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寒风呼啸,瑞雪迎面。我们在被誉为“怀化民营经济第一艘航空母舰”的怀化宝庆集团见到了相约已久的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颜坚生。颜总个头中等,精精瘦瘦,一看就像个在商海中摸爬滚打惯了的人。与他的谈话是从他“树的原理”开始的。他说,做生意首先要学会做人,做人就要像“竹子”一样,晶莹剔透,光明磊落;而做事则要以“松树”为榜样,只要是自己认定的事,即使历经风霜雪雨也不低头,碰到再大的困难也不退缩;干事业则要以“榕树”为模,先发展一支主干,做强,然后培植分支,做大,让独木成林,形成集团,具备旺盛的生命力和超强的… 相似文献
2.
车阿老的一天是这样度过的:早晨6点:起床、看备课的教案,挑水,起火做早饭,喂猪。7点:敲响吊在草屋矮梁上用废弃的拖拉机轮内钢圈作的钟,提醒学生爬上75°的高坡,去学校上早自习。7点半:用芭焦叶当饭盒,在上边放上一椿饭,几个野山椒和一撮酸菜,用草抱扎起来,交给他的女人,带去几里外的山地干农活作午饭。8点:敲响第一节课的钟声,上午四节课,语文、算术等。中午12点:下课。为家中上学的孩子做饭,洗衣,收拾房屋。下午2点:上课,或美术、或自然、或体育等,文武双全一把手。开荤;有时跑到原始森林的箐沟边,从山…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观音山的雾大,倒不如说观音山大。因为浓雾虽然能够笼罩这山上山下四个不大不小的村寨,却怎么也盖不了山顶。于是,关于观音山的故事,带着各种各样的神秘,在山里回荡。浓雾散去,山民们无可奈何地望着山顶叹息:“山太高了”,“山太大了”。然而,谁也不知道山那边还有山,还有比观音山更高更大的山,住在那边山上的人正在“靠山吃山”。有一天,一个出过山的人回来了。他带回了遗憾,也带回了“靠山吃山”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哈尼梯田文/黄绍文若干个世纪里生命与血汗的堆积,让哈尼族人把无数座山变成了梯田的世界。尽管地处边远不为人知,但终于有人赞叹———哈尼人的梯田,世界奇迹层层叠叠数百级乃至上千级的梯田,似道道天梯由山脚直逼山顶,气势凌霄,搏空荡宇……这就是世界奇迹———... 相似文献
5.
在南斯拉夫斯科普里。 1981年世界摔跤锦标赛,48公斤级,我国哈尼族运动员高文和对匈牙利运动员的比赛,就要开始了。体育馆里,灯火辉煌,座无虚席,友好的南斯拉夫观众,不断地发出“中国!”“中国!”的呼喊声。高文和仰望着裁判桌上的五星红旗。此刻,深印在他脑际的一件屈辱的往事,又涌到心头,沉重地压了下来。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1974年第七届亚运会在伊朗德黑兰举行,当时中国派出了八年没有训练的三名摔跤运动员参加摔跤比赛。由于那几年我国没有参加国际摔跤交 相似文献
6.
初到祖国的西南边疆,对什么都感到新鲜。边防连张指导员大概理解我这种心情,约我到山脚下的哈尼寨去看看。吃过晚饭,我们从住在山腰的连部向山下走去。正是落日溶金,暮云合壁之时,飞鸟归巢,牛羊回圈,四处一片静谧。我们穿行在密密的小树林里。张指导员给我介绍哈尼族兄弟的风俗习惯,并且提醒我说:“哈尼族兄弟待人热情好客,特别是这几年生活好了,更是待客热情!” 相似文献
7.
彩云之南哈尼族聚居的哀牢山区,山山岭岭梯田散布在云雾山间。数百级乃至上千级梯田层层叠叠,从河谷水边到云雾深处,突破时空,作古与今的连接,人间天上的沟通。美丽壮观的哈尼梯田,是哈尼族人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寻求与自然合而为一的和谐生存空问的伟大创造,是哈尼族民族精神的象征。哈尼梯田历经上千年的垦殖,是人类发展生态农业的伟大创举,是世界农耕文化史上的奇迹。山岭雕塑春日的早晨,我们行进在连绵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名哈尼族知识分子,我每每以一种无可名状的悲凉心境,反思我的祖先在民族发展历程中上演的一幕幕悲喜剧,时时为我们民族的孝敬观等传统文化能一脉相传而深感慰籍,同时又为它象一条无形的巨绳绊住了今日哈尼人的身躯和手脚,阻断了哈尼族传统文明与现代文明的相互交融而忧虑和不安。清朝嘉庆年间江俊源撰《江安府志·土司 相似文献
9.
我们军队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是密切的.人民解放军为少数民族培养了不少人才.如新疆军区的转业干部和退伍战士,大多数掌握了两至三门专业技术和语言,回到民族地区,很受欢迎.兰州军区边防线有6000多公里长,边缘地区居民绝大多数都是少数民族.部队在支援 相似文献
10.
如果你有机会再到红河县哈尼族人民聚居的山寨走一趟,就会发现,这一带贫瘠高寒山区和前几年大不一样了.入夜,那里万家灯火和星光交相闪烁;碾房里,机器响处,一边倒进谷子,一边白花花的米就出来了.若问哈尼大嫂,这番美景咋来的?“这是因为生产队安装了微型发电机!”红河县地处祖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省,这里山高坡陡,村寨分散,水力资源多而流量小.远距离架设输电线路不仅投资大,建设 相似文献
11.
“哈尼装,美!”看了《扭鼓舞》,观众们都会这样说。是的,哈尼装很美。舞台上的妇女们,及膝的短裤脚沿边,衣服的托肩、大襟,袖口,都镶着五光十色的花边,她们的坎肩,则是以精细的挑花做边饰,另外,还有那绣着花的围腰……这仅仅是墨江一带妇女的装束,因为哈尼族支系很多,它的服装样式自然也很繁多了。红河、元江一带的妇女,多穿右衽和搭襟无领上衣,用成片的银泡和银链作胸饰,用银币做钮扣,她们中有穿宽脚边长裤的,也有穿叠折裙的。西双版纳和澜沧一带的妇 相似文献
12.
在風光如画的四月,我来到了祖国西南边陲——云南西双版納傣族自治州勐海县的南糯山。南糯山的南糯乡是一个僾尼人聚居的乡,也是名馳中外的“滇紅”茶的主要产区之一。这里山势雄偉,景色迷人,滿山遍岭都是竹林和茶树,不时可以看到鸚鵡和孔雀飞翔。据說,冬天在这里还可以看到盛开的櫻花,而在夏天也不象某些人所想象的“赤日炎炎”。跃进的歌声我到这里的时候,正逢采春茶的高潮。在那密密層層的茶山上,还没有看見采茶的人們,就听到了悠揚的歌声,此起彼落,男女呼应。支部書記特章告訴我說,今年由于成立了人民公社,人多力量大,全乡八千多亩茶地約五十多万棵茶树普遍进行了中耕施肥,加上春季雨水此往年充足,春茶普遍發得早,發得好,發得整齐。为了搶时間, 相似文献
13.
滇南哀牢山山高水深,羊肠小路弯弯曲曲,时而露坡,时而隐谷,再加上茫芒云雾笼罩淹没,往住使人方向莫辨,进退为难。朋友,当你遇到这种情况时,请不要慌张,只要在交叉路口寻找一下,你就会知道怎么走了。这,就是山道指路碑。 相似文献
14.
我在佧佤山上轉了半个来月以后,在一个下午,終于来到了想望已久的賀南乡。进了寨門,看見几个佧佤族的小孩正在那里爭論:“多快好省,力爭上流……”,“不是上流,是力爭上柔”,“不是柔,是——”他咬了咬牙齿,說出来的还是“流”。我接上去說:“是游,他們笑着說了句佧佤話,就跑开了。到了乡政府,工作队的同志正有事要出去。他們說:你先找社長李三木戞談談吧。关于李三木戞,在县上就听說了。原来很窮,一年收兩 相似文献
15.
意识到一种美——风景的梯田整整一个冬天,哈尼人把铲耙一新的梯田蓄满了水,因此冬天和春天栽秧之前的梯田轮廓最清晰,线条最明显,色彩最鲜明,观赏性最强。这时候的梯田被哈尼人修理得像新郎和新娘,每一个来到梯田边的人,对它都会一见钟情。满山满谷都是无穷无尽的线条,满山满谷都是无穷无尽的镜子。站在山头往下看,无数银色的亮光一台一台布满眼 相似文献
16.
西藏的各族同胞們,当你們拿起从內地运来的物品时,你們可曾知道,那里面还包含着終年为保証运輸的道班工人們的辛勤劳动嗎?如果你不很了解,那么就让我来介紹一下在雀儿山上战斗了整整十年的五道班吧! “提起雀儿山,自古少人烟,飞鳥也难上山頂,終年雪不断。地冻三尺深,乱石把路拦,开辟川藏交通綫,这是一道关。”世界屋脊上的雀儿山,是川藏公路上最高的一座山,的确是一道关。它海拔五千多米,地势高,空气薄,天气寒冷,气候变化无常。一年有八个月的冰冻季节,雪深近一米,溫度低达零下三十度,就是盛夏有时要也穿皮衣或棉衣。况且,这里是黃沙、烏云一現, 相似文献
17.
她嫁给他的时候他已经50岁了,一个50岁的男人还不结婚是不正常的。她比他小20岁,30岁的她花一样,虽说要开败了,可还美丽着。家乡的人都以为她傍上了大款,只有她知道他到底是个怎样的男人。他只是个普通的男人,黑,丑,一口的黄牙,媒人当初说的时候可没这么说,只说是个过日子的男人,就因为当年成分高耽搁了,一直没找上媳妇。那会儿没找上媳妇的都去山区找,有四川的,有承德的,有湖南的……几千块钱就能带个媳妇来。男人也托人带媳妇来,就是这个死了丈夫的女人。媒人说男人富着呢,改革开放后靠手艺吃饭,小日子殷实着呢。女人因为当时想急切地逃离… 相似文献
18.
满特嘎是我堂姐阿拉它的丈夫,第一次来赤峰是接阿拉它和儿子双山。我大伯的女儿们, 在孩子生到了我妈感到气愤的程度时,就被招到赤峰做绝育手术并调养一个阶段。阿拉它那次不知什么缘故没有手术,于是愉快地在这里度假,她尽一切能力把我们家的 东西擦的擦,洗的洗,总之,一切都是亮堂堂的。我爸常夸阿拉它漂亮,“这孩子就是当电影演员都行。”并把他从军时军区歌舞团的女演 员挨个跟阿拉它比……,结论是,她们都不行。阿拉它每次听到这里,都要“扑哧”笑出来 ,意谓叔叔的想法太离奇了。一个乡下人,怎么会比演员漂亮呢?况且是… 相似文献
19.
<正>传说,在古印度,有一个极为专横的国王。有一天,国王忽然想要新造一个皇宫。工匠的头目禀告国王说,若要把宫殿修建得坚实而华丽,必须选用一棵千年老树做材料。于是,国王传令下去,无论如何,也要寻得这样一棵老树。在茂密的原始森林,国王的使臣果然找到了 相似文献
20.
传说,在古印度,有一个极为专横的国王。有一天,国王忽然想要新造一个皇宫。工匠的头目禀告国王说,若要把宫殿修建得坚实而华丽,必须选用一棵千年老树做材料。于是,国王传令下去,无论如何,也要寻得这样一棵老树。在茂密的原始森林,国王的使臣果然找到了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