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推动被害人社会支援体系的建立完善,有利于实现被害人保护的社会化,更好地保护刑事被害人的权益。本文结合国内外立法与实践的经验,对我国被害人社会支援体系的建设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我国目前在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制度上存在严重缺位:理论上对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制度缺乏深入研究,立法上对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制度缺乏规范,实践上对利事被害人社会救助制度缺乏投入,同时社会关注度也明显不足.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体系的构想.首先,应确立刑事被害入社会救助的原则、内容;其次,制定我国统一的〈刑事被害人社会救助指引〉,整合零散的社会资源;最后,建立刑事被害人融会救助机构全国网络系统,并对机构的工作范围、工作程序进行统一规范.  相似文献   

3.
我国法律规定的被害人权利,较之其他国家的相关规定,在知情权方面范围较窄,在刑事裁判的上诉权、国家补偿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精神损害赔偿方面存在立法空白,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对于保障人权、维护社会稳定有重要意义,故我们应借鉴有关国家法律的规定,扩大我国刑事被害人知情权、赋予被害人刑事裁判的上诉权,加强我国被害人权利保护,跟上世界保护刑事诉讼被害人的立法潮流。  相似文献   

4.
熊焰 《管理科学文摘》2009,(21):243-245
我国当前刑事诉讼领域,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权利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而处于刑事诉讼另一极的被害人的权利则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刑事和解制度作为一种刑事案件的解决方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也引发了我们对于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刑事和解体现了国家刑罚权的谦抑性,同时尊重了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意愿,突出了被害人的地位,是恢复性司法理念在刑事司法中中的体现,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但是由于刑事和解往往被误认为是“以钱买刑”,且由于刑事和解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和相关配套机制的缺失,导致刑事和解工作在实践中遇到诸多难题。本文主要从检察实践的视角对刑事和解问题展开了研究,认为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实践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引导刑事和解工作走上正规。  相似文献   

6.
王志鹏 《经营管理者》2011,(4X):284-285
刑事被害人作为犯罪行为直接侵害的受害者,犯罪行为所造成的物质损害和精神损害的直接承受者,应当对其权利进行全方位的保护。而刑事和解制度对于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应注重对刑事被害人权利的保护。本文通过厘清刑事被害人和刑事和解的概念,论述刑事和解对于被害人权利保护的价值及功能,通过简单建构以被害人为中心的刑事和解制度,最后分析了刑事和解中被害人权利保护的救济与监督。  相似文献   

7.
部委声音     
《领导决策信息》2010,(16):M0002-M0002
王胜俊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根本目的是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在全国高、中级法院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培训班开班式上。  相似文献   

8.
刑事和解是控辩双方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对话和协商,就刑事纠纷的解决达成一致意见,从而终结诉讼,不再将案件移交法庭审判的活动。国家与被追诉人之间的"刑事和解"和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刑事谅解"具有完全不同的法律意义。目前国际范围内的刑事和解主要包括宽宥型、合作型和妥协型三种类型。我国和谐司法语境下的刑事谅解与西方恢复性司法语境下的刑事谅解有着不同的产生背景,但都旨在促进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协商。刑事司法环境的优化与刑事谅解机制的出现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们应当以刑事谅解为基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9.
针对如何解决我国司法实践中大量出现的刑事被害人在受到犯罪行为侵害之后,其本人和其家属生活困难甚至无以为继的现象,浅析如何在我国科学合理地完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以对我国的刑事被害人救助制度产生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刑事被害人是他人犯罪行为的承受者,然而,在刑事诉讼中,以公诉人和被告人作为具有对抗性的两造,法律和舆论往往把焦点放在被告人的权利保护上,而被害人的诉讼利益则容易被忽视,甚至成为附庸。公诉人代表国家行使刑事诉权是社会发展结果和司法实践的需要,然而,犯罪既是公共利益的"杀手",也是严重的私人侵权行为,被害人有私权请求权,在刑事诉讼中,应构建和完善被害人的刑事诉权,实现个案正义。  相似文献   

11.
范玉 《经营管理者》2009,(24):268-268
作为一种全新的犯罪处理模式,刑事和解制度蕴含了被害人恢复、犯罪人恢复及社会恢复等多种价值的综合保护,该制度不仅回应被害人保护政策,更是以监禁为中心的刑罚体系的补充。作为一项先进的司法制度,在进行和谐社会建设的我国也应该立足于本土资源对其合理成分加以吸收。  相似文献   

12.
王薇薇 《科学咨询》2010,(16):25-25,53
我国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的不足之处主要是只有申请抗诉权,没有上诉权;未赋予被害人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未明确被害人获得国家补偿的权利;被害人对诉讼程序和审判结果的影响有限。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被害人诉讼权利的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重点所在和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一、理论和目标背景 目前,我国在对建立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认识上存在误区:其一,认为刑事被害人的损失是因犯罪行为造成的,与国家没有直接因果关系,所以国家不应该承担补偿责任;其二,认为我国经济实力有限,难以承担起如此沉重的补偿负担.  相似文献   

14.
2004年的马加爵杀人案(杀死同寝室4名学生)被害人家属最终因为加害者的家庭情况放弃赔偿要求;2006年12月28日当杀害11人的邱兴华被执行死刑时,这11个被害人家庭仍未获得任何赔偿,类似的案件不胜枚举,这些案件大都存在相同的特点,即犯罪行为人几乎都没有财产可供执行,被害人及其家属也因此得不到赔偿。从刑事诉讼角度关注被害人,关注被害人的权利保护问题,在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刑事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因犯罪行为而遭到直接的侵害,理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和社会的关注。在诉讼中作为案件当事人理应与被告人一样受到同等的重视。随着犯罪被害人学的兴起和被害人要求刑事程序保护呼声的高涨,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才日益受到重视。许多学者认为:"今后应赋予被害人以平等的防御权,使过于向被告人倾斜的天平恢复平衡"本文通过对刑事被害人的含义,特点以及对我国被害人权利保护现状及改善的详细论述,对我国被害人制度提出一些不成熟的建议,希望对我国的法制建设的完善,略尽薄力。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时期我国社会发展新的战略指导思想.它拓展了新的历史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格局的科学内涵.那么,如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来认识和分析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培育和谐社会价值体系?用什么思路来构建和谐社会?这些都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又因为与国家公权力一同站在控诉的角度上,就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的损害提出赔偿请求,被害人困提出过分赔偿要求,导致裁判得不到有效执行,影响到赔偿的执行,加大执行难度,其结果反而不利于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不利于构筑和谐社会,社会矛盾得不到真正地化解。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并强调把建设和谐社会摆在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地位.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整个社会和谐的重要方面.如何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着力构建和谐校园,是当前我们学校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相似文献   

18.
宋庆军 《决策》2010,(12):I0016-I0017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我党又研究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9.
走进2005年的春天,"构建和谐社会"成为全国"两会"的焦点.如何建立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既是我国在二十一世纪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也是需要全民携手努力实现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20.
对刑事被害人赔偿或补偿,就是通过给予被害人各种形式的物质补偿和精神抚慰,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犯罪行为对被害人造成的创伤,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刑事司法政策保护被害人的一个非常普遍的做法。目前,我国立法在这方面还是一个空白,实践中存在着法律地位不明确、资金来源没保证等软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