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尹伊文 《领导文萃》2009,(21):138-142
超越GDP 近年来,虽然中国的GDP获得了高速增长,但是很少听到中国人说自己的幸福也高速增长了。GDP增长一直是中国发展的核心目标,也一直是20世纪西方主流发展模式的中心。在金融海啸的影响之下.这个中心受到了震撼。一股另类的潜流开始呼唤“超越GDP”。  相似文献   

2.
未定稿     
《领导文萃》2013,(3):136-137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中出现的经济社会问题山东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韩玉玲认为,在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中国也出现了各种经济与社会问题,影响到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与稳定,主要有:第一,内需不足,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中国长期以GDP总量增长为导向,其基本路径是投资推动,从而造成了人民收入水平的增长长期落后于GDP的增长,并不可避免地牺牲了部分的生态和环境;出口导向型的经济  相似文献   

3.
如何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的增长态势,在人类发展史上创造了“中国的奇迹”。然而,经济增长的终极目标是提升国民的社会福祉、增进国民的幸福程度,国民幸福感应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我国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已经显著改善了城乡居民的生活状态,但经济增长向国民幸福的转化依然存在着广阔的改进空间,而国民在生存需要有效满足之后也必将更加关注发展和享受需要的满足。据此,单纯从经济增长维度去理解社会发展越来越暴露出狭隘性,  相似文献   

4.
国民经济中最核心的指标是GDP.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国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体.2003年,我国的GDP增长了9.1%,达到了11.67万亿元(居世界第七位),人均GDP突破了1000美元大关,达到了1090美元;2006年我国G D P更是达到20.94万亿元,增长10.7%,成为自1997年以来GDP增长最快的一年,为中国步入"全面小康"发展阶段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相似文献   

5.
"只有GDP,可能不一定幸福;但如果没有GDP,一定不会幸福。"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用通俗的语言描述了经济建设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系——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期间,一个很重要的挑战和目标,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和幸福提升的同步。经济活动的根本目标、终极目标,是人的幸福,但GDP增长与幸福提升,并不一定是同步的。有人主张,应该以幸福指数替代GDP,来衡量各个地区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正>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保证经济建设中心的政绩考核制度也随之建立。所谓竞争性地方政府,在某种程度上就是GDP优先战略指导下的地方经济竞赛。客观地说,GDP优先的政绩考核为中国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没有增长的发展是不可能的,同样没有发展的增长也是不可取的。随着中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以及GDP优先战  相似文献   

8.
正一、地方官员的GDP崇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这被外界称为"中国奇迹"。有人将这一奇迹归功于中国的发展主义政府,并且将当代中国的政经关系概括为"中国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强调自由市场的"华盛顿共识",各级政府通过产业政策、货币政策和行政干预,深度介入经济发展,地方官员更是将经济增长作为政府的第一要务。但近年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3,(30):28-31
随着7月15日国家统计局2013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的发布,7.6%,中国经济已经连续两个季度回落,也是GDP连续五个季度经济运行在7.4%-7.9%的区间。目前已成形成的共识是:中国经济正在步入从高速增长到中速增长的阶段转换时期,中速增长对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有何影响,以及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是未来中国经济必须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主要研究政府和企业关系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聂辉华提出了"政企合谋"的分析框架。近日,在接受采访时他说,我提出"政企合谋"这个分析框架,是希望其可以一方面解释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另一方面解释中国经济和社会中出现的诸多问题,如矿难、环保、食品安全和高房价等。在以GDP为考核标准的压力下,有些地方政府可能会允许辖区内的企业选择不安全、不环保、短视的低成本方式来实现经济的高增  相似文献   

11.
王嘉璐 《经营管理者》2011,(4X):302-302
经济法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中国经济法的改革与创新,是在改革开放、社会转轨的大背景下完成的。经济法的发展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方面,"渐进式改革"注定了经济法在发展初期以国家本位为主导、以经济行政法规、法律"双轨制"立法为特征,在稳定的前提下,以较小的社会成本获得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GDP高速增长、物质财富总量大幅增加的同时,“三农”问题、房价高、上学难、看病贵,以及环保、治安等问题接踵而来。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幸福”这个词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生活的困惑。2004年底山东省统计局“你对生活满意吗”的调查结果让人心酸:只有23%的居民感到生活状况比5年前提高了。2004年6月,国内一家专业机构发布了一份《中国“工作幸福指数”调查报告》,通过对6大城市调查发现,经济发达城市的人不比经济落后的城市的人更幸福,绝大多数被调查者不感到幸福,仅有10%的被调查者的幸福感较高。经济增长与人民幸福二者之间的关系非…  相似文献   

13.
中国产业转移地区路线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过去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基本上是以大量消耗资源为代价的数量扩张型的增长,中国每万元GDP所需的物质消耗是发达国家的4~6倍。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快速发展,中国的产业升级已成为一个必然的趋势,而在产业升级中产业转移则是重要的一种方式。发展大势:产业转移呈梯度推进态势中国已入世五年,随着加入WTO的深入推进,中国将进一步融入经济全  相似文献   

14.
2009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长目标定为"8%左右"。报告明确指出,一定的经济增速对于中国这个人口大国而言,是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保八"已经成为全国上下努力的目标,不论是政府"4万亿"的刺激经济计划,还是银行增加贷款的积极配合,都向着拉动中国经济增长这一最终目标努力。中国能否凭借现有的刺激政策及改革的推行,在2009年实现"保八"成功?尚有待观察。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无论能否实现8%的高速增长,中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但同时也是一个转折的契机。实现8%增长率的关键在于能否认清形势,利用优势,抓住机遇,深化变革,谨慎施政,大胆转制。让我们来看有关人士对此展开的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加快经济发展是世界各国的共识,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增长奇迹。然而,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和谐发展与社会公平,漠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也是许多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在我国则出现了重经济指标、轻社会指标,唯GDP的问题,并传导到了干部政绩考核工作中。为纠正这种偏差,各地多年以来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完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但"唯GDP论英雄"的  相似文献   

16.
资讯     
正经济中国经济有信心跨过"火焰山"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传统的"猴年"到来之际表示,猴子乐观向上,相信猴年的中国经济也会充满生机和活力。他强调:"中国经济也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中国的发展从来都是在挑战中前进的,只要我们努力,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专家认为,增长乏力等问题是目前中国实体经济增长最大的"火焰山"。虽然一些投资者  相似文献   

17.
中国旅游经济历经以资源、资本为主要增长动力的30多年高速增长,正处于由要素投入驱动向技术进步驱动的转型发展时期,已经显露出以创意为核心的技术进步驱动旅游经济增长转型的发展趋势。创意是促进旅游经济增长的核心技术,能够为旅游经济增长提供持续性的动力,因此,在"要素驱动"模式式微之前,通过旅游创意实现向"技术驱动"发展转型是中国旅游经济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崛起,是21世纪伊始发生的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连续近40年实现高速或中高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GDP)已由1978年的3679亿元人民币猛增至2016年的744127亿元人民币,人均GDP从200多美元提高到8000多美元。到2010年,中国的GDP已跃升至41万亿元人民币,换算成美元是5.8万亿美元,已超过了5.4万  相似文献   

19.
去年中国经济呈现出高增长和低通胀的黄金组合:GDP增长率继续保持在9.4%左右的高位,却没有明显地出现通货膨胀的压力.尽管有很多预测指出中国经济将由热趋冷,但我们相信2006年中国经济仍然可以维持高速增长的态势.做出这一预测的一个关键是,中国目前的财政状况非常良好,即使出现了某些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冲击,政府仍然可以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刺激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也随着GDP的增长不断上扬,但是最终消费率整体却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近年来内需不足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消费率的变化趋势恰恰反映了这一问题。中国的经济要转变成依赖内需的更加稳定和长远的发展结构,居民消费无疑是重中之重。本文通过研究1978年以来最终消费率和贫富差距之间的关系,表明最终消费率和贫富差距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贫富差距扩大无论在长期上还是短期上均会降低最终消费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