐延旭幕中,北宁失守后,粤军一片混乱,由于他总理粤军军务,多方面整顿,独撑残局;景字营成立后,他亲自率军独当一面,宣光攻坚战他是实际上的组织者和指挥者。他为抗法援越、捍卫祖国西南边疆作出了贡献,不愧为中法战争中的爱国将领之一。  相似文献   

2.
李鸿章是中法战争中主和派的代表人物,这是众所周知的,但对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的表现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例如在清政府对法宣战前后他的表现有没有区别,清政府对法国最后妥协签约过程中李鸿章应负的责任等问题。本文拟对李鸿章在中法战争中的具体表现做一番考察,以明是非,不当之处希望得到批评。  相似文献   

3.
中法战争后,冯子材主持了平定和开发海南岛的战事,这不仅是他抗击法国侵略行动的继续,更是他治理粤西海疆动乱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左宗棠在中国近代史上,是一个有功有过,而功大于过的人物。他曾经镇压过农民起义和少数民族起义,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行。但在晚年时期,当祖国边陲的新疆处于危急关头,他毅然率领爱国将士,挥师西征,抵制了英俄的侵略扩张,摧毁了阿古柏皮动集团,使几乎沦为异域的新疆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立下了卓越的功勋。在不久后的中法战争中,年逾七旬的左宗棠仍然壮心不已,又以高昂的爱国主义热情,投入了反侵略斗争。最后,病死在抗法斗争第一线。关于他收复新疆的西征壮举,已经脍炙人口,早有定评。但他在中法战争中的杰出表现,却鲜为人知,甚至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亲法派”。本文拟就这方面的情况作一简略论述,以就正于史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5.
一百年前的中法战争,由于腐朽无能的清政府实行投降妥协政策,结果铸成了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历史大错。这是世界战争史上罕见之事。在中法战争中,中国除了镇南关(今友谊关)——谅山等战役不败外,我们认为台湾保卫战也是基本不败的。台湾保卫战在中法战争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此战的胜利,对整个中法战争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6.
在中法战争的和———战———和三个阶段 ,岑毓英是清廷在前线采取不同对策时执行时间最长 ,前后最连贯 ,执行效果较好的唯一统帅。他指挥的西线部队进行的宣光包围战 ,是清军主动攻击法军规模最大 ,时间最长 ,战斗最激烈的一次。而临洮之战的胜利 ,足与东线的反攻胜利相媲美。参加中法战争 ,特别是第二次带兵出关是岑毓英一生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7.
中法战争时期清政府国库空虚 ,财权分散 ,内债难筹 ,国防经费长期不足 ,强敌入侵 ,不得不向伺机而动之外国资本援例举债应战。债权银行 (洋行 )追求高额利润 ,英国政府从其全球战略和在华利益考虑 ,积极支持了本国银行的放贷活动 ,各有所图。列强在中法战争期间贷款权的争夺 ,掀起了 19世纪 80年代帝国主义争夺中国借款权的高潮。中法战争外债对抗法战争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方的举债活动催生了中国近代第一批实业外债 ,就债务方而言 ,中法战争期间所借外债应予以相当程度的肯定  相似文献   

8.
岑毓英(1829—1889),字彦卿,号匡国,广西西林人,壮族,中法战争中曾任陆路战场东、西两线的清军统帅,也当过云贵两省总督。岑氏在19世纪的50、60年代,是残酷镇压滇、黔回民、苗民起义的刽子手,并因此而爬上了署云贵总督的宝座;但在中法战争爆发的前后,他又同广大爱国军民一道,抵抗了英、法帝国主义的入侵,成了对国家、民族有一定贡献的爱国者了。岑氏的前半生已有不少文章论述,而对其后半生的活动则大多没有涉及,未能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为此,本文拟就中法战争时期的岑氏活动为题,对之进行考察、分析,以便将来对他的全面评价做个引子。  相似文献   

9.
1884年中法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正义的援越抗法的民族自卫战争,是“吾国第一次与外人宣战”,也是中国海防史上的第一次近代化战争。它发生在洋务运动期间,与洋务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试就二者的关系,谈几点看法。中法战争前前后后二年,经历了大小十数次战役。史学界多认为中法战争以中国不败而败而结束。事实如何呢?  相似文献   

10.
中法战争期间,彭玉麟作为朝廷的钦差大臣办理广东防务。他认真备战,积极筹划战守,反对妥协投降,力主抵抗,并且向清廷提出一系列可行的反侵略措施。其言行表明彭玉麟是一个具有爱国热情和反侵略思想的地主阶级抵抗派。  相似文献   

11.
清末云贵总督岑毓英是一位爱国官员。 19世纪中期的边疆危机中 ,他坚决抗敌 ,力图把侵略魔爪挡在云南之外 ,暗中指使了“马嘉理案” ,案后积极辩驳 ,据理力争 ,与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中法战争中 ,他率领军队奔赴抗法前线 ,发动了著名的宣光战役 ,虽然没有取得最后胜利 ,但沉重地打击了法国侵略者 ,牵制了敌人主力 ,为东线镇南关战役的胜利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2.
中法战争是晚清史上一次重要的战争,尽管最后是不败而败,但通过这场战争让我们认识到中国人民为维护国家尊严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左宗棠在中法战争结束后,向清政府上奏发表了一系列具有代表性的言论,其影响非常深远。其中关于《中法新约》的认识,关于海防建设的设想,关于台湾建省的看法一直影响到现在。  相似文献   

13.
中法战争前后边防吃紧,各省使用电报传递文报的需求大增,出现了中国近代电报业创办的高峰。战事的需要,促成了西南地区创办电报业繁荣景象的涌现。战后中越边界开办商务,架设了西南地区的国际电报线,客观上推进了西南地区的边防建设和商务发展。中法战争期间电报线的架设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使得西南这一长期的边缘地区演变成为前沿发展地带,客观上推进了这一地区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试评刘璈与刘铭传在中法战争台湾保卫战中的矛盾与是非喻几凡刘与刘铭传,分别是台湾建省前后在台主政的最高地方行政长官。他们都经历并参与了中法战争中的台湾战役,而且在战争期间还曾发生过很深的矛盾。战后,刘国刘铭传的一再严劾,先是被革职查抄,而后又被处以斩监...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70年代,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的加深,中国边疆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在财政不济的情况下,清廷对海防支拨有限,致使海防建设发展缓慢。中法战争全面检验了中国海防建设的成效,显示出中国海防空虚、落后。中法战争后,清廷决心整顿海防,将财政重点用于加强东南沿海的防备上,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16.
光绪十一年(1885年)六月廿三日,中法战争刚结束,清政府就宣布对台湾沪尾通商委员李彤恩“著即驱逐回籍,不准逗留台湾”的处分决定。这是错把功臣当罪人的历史冤案,是完全错误的处分决定。从历史文献中得知,李彤恩在中法战争期间,献策出力,保卫了沪尾和台湾,建立了不朽的战功。更为可贵的是,  相似文献   

17.
中法战争是19世纪80年代西方第二大强国法国为了侵吞整个越南,进一步侵略中国而挑起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不仅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而且是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它对中、法、越三国以及远东地区乃至当时整个世界格局,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但在近代史研究中,中法战争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术界恢复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学风,近代史研究呈现出勃勃生机,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的研究方兴未艾,步步深入,而中法战争史的研究则显得比较平静,一些学者虽然对中法战争中的个别事件或人物提出了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中法战争期间,许景澄即上书筹言海防,得朝廷采纳。在两次出使外洋时,他曾主持勘验"定远"、"镇远"、"济远"和订购"经远"、"来远"等舰船,以及购买枪弹,为清朝海军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他还潜心研究各国海军,编译《外国师船图表》供国内参考,并上疏条陈海军应办事宜,提出加强大沽口防卫及在胶州湾建设海军基地等具体主张,为创建我国近代海军作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转折点,作为后方最重要封疆大吏之一的张之洞并未吸取中法战争的经验教训,中日战争中他筹防所辖的湖广、两江,却不援助在前线作战的北洋军队;他的"以夷制夷"的外交政策没有产生实际作用;他的保台计划和实践也以其个人声誉和仕途为转移.因此,在中日战争期间,张之洞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具有现代意识的官员,这对战争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中法战争后期,中国军队曾经一度取得了较大的军事胜利,然而清政府却没能指挥军队坚持抗战,而是抱着“乘胜即收”的妥协方针,接受了法国的屈辱的议和条件,造成重大外交失败。对此,史学界一般看法认为,这是清政府的腐败和它奉行“投降卖国”方针的恶果。那么为什么清政府会在中国军队打了胜仗后急于求和?这样做出于怎样的考虑?本文拟对中法战争后期清政府“乘胜即收”的原因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