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亲子大视野     
调查深度参与育儿的父亲更健康美国加州州立大学研究团队对近千名父亲进行走访调查,着重评估父亲与婴儿相处时间的三项指标:父亲陪伴新生儿的时长、养育子女的自我效能感和提供物质支持的能力。孩子出生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研究人员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评估参试父亲的抑郁症状。结果发现,父亲"产后抑郁临床症状"出现率分别为10%、15%和12%。研究发现在新生儿出生不久就更多参与照看孩子的父亲,一年后抑郁症发病率明显较低。因为多照顾新生儿会使父亲体会到有能力为人父母,对自己作为父亲的角色也更加满意,进而减少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2.
那段时间,因为父亲的执拗,我与父亲的关系弄得很紧张。
  父亲一生生活在困顿中,所以到老一直都在寻找发财的机会。人说老小老小,父亲是越老越幼稚,为了发财竟然屡屡受骗上当,将自己兜里的那点钱都交给骗子还不算,还得我一次次给他善后。为此事,我没少与父亲吵,但父亲却总是改不了这个毛病。  相似文献   

3.
莫特 《老年世界》2010,(21):14-15
儿子与父亲发生矛盾,儿子埋怨父亲不慈,父亲却说儿子不孝。当父亲在这场家庭纠葛中恼怒烦怨旧疾复发住院治疗后,一场围绕精神赡养的离奇官司拉开了序幕。  相似文献   

4.
感念父亲     
感念父亲,是因为父亲的忠厚、善良、勤劳和慈爱。父亲于我们兄妹,除了有报答不完的养育恩,还因为父亲用他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塑造了我们直面人生不屈不挠的心灵。我们的健康成长,每一步都凝结了父亲付出的心血。父亲是个孤儿,从小受尽磨难,41岁与我母亲结婚,才有了一个温暖的家。也许正因为如此,家的份量在他的心里特别重。在我小的时候,父亲就从来没有打过我,连骂都很少。他宠爱我们兄妹俩,是想把自己小时候未得到的爱全部加到我们身上。记得我满10岁那年,个子比同龄人都小,第一次出远门上学,父亲很不放心。他帮我收拾行…  相似文献   

5.
与其他神经发育障碍儿童的父亲相比,自闭症儿童父亲承受着更高的亲职压力和较差的生命质量。旨在研究应对策略对自闭症儿童父亲的亲职压力与生命质量关系的中介效应,使用《亲职压力简易量表》《应对策略量表》和《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简易量表》对84位自闭症儿童父亲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测试的8种应对策略都没有对自闭症儿童父亲的亲职压力与生命质量之间产生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6.
父亲梁友元1926年1月26日出生于山西省岚县芦房坪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由于家境贫寒。父亲长年累月给地主打长工。父亲8岁时,奶奶因劳累过度过早地离开了人世,孤苦伶仃的父亲与爷爷相依为命过着凄苦的日子。  相似文献   

7.
父亲爱喝酒。 父亲喝酒不挑菜,一个鸡蛋、一块豆腐.甚至一根黄瓜、几块嫩白菜帮,都是他下酒的好菜。父亲虽然与酒有不解之缘,但他喝酒从不超量,每次都是适可而止,逢年过节也不例外。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就没见父亲喝醉过。所以母亲和我们兄弟姐妹对他喝酒从来都没有反感。  相似文献   

8.
方林 《老年人》2010,(4):16-17
母亲病逝3年后,六旬老父与一名27岁的年轻女子再婚;女儿认为年轻女子是贪图父亲的遗产,极力阻止父亲再婚。阻止无效,女儿偷偷拿走父亲10万元存折和房产证。父亲将女儿起诉到法院,要求归还原物。与此同时,女儿也将父亲告到法院,索要已故母亲的遗产。父亲认为,他给前妻治病已花去了大部分积蓄,仅存的10万元是他的养老钱,不能“分”给女儿。一起父女财产纠葛,一场情与法的争斗。  相似文献   

9.
刘娟 《老年世界》2006,(12):20-20
在我2岁的时候,活泼好动的母亲与沉默少言的父亲分手了。2岁的我被父亲送回老家跟随奶奶生活。从此,幼小的我没有母爱,直到我18岁那年,父亲重组家庭后,父亲才来信叫我回城里生活。  相似文献   

10.
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特定角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家庭网络中,父亲的角色与母亲的角色有着明显的差异,其特定的角色作用主要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一、父亲的榜样作用父亲在影响儿童发展方面不再扮演次要角色。父亲的角色概念受制于文化和传统观念。文化、传统间的差异决定着父亲对儿童教养的特性。例如,性别角色的定义依不同文化中社会、意识形态和自然环境等因素而变化。在某些文化中,父亲在喂养、接送、一般性照料儿童等方面担负着主要的责任;在另一些文化中,父母在照料儿童方面承担的责任是相等的;而在其他大多数传统文化中,父亲在照料儿童方面所起的作用较小。按传统习惯,父亲被视为家…  相似文献   

11.
曾经,火风不懂父亲内敛深沉的爱,与父亲尖锐对立,是那场差点夺去他生命的车祸,让火风终于明白,原来父亲一直是爱他的。只是军人出身的父亲爱得严厉,爱得含蓄,就像深埋在地下的岩浆,深沉而炽热!  相似文献   

12.
父亲很节省     
文坚 《老年人》2003,(9):31-31
父亲和母亲与我同住在一个城市,只是他们老两口住在城北,我结婚后把家安在城东。每到周末,父亲和母亲就去附近的果蔬市场,批发一些水果和蔬菜,然后辗转几趟公交车,赶来我家共度周末。父亲一进屋便忙这忙那,成了义务厨师。当父亲大汗淋漓地端出一碟碟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时,我们都馋得直流口水。这时,父亲就开始数落:这个菜只花了多少钱,那个菜比你们买的便宜多了。父亲是企业退休干部,每月的退休金不多,扣除水电、煤气等费用后,所剩无几。因此,父亲总是省吃俭用地过日子。父亲一人出门时,从来都是骑自行车,舍不得花一块钱去坐一趟公交车。除非…  相似文献   

13.
问:我父亲临终前立了一份遗嘱,他逝后遗留的一套三室一厅的房产,归由我弟弟继承。我们兄妹三人,我弟最小。父亲生前最疼爱我的小弟,与小弟一起生活多年。父亲将最主要的遗产——楼房留给小弟,我们理解。现小弟已按父亲的遗嘱办理了楼房的过户继承手续。最近我们在清理父亲的遗物时,发现父亲还遗有一个存折,存折上有15万元的存款。小弟已继承了父亲价值六十多万元的房产,这父亲遗留的15万元存款,他还有资格分配吗?  相似文献   

14.
父爱的传递     
父亲是一个作家,也是一个工作狂,成家之后就很少顾家,儿子呱呱坠地之时也不例外。儿子12岁那年,母亲受不了父亲的冷落,狠心去了美国,儿子判给了父亲。从此,父亲又当爹又当妈地带着儿子,日子过得异常艰难。更艰难的是,儿子已经开始懂事,内心深处的恋母情结,让他怨恨的是父亲的冷漠逼走了母亲。父亲跟任何女性的一个电话、一次通信,都令儿子反感,经常赌气住在学校多日不回家。在儿子心里,一直幻想着有朝一日,母亲会从美国回来,一家三口破镜重圆,重新过上和谐幸福的生活。但每一次,父亲总是这样回答他:"你妈妈的生活观念与我不一样,如同两条平行的铁轨……"这期间,父亲的工作与事业如日中天。因巨大的声誉与社会地位,身边一直不乏美女追求者。有一天,儿子放学回家,父亲有些不自然地招呼他:"儿子,快过来认识一下,这是刘阿姨。"儿子望着"刘阿姨",又望了望有些情怯的父亲,当即扔下硬邦邦的一句话:"你别想给我找后妈,否则我会永远离开这个家!我妈肯定会回来的,我一定要等我妈妈回来!"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都有父亲,每个人也都需要一个父亲。当你想到父亲时,是能回忆起一些温暖而幸福的时光,还是在记忆里充满了伤痛和怨恨?无论你的回忆是否愉快,父亲的确塑造了你,也塑造了你现在的生活和婚姻。很多心理咨询师发现,那些遭遇问题婚姻的妻子,都与父亲有着并不美好的关系。也有人说,你与丈夫的一切关系和问题,都源于你和父亲的关系。如果你无法与父亲握手言和,那么你的婚姻不会有真正的幸福,你的人生也将伴随着压抑和痛苦。相信吗?听听她们的故事吧。  相似文献   

16.
我的父亲     
<正>都说"女儿是父亲前世的情人",我相信。都说百年的缘分才修来一世的亲缘,我也相信。父亲是爱抽烟的,与琦君《油鼻子与父亲的旱烟筒》文中的父亲一样。小时候,我看到父亲鼻孔中会冒烟十分好奇,便问道:"爸爸,你的鼻子是烟囱吗?"父亲笑着摇摇头,慢慢吸一口烟,吐出一串圆圆的圈圈,可爱极了。我伸手去抓,可怎么也抓不到,只能眼睁睁地  相似文献   

17.
对天堂诉说     
文岩 《老年世界》2013,(24):14-16
经过多年的病榻抗争,父亲于2013年11月2日与世长辞。 我的父亲李相田,原内蒙古乡镇企业局退休干部。父亲与病魔抗争的经历是传奇的,一次又一次地创造了他生命的奇迹。  相似文献   

18.
徐安琪  张亮 《社会学》2008,(4):39-47
随着现代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国城市女性普遍就业,双职工家庭成为城市家庭的主流,“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性别分工模式得以改变,父亲或多或少地分担了日常的子女照顾者的角色。虽然父亲的育儿工作对他们在娱乐、休闲和社会交往方面带来了某些负面影响,但就总体而言,他们在参与抚育的过程中所感受、享有的积极体验以及所得到的收获更大;与母亲相比,育儿工作对父亲的负面影响显著较少。同时,与父职参与对孩子的成长和婚姻的和谐有促进作用相比,经历育儿过程将有助于父亲的自身成长和完善,这或许是父亲更乐于接受的“利好”信息和参与动员,对于提升男性投入父职的积极性有推助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作为红军后代,我曾多次听父亲讲过红军长征的故事。2014年是我的父亲诞辰100周年,抚今追昔,我更加怀念已故去的父亲,更加缅怀为新中国诞生英勇牺牲在长征路上的无数红军指战员。谨以此文纪念我的父亲,也献给与他一样把生命献给共和国事业的人。  相似文献   

20.
《伴侣(A版)》2014,(1):32-32
正问:我虽然在北京打拼了多年,可依然还是个小小的工薪族,没房没车不说,就连时常回家看望2000里之外的父亲也成了难题。为能解决看望父亲的问题,我与一家服务中心达成如下协议:服务中心指定专人田小姐每年二、三、四季共3个季度看望我父亲,每次3小时,负责送100元的慰问品、陪老人聊天,帮助做简单的家务,每次费用为280元(包含路费20元)。协议达成后,我将840元打入服务中心账户。尽管我此前曾在电话里征求过父亲的意见,父亲以为是在开玩笑,没有明确表态,等田小姐首次来到我家时,父亲说什么也不肯接受,田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