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代主义创作追求艺术天才和个性风格,强调作品的独特性和纪念意义,后现代主义则追求复制、拼贴和戏仿,强调主体的去中心化和零散化,突出文本中语言游戏的异质性,由此导致了文学风格的淡薄和销匿。中国文学要建构自己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必须反思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艺思潮的缺陷和弊病。  相似文献   

2.
日据时期台湾同祖国大陆的文学交流从未间断,台湾文社发行的文学期刊《台湾文艺丛志》曾经从京沪的《东方杂志》、《太平洋》和《小说新报》等转载和引进大量文章。台湾的传统文人也同大陆文人保持相当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文化研究不能替代也不会取消文学研究,我们应坚持开放吸收和以我为主的原则,正确处理好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在保持本土文化的个性和价值的同时,谋求本土文化的变革和发展,清理自己文学理论的话语资源,发挥话语主体的原创性,寻求外国文论中国化、古代文论现代化、当下文学实践经验的理论化的正确途径,从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文学理论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4.
从人类物质文明的发展历史来看,全球化浪潮既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单纯的抵制和排斥必将使我们重新回到锁国封闭的境遇之中;而一味迎合并积极推进这种由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文化一体化”进程,则无疑是在自掘自己的文化之根。本文侧重于考察全球化背景中汉语文学的基本定位,及其超越全球化困境以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可能。  相似文献   

5.
生态系统的全球化是最为原初的全球化,以现代性为灵魂的全球化是破坏它的毁灭性力量。对后者的反思催生出生态文艺学。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崛起的中国生态文艺学包括否定性的维度——对现代性和主体论文艺学的批判和肯定性的维度——对新整体主义文艺学的筹划和建构。这两者都具有巨大的可能性空间,表征着中国文艺学的希望。  相似文献   

6.
世界的全球化进程为中国文论建设提供了一个虚实相间的契机,如何抓住契机,更自觉更有成效地建设中国文论成为最富现实意义的一个问题。文章认为全球化进程为中国文论建设预设了一个积极主动地进入全球化过程,并在其中互动地展示或确立中国文论自主性或主体性的目的,它推动了中国文论价值体系的调整和文论建设意识的改变。同时,文章对中国文论建设的全球化的操作意识提出了如下要点:普遍性研究、特殊性研究、方法论研究、主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国文学史的研究需要超越历史和政治局限,关注台港澳文学的复杂形态以及与大陆文学的内在的联系.把台港澳文学融入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叙述,是对当代的中国文学研究的一种结构性改变,也会对文学史分期的构想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8.
结合个人视阈,回顾了台湾从20世纪中期以来比较文学研究的开端,以及比较文学学会的建构、大学中的院系设置和相关的研究出版状况.随着台湾比较文学影响力的加大,"汇文网"应运而生,成为岛内以至两岸三地比较文学研究者们的重要的资源支持.并从参考书目与图书馆应有、语言文学和文化、翻译和比较文学,以及中国学派等四个方面对台湾比较文学的发展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9.
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来说,经济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是柄"双刃剑"。它们确实有负面因素,又确实能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发展提供机遇。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得到发展,就必须以其自身固有的与时俱进品格、世界眼光品格、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品格、开放品格、理性品格等理论品格来回应全球化潮流;并且,高张创新的旗帜,努力进行理论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是当代人类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全方位的沟通,联系,相互影响的客观历史进程与趋势。全球经济一体化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加大了相互间的经济依赖。但同时,也在政治,法律,尤其是文化上带来了值得重视的问题。随着知识信息自由流动,中西文化的碰撞表现在语言上,价值观念及哲学思想上。同时,由于任何比族是人类大家庭的一员,共同生活在同一地球上,加之文化的交流,文化必然有共同性,趋同化的趋势。中西方文化交融的事实和例子大量存在。民族文化在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同时,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取舍,扬弃,改造,而演化成一种既是本民族的,又是现代的,既立足传统,又重在创新的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