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法实施的有效性问题是法理论和法社会学探讨的核心问题。法实施的有效性的实现是社会秩序的法律需求和法制运行机制主体的参与这两种社会基础综合作用的产物。影响法实施的有效性的内在因素主要有法结构健全的程度、法规范的公平性、法主体权利义务的平衡性:影响法实施的有效性的外在因素主要有法与相关制度的相容度和法与社会阶层的契合度。  相似文献   

2.
形式有效性是逻辑的核心概念,然而自古以来鲜有人探究形式有效性的客观基础。当代著名哲学家兼逻辑学家苏珊·哈克把逻辑看作一个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区分了系统内有效性和系统外有效性,细致地阐述了系统内外有效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刻揭示了逻辑的起源与发生。尽管系统外有效性概念在哈克的逻辑哲学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但其合理性仍然值得反思和批判。  相似文献   

3.
4.
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理论是通过分析“S是P”这种基本句式而建立的.他将谓项的一般化,进而将范畴作为谓词系列的终点,并且,他依据“实体”与“属性”的不同内涵,将范畴分为十大类.然而,在《范畴篇》和《论题篇》中,亚里士多德却给出了两种不同的“范畴表”.之所以存在这种很少引人注意的细微差异,其原因还在于《论题篇》中的范畴表是通过追同《范畴篇》中的每一个范畴的“是什么”而获得的,二者之间承纳着一种递进的追同关系,而非像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彼此之间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5.
社会学视野下法律的现代性与地方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形式主义的法学家们认同的现代性的法律是一个普适的价值体系,并不内涵有什么特殊的文化和价值体系,是法律发展的必然方向。法人类学家们则从文化相对主义的视角出发,认为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既然是一种地方性知识,那就不具有普适的品质和推广的价值。这是法律现代性的悖论。根据法律价值体系的来源,可以将法律体系划分为三种类型:内生型、植入型和混合型。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是混合型的,外来法律、本土法律文化和社会现实构成了我国法律现代性与地方性互动的关系框架。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这一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江泽民的学习观也不例外,它内含着对"为什么学习马克思主义,怎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和回答,形成了丰富的马克思主义观。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下述"四论"":指导思想论"强调"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结合实际论"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论"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问题中心论"强调坚持"以实际问题为中心"研究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7.
民间法:一种法的社会学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洪丽  桂梁 《东方论坛》2004,(4):117-123
民间法,如同法律文化一样,还无一致而确定的含义,其理论与实践意义也还未清晰.从法社会学角度看,其最直接的理论意义在于为法学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或方法,扩展了法学的视野,丰富了作为法学研究对象的法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法社会学的外部分析视角、对活法的关注以及对法律的功能分析对于农村人民调解有良好的借鉴价值。农村人民调解充分考虑到法律及影响法律的其他外部因素,考虑到农村的传统习惯与活法对社会冲突的作用,而且农村人民调解有利于农村社会有机体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农村人民调解应在受理范围上进一步扩大与明确,在队伍建设和组织机构上应进一步提高与完善,在与法院诉讼和行政调解的关系上应做好良好的分工与衔接。  相似文献   

9.
方法运用的有效性,既涉及到如何看待形而上学和当代哲学发展中的新转向,又有赖于对方法运用有效性的基本原则的贯彻。  相似文献   

10.
法与诉讼法相伴而产生并决定着诉讼法的理论体系,因而从法发生学角度,将诉讼法界定为法之产生过程中第三者公共权力、双方当事人基于一定的原则和目的来确定各自地位,使第三者公共权力根据良心、风俗习惯和传统作出裁决,以及为使第三者公共权力作出具有合法、合理的裁决,三者共同完成沟通、说服及其所需的方式、方法和顺序而形成的规则体系总和。诉讼法的基本特质为对话性、自治性、三角形架构性、道德性与强制性的双重性、诉讼场域性。诉讼法含义在诉讼法理论体系中处于基础、核心的地位,是诉讼法理论体系的基点。  相似文献   

11.
在当前经济法学界,效益价值作为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取向的观点比较流行,但这种现点缺乏严谨的论证。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本文从分析"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和"效益价值"的概念出发,以论证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法的效益价值理论已不适应经济法的发展,并提出一种新的观点——经济法以其公平、有效的竞争为其基本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2.
法的效力是法的生命之所在,也是各法学流派之间分歧的主战场。凯尔森开创的纯粹法学对于法的效力与实效的区分,秉承了其新康德主义代表的特色,延续着实证主义对于应然与实然的两分,将法的效力与实效放在不同层面来进行比较研究。对于法效力基础的追问最能体现凯尔森的新康德主义特征,"先天范畴"在康德哲学里体现为一系列的知性纯粹概念,这些范畴构成一个从低到高、层次井然的严密系统,即"先验逻辑"系统。凯尔森借鉴了康德哲学的这一构想,将"基础规范"引入其法效力体系。  相似文献   

13.
刑法规范的有效性及其实现——以法人类学为视角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刑法正朝着日趋精细化、复杂化的方向发展。在此进程中,社会公众被逐渐边缘化,公众对刑法的认知亦愈来愈模糊。刑法规范的有效性即公众对刑法的可接受性日益成为刑法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刑法规范的有效性根植于刑法规范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是刑法规范有效性的动力源泉。刑法规范的有效性要求刑法规范必须对非正式规则予以吸收和疏导,从而形成开放性的规范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非正式规则对刑法规范的解释论功能。刑法规范的有效性还要求构建公众广泛参与的商谈与沟通机制,从而形成公众广泛参与刑法的制定和适用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14.
民间法或习惯法的研究是随着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深入而出现的学术现象,它在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越来越占有显著的位置。从目前民间法研究的进展来看,可以作为学术类型进行探讨的有三种理论,分别是苏力的本土资源论的民间法、梁治平的法律文化论的民间法及谢晖的规范法学的民间法。由于它们所依凭的方法依然是西方的,还缺乏中国学术的自主性立场,因此需要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海南黎族习惯法价值的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族习惯法形成于黎族在干百年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从黎族习惯法中不仅可以看到黎族人民对本民族社会内部、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和谐稳定的秩序价值的追求,其对待非婚生子女的态度以及“赔命价”制度凸显了其对效益价值的重视。同时,黎族习惯法中所蕴含的正义、民主价值从执行者的公正无私以及人民群众对审判活动的民主参与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社会立法总体落后于社会转型,法律面临不少“空白地带”。面对这些不可避免的空白地带,清单式法治思维是保证法律实施的一种有效途径。它明确了行为的界限,避免了规范的盲区,扩大了法律调整的范围,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人本法律观对法学的理论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本法律观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法律领域的体现与运用,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法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它对当代中国法学的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阐明了法律从异化到回归的发展规律;论证了人是法律之本的原理;发展了马克思关于异化的理论——法律的异化与回归;开创了一种新的法学研究方法——人性分析法。  相似文献   

18.
我国《物权法》规定了四种不动产登记效力,即,作为不动产物权变动要件的效力、登记对抗力、登记推定力和不动产物权善意取得效力,这在立法上是一种大的进步。但是,《物权法》关于这四种效力的规定也存在一些不足。未来应当通过实行统一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取消登记对抗主义等措施,保障和提高不动产登记簿的正确性,进而在物权法中明文规定登记推定力和扩大登记公信力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9.
法律本科教育是一项以传授法律知识、训练法律思维、培养合格“法律人”为基本内容的教育活动。我国目前的法律本科教育在训练法律思维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需要通过一系列理论课程的设置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来提高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训练学生的法律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