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在我国似乎形成一种所谓"涟漪效应",其产生的深层根源在于社会分配的不公平及与之相联系的群体异质不公平感的普遍存在;其次也与利益表达机制的不畅通有关。在其产生的过程中,事件触发与演化的关联性往往是通过驱动机制、认同机制、社会比较与自我展示机制和说服争辩机制交互作用表现出来的。在信息时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这些相关发生机制往往与网络极化效应直接相关,即"无直接利益冲突"极易导致网络极化效应的产生,而网络极化效应也促使了"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扩散。而这种双向互动的过程,正是"无直接利益冲突"网络发生机制的作用过程。由此,应给予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各种利益冲突越来越突出。利益冲突具有长期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现阶段我国的利益冲突表现为利益主体及需求日益多元化;物质利益矛盾居于中心地位,收入差距扩大引发的矛盾突出;社会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导致利益群体矛盾的激化。利益冲突根源于人的利益与利益实现方式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各种利益冲突越来越突出。利益冲突具有长期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现阶段我国的利益冲突表现为利益主体及需求日益多元化;物质利益矛盾居于中心地位,收入差距扩大引发的矛盾突出;社会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导致利益群体矛盾的激化。利益冲突根源于人的利益与利益实现方式之间的矛盾。利益整合是对各种相互冲突的利益进行整合以形成共同意志的过程。通过利益的事实选择和价值判断,使利益失衡趋于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正在由传统向现代转型,各种利益冲突越来越突出.利益冲突具有长期性、普遍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现阶段我国的利益冲突表现为利益主体及需求日益多元化;物质利益矛盾居于中心地位,收入差距扩大引发的矛盾突出;社会利益表达机制不健全,导致利益群体矛盾的激化.利益冲突根源于人的利益与利益实现方式之间的矛盾,通过制定和实施规则,抑制和消除利益最大化行为和机会主义行为引起的冲突和对抗,使各利益主体在一定的制度框架内平等有序地实现自己的利益的法律制度,是控制当前社会利益冲突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5.
利益受损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偏重于信访救济并往往在非直接利益冲突中充当重要角色。由于现阶段的中国社会既不是无利益差别的同质性社会,也不是阶级矛盾和冲突的对抗性社会,而是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之关系的差异性社会,如果我们能从“文化同一性”视角,建设“利益场生态”,保障“差异的公正”,就可以为构建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找到良方,达到预防和化解非直接利益冲突现象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社会转型不断加速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的过程中,由利益分化而导致的利益矛盾日益突出。利益矛盾已成为转型期人民内部矛盾中的主要矛盾问题,并呈现出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差距扩大化、利益矛盾凸现化、利益冲突群体化等显著特点。我国社会转型期各种利益矛盾的实质,集中地表现为社会各阶层之间未能合理地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此,正确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妥善处理各种利益矛盾,尤其是维护和实现广大工农基本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社会各阶层能够合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7.
无直接利益冲突犯罪的直接动因在于社会主体缺位,公众利益难以表达和诉求,社会权利不能得到有效保护.社会组织是代表公众利益的社会主体,也是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关键所在.司法机关应当及时转变观念和调整方向,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利益保护的功能,尤其对社会弱势群体实行倾斜保护;对无直接利益冲突犯罪应坚持宽严相济;允许和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包括刑事和解、社区矫正在内的刑事司法活动.  相似文献   

8.
经济增长是一切社会因素进步发展的一般性物质基础,而和谐社会又是经济快速增长的环境条件。但是,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增长速度没有必然直接的联系,而是通过社会分配环节相互影响。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的分配方式直接相关,而经济分配方式又与经济增长速度是辨证统一的,经济增长通过社会分配方式作用于和谐社会建设。社会经济转型后期利益竞争使经济增长的同时导致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利益差距扩大。要使经济增长的成果为绝大多数人所享有,化解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必须通过社会分配使经济增长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9.
经济增长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和谐社会是经济快速增长的环境条件,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增长速度二者通过社会分配环节相互影响。社会经济转型后期利益竞争使经济增长的同时导致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利益差距扩大。要使经济增长的成果为绝大多数人所享有,化解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必须通过社会分配使经济增长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经济增长是一切社会因素进步发展的一般性物质基础,而和谐社会又是经济快速增长的环境条件。但是,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增长速度没有直接必然的联系,而是通过社会分配环节相互影响。和谐社会建设与经济的分配方式直接相关,而经济分配方式又与经济增长速度辨证统一,经济增长通过社会分配方式作用于和谐社会建设。社会经济转型后期利益竞争使经济增长的同时导致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利益差距扩大。要使经济增长的成果为绝大多数人所享有,化解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必须通过社会分配使经济增长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1.
经济增长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一般物质基础,而和谐社会又是经济增长的环境条件,但是经济增长并不能直接作用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而是通过社会分配环节影响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后期利益竞争使经济增长的同时,导致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利益差距扩大.要使经济增长的成果为绝大多数人所享有,化解利益冲突和社会矛盾,就必须通过社会分配使经济增长服务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为此就需要遵循马克思的方法论建立科学的经济增长是与和谐社会建设分析模型,并依此指导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2.
群体性事件中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群体性事件中众多的参与者把矛头指向政府机关及强势群体的无直接利益冲突行为属于集体行为的范畴."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的产生既是以对某些地方政府机关及强势群体的失望为基础条件,又是以对党和国家的信赖为基本前提.社会转型期的大多数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都可以被看作是民众为维护其政治权利和经济利益不受地方权力和强势群体的侵害,改善行动者在当地具体的生存环境,依靠集体的力量,利用国家权力来维护自己权益所作出的集体行为.  相似文献   

13.
现代国家的稳定与统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民社会的发展。市民社会安定、有序的发展必须科学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从现实上看,"无直接利益冲突"是公众与国家权威争夺政治伦理价值的结果。事件参与者更多地是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维护既定的生活秩序、实现个人利益与公共权力的统一。为了从理论上理清"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中伦理价值争夺,可以把"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发生分解为社会空间、制度认可、社会情感、目标选择四个环节。经过案例分析可以得出,为了消解政治伦理争夺,必须构造社会成员认可的价值规范。通过塑造民主价值,建立法治权威,建构科学的权力道德评判体系,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等手段,让"无直接利益冲突"消弭在国家与社会的基层层面。  相似文献   

14.
"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的发生与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变化和特征密切相关。社会冲突现象的实质是冲突的一方对另一方行为的矫正,使双方利益得以实现或满足。这个过程可能存在着边界双方的对抗,也可能是协调博弈。以对抗求合作促成边界双方各自实现自我目标是最优的价值取向。国内外学者十分关注"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演变,聚焦在走向对抗还是合作的论辩。通过比较分析后得出:"无直接利益冲突"走向对抗的条件不存在,只能朝向抗争性的合作方向发展。为此,中国应该在整合政治资源的前提下,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消除社会政治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稳定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  相似文献   

15.
社会怨恨主要表现为政治冷漠、大众舆论的"怨恨式批评"、非直接利益冲突的群体式"仇恨渲染"和直接利益冲突的群体性"怨恨发泄"等。社会怨恨的道德心理原因主要是利益情境的畸变导致道德认知梗阻,人际交往焦虑、冷漠与对抗导致道德情感阻滞,"生存"与"实现"的双重压力导致道德需要压抑,价值系统的结构性断裂导致道德图式霉变。纾解社会怨恨的道德心理优化途径,既要凸显制度公平正义与培育主体正义美德以强化价值认同,又要塑造现代公民与构建政治文化共识以提升政治认同,还要实现利益格局合理化与利益满足更大化以增强利益认同。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社会利益群体分化日益明显,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矛盾日益突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视野下,研究和解决利益群体矛盾的对策,一是发展经济,缩小各利益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二是健全利益表达机制,协调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三是建立利益教育机制,淡化或消除利益冲突。  相似文献   

17.
科学研究中利益冲突的本质与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益冲突是科学研究中普遍而且严重的问题,科学知识的生产与人类的社会公众、群体及个人利益之间具有密切关系,从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探讨科学研究中的利益冲突的本质具有重大意义,科学知识背后的社会利益与科学家的个人利益之间存在着矛盾,科学知识的客观性要求与人类认识不可避免的主观性之间的矛盾导致科学研究中的利益冲突,因而,对可能给科学认识带来偏见的利益作必要的调整或监督是控制科学研究中利益冲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参与者众多的无直接利益冲突很难从利益冲突的角度做出合理的解释,而“结构洞”理论可以从社会关系网络角度对大多数无直接利益冲突事件做出合理的解释。从“结构洞”理论视角看,无直接利益冲突的重要原因是各社会群体间缺失联接的桥梁,无法正常沟通和互动。民众遇到问题时,在政府部门之外不能获得相关的信息,找不到解决的途径,产生的矛盾无法由社会自身来化解,只能压向政府。增加普通大众的“结构洞”数目,搭建起各群体间的“桥”是预防和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有效途径。搭建群体间的“桥”可以从制度改革、创新城市规划和促进社会交往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我国社会进入了全面转型时期,由各种矛盾引发的"无直接利益冲突"群体性事件也日益增多,这与我们当前构建的和谐社会背道而驰.必须通过培育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加强和谐文化建设,落实官员问责制,用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思潮,建立冲突过程调控机制,才能够有效地防范与化解"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这里的矛盾从根本上说就是利益的对立与统一。同样和谐社会并不是没有利益差别、没有利益冲突的社会,而是一个有能力弥合利益差别和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大体均衡的社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冲突,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实现利益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