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8 毫秒
1.
在陆贽的现存文章中,奏议占极大比重,亦代表其文章成就。陆贽的奏议是略具古文因素的骈文,这说明了骈文是中国散文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陆贽知贡举,取英才韩愈。韩愈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晚唐作家李商隐在经历了唐代古文运动之后,其为文之兴趣又回复到骈文之上,并且取得成就。韩愈的古文成就,其根基在于骈文的训练。欧阳修知贡举,取英才苏轼等多人。欧阳修为宋代古文运动的领袖。苏轼为宋代古文的集大成者。苏轼的古文成就,其根基亦在于骈文的训练。唐宋的古文运动规定了此后的古文审美趣向,亦即优秀的古文总是或多或少地具有某些骈文的美质。由此可知,中国的文章,其运动发展的机制乃是骈文和古文的矛盾运动。  相似文献   

2.
宋代初年 ,西体盛行。其文夸奇斗艳 ,渐失本真。仁宗患时文之弊 ,下诏讽勉学者以近古。先是柳开、王禹、姚铉、穆修等古文家提出“尊韩”,及欧阳修知贡院 ,倡导古文运动 ,扬言“韩氏之文之道 ,万世所共尊 ,天下所共传而有也。”由是为文之士 ,率多“尊韩”矣。常见之文学史书、专著、论文 ,多有提及宋代古文运动中之“尊韩”,但皆语焉不详。文章先述宋代古文家“尊韩”之言论 ,次析其成因 ,继论其影响 ,聊作宋代古文运动之钩沉如何  相似文献   

3.
宋代散文是我国古代散文的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它的繁荣肇端于宋初的新古文运动。这场运动,远继先秦、两汉及魏晋散文的优良传统,近师唐代古文运动的成功经验,适应自己时代的需要,从理论和创作的结合上,推动散文成为反映现实、进行思想斗争的有力武器,从而奠定了我国近古散文健康发展的道路,在文学史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论宋代理学家的古文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代古文有着自身的时代特性 ,其基本的特征和观念 ,是“文以载道”的内在思想体现为文学复古的外在形式 ,实与理学诞生于同一种思想观念和文化氛围。理学家虽然重道轻文 ,但由于儒学的传统表现方式 ,理学家既认为“出于正”的文章是圣贤气象的体现 ,又借助古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一方面 ,理学家的主理思想影响了古文家的观念 ;另一方面 ,理学家处于古文运动潮流之中 ,自亦受到古文家创作主张的潜移默化。因此 ,宋代理学家古文既具有自身的特色 ,又始终参与着整个宋代古文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宋代散文,指的是发生在宋太祖建隆元年至帝,(?)祥兴二年共三百二十年间的散文创作和散文理论现象。宋代散文的演变和发展,既接受了秦汉古文、六朝骈文、唐代散文的艺术传统,又受到宋代社会生活的制约和影响。从继承艺术传统上说,宋代散文接受了秦汉古文的议论纵横和简朴平实,六朝骈文的构制工巧和  相似文献   

6.
《古文孝经》在宋代复出并得到广泛注意和研究,宋代《古文孝经》学成果较多,为其他朝代所无。本文通过对《古文孝经》在宋代的流传与研究历史之考察,清理了《古文孝经》的真实面貌,纠正了南宋以来关于《古文孝经》的错误认识,为澄清历史上和现实中《古文孝经》真伪问题作了论证。  相似文献   

7.
<正> 一由欧阳修领导,王安石、曾巩、苏轼等大批杰出文学家参加的宋代古文运动,继承唐代古文运动的成果,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场文学运动兴起之前,有一位在唐宋古文运动中起着继往开来作用的文学家,他就是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舜饮。自唐末五代以来,文坛上一直笼罩着一种形式华丽而内容空虚的浮艳文风。宋王朝统  相似文献   

8.
李翱著作年代及版本考李光富李翱是唐朝中期一位较为杰出的文学家和哲学家。他的文学理论主张创新,反对因袭;他的古文为宋代古文大家所宗法,掀起了新的古文运动;他的哲学开宋代理学之先河。他的《来南录》是我国最早的日记体散文之一。他和韩愈同撰《论语笔解》,从版...  相似文献   

9.
在古文运动中,李华继承发展了陈子昂、卢藏用的古文理论,同时影响了一大批青年古文作家,是古文运动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他以自己的时代思想、政治经验及人生态度为本所提出的古文理论可以概括为:文以宣志、质文相变、文行相顾三部分。  相似文献   

10.
宋代不仅诞生了诗话,同时也产生了最早的文话,这些文话并非讨论唐宋以来日益兴盛的"古文",恰恰讨论了与之相对的骈文四六。只有将其置于唐代古文运动后,骈散文不断论争的背景之下,才能对这些早期的四六文话做出准确的定位和评价。在整个骈文观念演变的历程中,正是这些论争,促使了骈文理论的细化,并最终影响了后世乃至当今理论语境下的骈文理论表述,而这也正是宋四六话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论骈体文形式美的心理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骈体文,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确立于魏晋,繁兴于六朝.“六朝时期,除了在历史和其它学术著作中,散文还保留一块微小的地盘,骈体文几乎占有了一切文字领域.”唐代古文运动猛烈冲击骈体文,骈体文暂时失去了它在文坛的霸主地位.到了晚唐和宋代初年,骈体又轻易地恢复起了它的统治地位.经受了宋代古文运动的再一次冲击,其统治地位才没能恢复起来.但流风余韵,仍然遥遥嗣响.其影响之大,生命力之强,是不待详言的.  相似文献   

12.
一、桐城派古文家讲求义法之背景 桐城派古文家是古文运动中的法后王派。在他们之前,唐代古文运动取法于《孟子》、《荀子》、《左传》、《史记》等后王,宋代也是如此。明朝中叶,李梦阳和他的同伙却追求上古,不务实际,被归有光斥为庸妄的巨子。归氏不但继承了法后王的精神,而且还深入史汉,取精用宏,使古文的叙事和抒情,在百尺竿头之上又进一步。他的《项脊轩志》在疏而不散的行文中,如话家常,便能一往情深,余味无穷,决非上古所有。盖桐城派之成派在  相似文献   

13.
1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几次古文运动。唐代韩、柳,北宋欧阳修,都领导过古文运动,到清代出现了一个桐城派古文运动,其声势之大、历时之久,参加成员之众多,除宋代的“江西诗派”外,没有一个文学流派可与之匹敌。这个散文流派的代表人物是方苞、刘大櫆、姚鼐,因为三人都是桐城(今安徽桐城)人,所以有了这个称号.桐城三杰,方苞是创始者,刘大櫆为中继,姚鼐是集大成者。他们前后相继衔接,且都长寿,以毕生精力和不懈努力,按照一个宗旨长期从事一项活动,从而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4.
李翱创造性的继承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在创作论上,他接受了韩愈的文以明道、陈言务去、不平则鸣论点,并对这些论点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深化了这些理论;在风格论上,他接受了韩愈提倡的平易畅达的风格,并以自己的古文实践使这一风格进一步推广,对唐中叶至宋代的文风的改变,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韩愈是中唐儒学思想的坚决捍卫者和振兴者,他对儒学思想的贡献具体体现在攘斥佛老、建立道统、领导古文运动与重视"师道"四个方面,宋人对韩愈的思想颇为重视,宋代儒学家对韩愈儒学思想进行接受自不待言,欧阳修、苏轼作为文学家对韩愈儒学思想也进行了各具特色的接受,由于受当时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他们在接受中又有创新,这种发展创新是北宋古文运动之所以能在他们的领导下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传抄古文是指汉代以后经过人们辗转传抄而保留的以六国文字为主体的先秦文字资料。传抄古文在宋代得以发展并有书法作品存世,与当时特定的社会思想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具体表现为:在宋代疑古思潮影响下,以正经释文为主要功用的《汗简》《古文四声韵》等古文字书编纂而成,为传抄古文书法提供了创作条件;为改唐以来藩镇割据,礼制破坏的局面,宋人修礼书、制礼器,加之出土古器物日益丰富,金石学者开始对古器铭文进行考释著录,金石之学与古文之学逐渐融合,为传抄古文书法提供了借鉴依据;魏晋以来,古文逐渐与道教相结合,并继承汉代谶纬之学的传统,彰显出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加之古文字书的整理与金石学古文字考释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传抄古文书法作品不断涌现。传抄古文虽然在宋代有所发展,但受文字自身特点、书法艺术性的制约和宋代“尚意”书风的影响,终究难以成为书坛主流,对书法史的影响有限。  相似文献   

17.
观点一:(祝尚书教授)北宋古文运动是对唐代古文运动的继承和发展,然而北宋古文运动的开展一开始并不顺利,直到北宋中期,欧阳修主持文坛,提出“文”、“道”并重的“文”、“道”观,将古文从“道统论”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并以他富有战斗性、建设性的理论和突出的创作成就,扫荡“西昆体”余风,与怪癖的“太学体”文风进行坚决的斗争,培养了大批人才,才使北宋古文运动朝着胜利的方向大步前进。北宋古文运动的胜利大致决定了我国后来数百年间文章的总体面貌。从这个意义上,欧阳修不仅是一代宗师,更是“文章百世之师”,对中国文学的走向产生了深远…  相似文献   

18.
晚唐小品作家在诸多篇章中明确阐明了自己的文学思想.而这些文学思想均源自于中唐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韩愈、柳宗元,是在继承韩柳所倡导的"文以明道""不平则鸣"等理论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它们充实丰富了中唐古文运动的理论内涵,并对后世,尤其是北宋古文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在文学思想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9.
王禹偁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先驱,提出了"传道明心""易道易晓"等理论主张,培养、举荐了一批古文作家,对古文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宋初名臣,王禹偁曾于太宗、真宗两朝三度任职知制诰。知制诰经历不仅为王禹偁进行文学革新提供了重要平台,还使他成为天下文士之楷模,对北宋古文运动精神的形成影响深远。王禹偁的知制诰经历成就了他文坛领袖的地位,他的古文成就与在宋初古文运动中的作用应该得到客观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在对韩、柳古文运动及其理论研究中,人们对于文道理论尤为重视,而对于古文的文体创造与体性却有所忽视.本文指出,韩、柳古文的创造主要遵从了三条路径:从时态上看,是非今革古之路;从语体上看,是融合骈散之路;从观念上看,是出文入笔之路.正是这几条路径的选择,创造出了韩、柳古文这种混合今古、以散带骈、跳出文笔的全新文体,中国散文学史也因此从文笔对举阶段走向了诗文并称的新阶段.对于以往研究中诸如古文运动以骈文为对立面等不实认识,本文也有所纠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