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社会机制的涵义、要素与特征机制,亦称机理。原意是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如拖拉机的工作原理即是拖拉机的机制。后生物学和化学类比借用此词,当研究一种生物或人体的功能时,常说是分析它的机制。今已将“机制”一词由自然科学领域引伸到了社会科学领域,出现了与上述自然机制概念相对应的社会机制概念。人类社会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与整体相联的的任何一个部分均可视为一个研究  相似文献   

2.
“体”一词 ,是李奎报诗论最为重要的审美范畴。“体”这个概念在李奎报诗论中有两种含义 :一者 ,指“诗作法” ;二者 ,指“艺术风格”。李奎报的诗歌审美评价 ,对中国当代文学吸收外国文学遗产的过程中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关于“民族过程”的两个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族过程”一词在我国近年来的民族研究文章中多有出现,但对这个特定术语和与之相关的理论本身尚缺研究。本文愿就此谈两个问题。一、“民族过程”的使用和借鉴意义“民族过程”是来自前苏联的一个学术概念,其俄文是和但后者确指“现代民族过程”或“现代民族发展过程”,外延小于前者。故不论是前苏联学术界还是包括我国在内的其它国家学术界,一般地论及“民族过程”是指。它的英文对应词是EthnicProcess。这即是说,作为学术概念的“民族过程”,一般指泛义“民族”意义上的民族过程。民族过程理论在前苏联学术界的出现历史并不太久…  相似文献   

4.
引言 “新民主”一词的意义是什么?这个提法尚值得讨论。但至少在本文的开头,应该有一个描述性的定义。对“新民主”,我指的是那些从70年代以来出现的民主政权。首先1974年发生在葡萄牙的革命(一群尉官发动政变,推翻了法西斯统治)标志着一个历  相似文献   

5.
我建议将现在普遍使用的美学概念“共同美”正名为“公认美”。因为“共同美”是比“公认美”更为准确和恰当的概念。 一 这些年来,很多同志都使用“共同美”这个词。但这个词容易发生歧义。有人认为“共同美”和“共同美感”是两个概念,“共同美”指审美对象的共同性,“共同美感”指审美感受的共同性。有人则认为这两个概念实际是一个,因为审美对象的共同性实际上仍是指不同阶级对同一对象有共同美感。  相似文献   

6.
在总结我国经济工作的历史经验和分析我国经济工作现状时,我没有使用过“过热”这个词,今后我也不准备去用它。 我只是说我不使用,至于别的经济学家使用不使用,那是别人的事。我认为经济学家——而且不只是经济学家而是所有的人——都有使用不使用某个词的权利,尤其是“过热”这种非标准化的语言。 我不使用“过热”这个词,有我的理由。 翻阅中外辞书可以清楚地看到,“热”这个词的本义,来自人的感觉,它的本质是一种物  相似文献   

7.
流氓     
朱立立 《东南学术》2003,(2):115-118
远古时代 ,“流氓”一词并无贬义 ,“氓”指的是民 ,“流氓”则指失去土地和家园的游民或流民。但在词义的历史变迁中 ,流氓一词逐渐缩小了其指称对象范围 ,“流氓”一词一般用以指称“游民阶层中的腐败分于”。① 文明社会中 ,无论从法律层面还是从社会道德角度看 ,“流氓”这个语汇的日常含义都毋庸置疑。作为一个贬义词 ,“流氓”指僭越常态伦理的若干越轨、不法乃至罪恶的言行。十分有趣的是 ,这个社会学的概念竟然是中国新文学批评史之中一个活跃的范畴。批评家对“流氓”的理解呈现出有趣的两面性。一方面 ,在部分人心目中 ,它似乎与…  相似文献   

8.
社会机制已成为理论界研究社会现象的一个重要范畴。然而,当人们应用它去说明社会现实问题的时候,往往疏于对其范畴自身涵义及特征的缜密研究,因而在理论界对这样一些基本理论问题,还没有一个相对统一和比较精确的规定和共识,本文拟就社会机制这个范畴的涵义与特征作一些分析和探讨。 社会机制渊源于机制一词。机制一词源于希腊文mechane,意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机制的本意是指机器运转过程中各  相似文献   

9.
“建构”(construction)一词源出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是《发生论识论原理》中的核心概念.主要是指认识的个体在与外部客体进行相互作用的活动中,通过“同化”和“顺应”的“自我平衡调节机制”逐步建立起思维结构和认识对象的概念以达到对独立于人而存在的客体的认识和把握.我们引用“建构”一词同皮亚杰的原来意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并有其确切含义.所谓科学认识的建构是指科学认识主体(科学劳动者)在科学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有目的地观察或运用各种科学认识工具和手段对科学认识客体进行作用,对所获得的有关对象诸信息要素或进行选择、归纳、分析、加工和处理,或构造新质信息并使之概念化、形式化和系统化的思维操作.建构是科学认识的动态机制,是科学认识主体能动地、创造性地反映认识对象本质规律的过程.因此建构正是根本性在科学认识中的体现,是科学认识发生、发展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0.
经济核算这个名词从苏联学来以后,一直没有彻底搞清楚。究其原因,看来还是俄语翻译造成的。 俄文的经济核算,原来有两个词:一个是,有时也译作经济计算。单用一个词,就有核算、计算、统计三种译法。是指记账算账。国外把会计分为理财会计和管理会计之后,管理会计已触及到统计和业务核算的范围,所以英美会计学者也有把列宁、斯大林说的计算和监督译为Acco unting and Control,即会计和监督的意思。 另一个是或简写为,这个词有时译为经济核算制。苏联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以后,就逐步把国营企业的管理由“供给制”转变为“经济核算制”。实行经济核算制的国营企业,由国家拨给一定的资金,供其独立运用,让企业按照以收抵支的原则独立经营,并取得盈利。列宁认为,这样的原则是无产阶级国家有计划地管理社会仁义企业  相似文献   

11.
关于文化理论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 在英文,法文以及德文中,“文化”这个词均来自拉丁文cultura。拉丁文cultura含有“耕种出来的东西”的意思。在汉语中,“文化”一词最早出自西汉刘向的《说苑·指武》,当时这一词语含有文治、教化和礼乐典章制度的意思。有趣的是,无论是在拉丁文中,还是在古汉语中,“文化”这个词的词义很接近。拉丁文cultura是指与自然存在的东西相对立的东西,而古汉语“文化”是指与武力、未开化的东西相对立的事物,两者实际上都是指通过人为的活动去开发、整治自然而取得的成果。当然,仅仅从字源的角度上去理解现代的“文化”概念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2.
讨论“发展”或“社会发展”问题,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发展”这个词的多义性。在当今一般的使用中,“发展”这词主要有三种意义:在辩证法的序列中由一个概念向下一个概念进行,走向技术社会,变迁。在第一种意义上,发展这词的意义是由黑格尔阐明的。关于纯粹思维规定的辩证的演进,有“逻辑与历史的一致”之说,即把社会发展看作与一系列逻辑概念的辩证进展相一致。这些逻辑概念的每一个都代表某一社会发展阶段或子阶段的“时代精神”。至少其中几个主要概念如此。我国哲学界现在公认,黑格尔这一学说,只要把其“头足倒置”的情况颠倒过来,也就把其“合理内核”建立到唯物主义基础上,成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黑格尔的  相似文献   

13.
当代哲学面前有一个无法避开的语义逻辑问题“世界”词项存在着明显的指称关系模糊性和指谓涵义欠确定性。既往绝大多数哲学家几乎都忽视了,“世界”一词的概指状态实际上重复或雷同于常识的“宇宙”概念和广义的“自然”概念,人们大多是在该词的分指状态即“紊乱的多义性”意义上使用之。如此词义学缺陷,明显地从常识层次上反映了中西方人们所共有的认知空白。海德格尔则是哲学史上的一个罕例,他曾明确指出过这个常识性空白对所有哲学立论的深层次负面影响,并称消除此常识性空白为哲学的“亟切之事”。  相似文献   

14.
广州话的惯用语,是现成和定型了的一种固定词组,其意义具有不可分割的整体性。广州话惯用语“叹世界”,在一般书面语中是“过舒适的生活或享清福”的意思。这个“叹世界”的内部组合是不自由的,不能任意把“叹”改为别的动词,也不能随便把“世界”换成别的字眼。它是一个现成的而又定型了的固定词组,我们要从它的整体了解它的意义。又如广州话说的“(扌蛮)车边”,在一般书面语中可以有两层意思:一是指因同别人有关系而免费乘了别人的车,二是指在某事上通过同别人的关系而得到好处,这个惯用话“(扌蛮)车边”也是一个固定词组,其意义也要从其整体上去了解,不能从各个词的字面意义上互相分割互相孤立地去了解。  相似文献   

15.
如果我们深究一下英文和法文“culture”(即“文化”)一词,我们会发现,这个我们太习惯的词汇,在辞源意义上竟然是指在一块土地上“耕耘”的意思!原来,在西语里“文化”与“土地”根本相关:先是指在土地上耕耘种庄稼,然后才引申到精神意义上,指人在精神上的“耕耘”,陶冶修养。说一个人“耕耘(cultivated)得不好”,就是说这个人“没有教养”。尤其在德语里,“文化”与土地相关这层意思,最为强烈。对于德国人,“文化”就跟庄稼一样,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  相似文献   

16.
对于模糊语的定义,很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尝试,各有千秋,但尚未见到公认的定义。本文将以下情况定义为英语模糊语:①模糊词或词语的意义可以用另外一个词或词语来表达相应更为准确的意义;②模糊词或词语是有目的的和毫不掩饰的模糊;③模糊词或词语的意义是由其内在不确定性所引起的。一、英语模糊语的语言形式1.模糊附加语在某些场合,说话者为了把话说得更准确,加上一个单词或短语,反而给人以模糊的概念。例如:Thecountryhasapopulationofaroundthreemillion.“threemillion”这个精确的数字因有附加语“around”而变得模糊。又如:(BBC…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当代”文学史的命名。我认为应当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史”。“当代”这个词的用法是有限度的,时间意义上的“当代”总是处于不断延绵之中,它是一个永远处于拓展之中的范畴,“当代”这个词的内涵有它的不确定性,需要不断地加以重新界定,同历史研究要求的确定性、常衡性比较有相当的距离,有人说“当代是没有历史的”,未尝没有道理,“当代”这个词本身具有一种反历史性。“当代”概念倾向于“当下”,强调的是世界的现实“发展性”,具有“展望”的色彩,历史研究则倾向于“过去”,强调的是世界的过去“完成性”,具有…  相似文献   

18.
这里说的“绝句”。指的是唐代近体诗中的一体,即律绝;这里讲的“词”,主要是指词中的小令。围绕律绝与小令的关系,谈以下三个问题。 有一种观点认为绝句与词是“母与子”的关系。也就是说,绝句是个母体,词孕育其中,催生的产婆是乐曲。我以为是不准确的。理由如下: (1)绝句与词各有自己形成的条件。唐人律绝的形成,与六朝乐府民歌,文人创作(特  相似文献   

19.
要弄清社会机制的确切涵义,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必须先了解机制的一般,才能深入到机制的特殊——社会机制。机制原意指机器的构造和工作原理。生物学、医学通过类比借用此词,作为有机体的结构、功能和相互关系;心理学中将产生心理的生理——化学过程统称为机制,或作为一种有目的反应方式等。后应用范围扩大到社会领域,人们试图运用这个词去说明社会事物内诸因素在运动中相互作用过程的内在联系。机制一词被引入社会科学许多学科。由于对机制的观察角度不同,想解决的问题不同,  相似文献   

20.
杨宇枫 《云梦学刊》2013,34(1):129-134
先秦汉语“是”字主语句中有一类较特殊的次类——“NP,是+P”,其中的指代词“是”在语义上回指其前的名词性成份NP,这是汉语判断句系词“是”产生的重要句法环境。不过,该句式在先秦汉语中并不多见:通过对六部先秦典籍的考察,只有13例“NP,是+P”可以认为是较典型的用例,而这13例“是”字主语句仍然说明了指代词“是”的回指用法逐渐弱化,由一个可有可无的语用成份,最终发展为系词的历史过程。这一过程是指代词“是”和“NP,是+P”句式在语义机制和句法机制相互作用下完成的,类似的语言变化现象在汉语史中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