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聊斋志异》评点与清代学风——以冯评、但评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的经世致用、考据、崇尚古文之学风深深地影响了《聊斋志异》评点,具体表现为:在《聊斋志异》评点中贯穿着极强的经世致用的清代实学精神,评点者把评点的目光投向了广阔的社会现实,尤其对现实中的阴暗面进行了批判;《聊斋志异》评点中运用考据学方法之处很多,其常见形式有注释名物、制度等和附述相类故事两种;古代优秀散文,尤其是先秦散文成了评点《聊斋志异》的最重要的参照标准和以古文文法评点《聊斋志异》乃是崇尚古文之风所致。在清代学风的文化背景之下来观照《聊斋志异》评点,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把握《聊斋志异》评点的理论价值,并进一步探讨小说评点在理论史的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2.
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创作多方借鉴,词语、句式乃至有关情境常从古代典籍文献如《四书》、《五经》、《左传》、《楚辞》、《战国策》乃至历代正史、笔记小说中汲取营养,转益多师,为我所用,这正是《聊斋志异》有别于历代文言小说的显著艺术特征。《太平广记》是宋人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取材于汉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说及释藏、道经等和以小说家为主的杂著,内容丰富,受到"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写作方法的蒲松龄的青睐势所必然。《聊斋志异》有关本事与《太平广记》的渊源关系,前人多有论述,这里不再加探讨;词语借鉴、情境借鉴以及注释校勘与《太平广记》的关系则是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聊斋志异》这部流传广影响大的文言小说集,过去虽有多种文言注本及现代汉语选注本,却一直无现代汉语的全注本,实为一憾。现在,由我校朱其铠主编,李茂肃、李伯齐、牟通等参加校注的全本现代汉语新注《聊斋志异》,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相似文献   

4.
《考城隍》列于蒲松龄自编的《聊斋志异》手稿本中的第一卷第一篇,但明伦在评论中说:一部大文章,以此开宗明义。由于《聊斋志异》并非严格按照编年结集,因此我们今天无法确定到底  相似文献   

5.
张友鹤先生辑校的《聊斋志异会校会注会评本》(简称“三会本”),辑录了《聊斋志异》问世以来的多家评论,搜集颇富。鉴于学术界对三会本中的“会评”的价值,存在不同意见,笔者对三会本中的评语,进行了一番研究,认为除了糟粕之外,还有精华——主要体现在对于作品的艺术分析上。《聊斋志异》的艺术性很高,“会评”能够作一些相当深入的艺术分析,对今天的读者将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为主要研究内容,探讨《聊斋志异》与中国古代神话的关系.以人物的描写刻画、写作的手法以及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等为切入口,浅谈中国古代神话对《聊斋志异》的影响,从《聊斋志异》中看中国古代神话在清代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聊斋志异》的续书中,王韬的《淞隐漫录》是比较著名的。它追摹《聊斋志异》颇为成功,较好地继承并在某些方面发展了《聊斋志异》的优良传统,为近代文言小说的中兴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所以后人称之为《后聊斋志异》。为此,探讨一下《后聊斋志异》,对于进一步研究近代文言小说的发展,就不无裨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小说丛林中,《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以不同的文体风格和艺术追求分别代表了当时笔记体和传奇体文言小说的两座高峰,也成为清代文言小说创作继唐传奇之后再次涌现新高潮的重要标志。二书流传以来,历代均不乏学者对其进行校勘、笺注与评点。这些校、注、评之作不但体现了每位学者独具只眼的批评理念,而且还折射出他们所处时代的文献资料情况和学术观念所向。对它们进行全方位的汇辑整理,具有不同寻常的学术史、研究史意义。就《聊斋志异》和《阅微草堂笔记》“三会本”(会校会注会评)的整理而言:早在20世纪60年代张友鹤先生已对《聊斋志异》“三会本”进行了相关辑校,并于1962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发行,成为研究《聊斋志异》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书;但对《阅微草堂笔记》“三会本”的汇辑整理,长期以来皆付之阙如。可喜的是,吴波等学者汇辑整理的《〈阅微草堂笔记〉会校会注会评》于2012年11月由凤凰出版集团出版,弥补了《阅微草堂笔记》研究史上的这一缺憾。该书综录历代以来对《阅微草堂笔记》的校本、注本和评本,体现出辑校者高远的学术目标、坚实的学术功底、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邃的批评意识,成为《阅微草堂笔记》研究史上搜罗宏富、点校精良的整理本。  相似文献   

9.
玄应是唐代初期的一位和尚,他所著的《一切经音义》是注释佛经词语的一部著作。其中大量引用《说文解字》中的材料,有些注释和“大徐本”有程度不同的出入。用《玄应音义》来比较《说文解字》“大徐本”,以《原本玉篇残卷》、《文选注》、《史记三家注》等文献中引用《说文解字》的材料为参校,通过比较分析按照讹误、衍文、脱文、倒文的顺序依次校勘“大徐本”,可以弥补今本《说文解字》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周寿昌《三国志注证遗》的文献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朝学者周寿昌《三国志注证遗》是清人《三国志》注释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该书以"证"为注释主旨,兼采诸家《三国志》注释之优长,发前人所未发,补前人所未逮,对《三国志》本传、裴注及后世诸说多有新解,推进了《三国志》及裴注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师圣"和"师心"是<文心雕龙>的两个重要观点,这两个看似对立的观点,实际上是统一于<文心雕龙>的整个体系中的.无论是"师圣"还是"师心",都是对"道"的体认方式."师圣"与"师心"体现了对创作主体意义的重视,是创作主体的不同的创作取向."师圣"与"师心"的关系也是对文学继承和革新关系的一个注脚.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在实施"产学研"过程中的亲身实践,讲述了作者在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开发中的一些体会,介绍了高等学校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3.
"师圣"和"师心"是<文心雕龙>的两个重要观点,这两个看似对立的观点,实际上是统一于<文心雕龙>的整个体系中的.无论是"师圣"还是"师心",都是对"道"的体认方式."师圣"与"师心"体现了对创作主体意义的重视,是创作主体的不同的创作取向."师圣"与"师心"的关系也是对文学继承和革新关系的一个注脚.  相似文献   

14.
《法意》是西方资产阶级早期的一部法学著作。20世纪初,严复致力于译介这部巨著,并在翻译的同时加了300多条按语。在《法意》按语中,严复反复阐明了他重法治的观点,强调法治重在人人循法,并系统地揭示出法应为民而立、立法应保民自由、法治应与教育相结合等具有近代法理意义的法律思想,希望中国能够像西方一样实现法治,从而走向富强。  相似文献   

15.
关于哲学的为文之道,真可谓因人而异、因势而变.事实上,任何孤立的方法并不存在,一切方法都存在于对特定结论的谋取之中.因此,哲学为文向来无从讨巧.思家之巧在于运思,深思熟虑自有巧思,巧思来自拙学,妙笔源于"笨想".若一味投机取巧,只能成就速朽之文,远离哲学本性.  相似文献   

16.
"二语习得"、"二语学习"、"外语学习"等概念在目前外语教学的研讨中出现频率很高,其中有不少人对"二语"与"外语"、"习得"与"学习"概念的认识有些模糊甚至相互混淆。本文根据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程度,获得目的语的方式及获得者所处的语言环境,对上述概念作出了相应的界定,以与外语教学及研究领域学者商榷。  相似文献   

17.
在2011新年到来之际,我们迎来了"<水运工程>2008-2009优秀论文评选"揭晓和优秀论文特辑出版.编委会和杂志社邀请我们三位老同志给活动谈点感受,提点建议,我们非常高兴.  相似文献   

18.
从边缘处崛起--9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写作学理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九十年代的写作学研究深入写作行为背后的思维机制 ,逐步建立了以写作思维技术为中心的操作性理论体系 ,写作思维的奥秘逐步呈现。新世纪初编写的《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对中国当代写作学研究成果进行了整合。在反思 90年代以来写作学研究得失的基础上 ,文章对 2 1世纪写作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文章对TWE的题型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在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及注意事项。指出了TWE将要给英语教学带来的影响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作为一个处于巨变之中的过渡时代的人物,体现了过渡时代错综复杂的思想形态。一方面梁氏的思想显现出了过渡时代的杂乱、未成形和多变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显现出其思想未定于一尊时所表现出的多向度探索的思考。梁启超的矛盾思想和时代过渡性质反映在其文论和创作实践上主要表现为:其政治家身份和创作的距离;其创作思想和创作实践的距离;其文学观及创作和读者理解的距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