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1 毫秒
1.
通过对唐代元宵节风俗事项的阐释,认为元宵节是唐代最为隆重的节日之一,其中祀神、走桥、张灯等风俗事项隐含着丰富的生殖文化信息,这种生殖既包括对农作物丰饶的祈求,叉包括对人类自身繁衍兴旺的渴望。指出唐代元宵节的宗教祭祀意味在不断弱化,人们更加注重现实生活中的娱乐享受。  相似文献   

2.
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代,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千百年的传承,经久不衰,节日的灯式林林总总,灯的名目繁多。每  相似文献   

3.
科举制度对整个唐代的士林心态、风俗习尚以及文学艺术产生过深远影响,尤其是对唐人出处进退的人生选择以及人生哲学的架构意义更为重大.此外,科举对唐代强烈现实指向性的隐逸的形成也同样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沿海地区,传承着一种古老的民间风俗——元宵节日穿灯脚。元宵节这天,凡村里新娶进门的新娘子与当年生了男孩子的小媳妇,都必须参与穿灯脚仪式。  相似文献   

5.
唐代大诗人王维的<相思>诗,引发出长盛不衰的"红豆"风俗.本文从多方资料.考证出王维是"红豆"入诗的第一人,并指出相思子(红豆)产地已由岭南扩至长江南岸,探索出唐代是"红豆"风俗盛行的年代,"红豆"亦由入诗延至入词,解析出唐之后的"红豆"风俗,于程、朱理学思想锢制下的艰难传承,追溯出"红豆"风俗里的宗教特色,体现了儒、释、道精神文化境界大一统的中国特色.最后归结出:<相思>诗的魅力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演进,"红豆"风俗已融入经济市场,发挥其推动经济发展的潜在动力.  相似文献   

6.
屈原与五月五日--端午的渊源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各国历法不一,五月五日禁忌原是北方晋、齐等国的习俗,后来才影响到全国,它原本与屈原没有关系.在汉末至南北朝时期,北方厌胜之术与南方救屈原结合起来,才形成了完整的端午节风俗.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的竞渡在唐代风行于南北,端午风俗在唐代才基本定型;端午使屈原永远活在民俗和民间文化中.  相似文献   

7.
根据唐律和大量文献资料 ,对唐代的婚龄、嫁娶、离异及婚姻习俗进行了详细地考证和述略 ,揭示了唐代婚姻制度的主要内容 ,庶几对中国风俗史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在唐代祈雨文化中,民间信仰、祈雨形式丰富多样,民间多神崇拜风俗很盛行,反映了我国古人万物有灵的文化思想,以及对风调雨顺、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其中对古代先圣良吏及当朝人物的崇拜,更是寄托着人们的善政理想与现实关切。同时,唐代祈雨诗也反映了唐代祈雨方式中的一些特殊文化现象,其中以镜祈雨反映出宗教文化思想对唐代祈雨习俗的影响,而"焚巫""暴巫"以及鼍崇拜等祈雨习俗,则反映了唐代民间信仰及祈雨文化的丰富与多元。因此,唐代大量内容丰富的祈雨诗对唐代祈雨文化与习俗给予了生动表现或深刻反映,让我们对唐代社会风俗与民间信仰有了更为直观的感受,从而使这些诗歌也具有一定的"诗史"价值。  相似文献   

9.
《孝经》文献是唐代孝道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两《唐书》、《艺文志》等史志目录的记载,简略考述唐代《孝经》文献,可以了解唐代《孝经》文献的基本面貌,以及唐代政策法规、风俗时尚等。  相似文献   

10.
元宵诗话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古称上元,又名元夜。至于元宵节张灯结彩的风俗从何时开始却难以确切考证,一般认为是始自唐朝初年。元宵观花灯的热闹场面,可见于唐、宋诗人雅士歌颂的诗词中,如唐人郭利的元夕诗:"九陌连灯影,千门共月华,倾城出宝骑,西路转香车。"李商隐灯节诗曰:"月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