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联系汇率制来源于英国早期出现的货币发行权问题。之后,被毛里求斯等英属殖民地采用。由于其内在的科学性与时代的局限所造成的缺陷并存,使它经历了从高峰到低谷再到复兴的历程。汇率制度和汇率安排制度不是同一个层次的汇率问题。联系汇率制是某种汇率制度下的一种汇率安排形式。它虽然起源于固定汇率,但在目前却是浮动汇率制度下的一种汇率安排形式。针对联系汇率制的缺陷,可以按照变汇率安排刚性为弹性,或AEL模式,对联系汇率制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2.
市场混沌、投资者行为偏差、外生性制度安排是我国股市大幅波动的主要原因。而监管者越位与监管效率低下,更加剧了我国股市的波动性。因此,监管者应当调整监管思路,尊重市场内在规律,将外生制度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推动资本市场的持续发展。文章从我国股票市场自身的混沌特质即内在随机性、外生性制度安排出发,从经济学原理上对此寻求解释和分析,探讨我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思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制度安排研究——以九寨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享有盛誉,在游客数量不断上升的同时,其环境质量并未显著下降,这无疑与其合理的制度安排相关。从制度安排变迁的视角可将九寨沟的发展分为4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均具有不同的特征。这种变迁演绎了九寨沟景区从粗放式发展方式向可持续发展方式过渡的整个历程,制度安排由不合理转为合理。九寨沟景区的制度安排变迁过程对其他景区乃至整个旅游业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际收支双顺差负面效应及制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4年至今,我国持续保持了经常项目和金融项目双顺差的国际收支格局,引起了国内外经济学界和政策决策层的热切关注。双顺差会给中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其内在原因是什么?双顺差是否会延续下去?本文拟从制度层面对此进行分析,结论是持续双顺差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外经贸政策和制度安排,而现阶段这种安排已经不合时宜,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较大的负面效应,需要重新审视我国的外经贸政策。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的督抚制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曾在历史上发挥过重要的监察作用,但督抚制度最终没能脱离"历史周期率",成为中国古代监察官向地方行政官嬗变的典型案例。文章基于对督抚制度嬗变过程的考察及对其内在发展逻辑的探析,为目前我国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中的改革协同性、监察权独立性、监察程序规范性、对监察权的监督与制约等相关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试论公司法基本制度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公司法基本制度是指公司法规定的并体现公司法内在机理的重大制度,是公司法律形态得以存续并反映公司法律形态特色的制度安排。其具体种类包括:公司人格和所有权制度、股东和股权制度、公司资本制度。  相似文献   

7.
反腐制度论     
反腐的根本在于制度建设.从制度安排的角度看,传统中国的制度安排是在人治的框架内实现的,这种制度安排必然会导致制度“三性”(制度合理性、制度合法性、制度现实性)的缺失,成为腐败滋生的根源.现今中国的反腐必须在法治的框架内实现制度安排,即从制度的“三性”方面推进制度变革:一是反腐制度路径设计必须以“民主”价值为导向,“人民监督”为前提,体现制度的合理性;二是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保障制度的合法性;三是科学定位政府角色,限制政府成为“特殊利益集团”,保证制度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8.
知识制度是一种特殊的制度安排,它对大学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知识制度变迁与大学发展具有内在关联,内在知识制度和外在知识制度之间的张力构成大学发展的动力机制。知识制度变迁具有多种形式。知识制度变迁的不同形式,导致了大学发展的不同样态和结果。  相似文献   

9.
会计准则是一项可以降低交易成本的制度安排。基于这一观点,从制度经济学的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我们不难发现会计准则国际化事实上是一个国际间制度安排的变迁过程。用制度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会计准则国际化可以探究出这一进程的动力和阻力的所在,以及其内在的作用机理,有助于我们对会计准则国际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作为农民职业转换、身份转变和社会价值观转型的载体,其健康发展成为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核心之所在。为了探析传统征地制度中存在的固有缺陷,通过廓清我国征地制度的变迁轨迹,认为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正处在加速推进期,传统的征地制度日渐显现出其内在的弊端,甚至蜕变成我国城镇化发展中最大的障碍因素。为探究相应的制度创新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1.
民间金融的发展对我国渐进式改革提供了重要的金融资源支持。文章在分析我国既有的金融体制变迁的基础上,指出民间金融的发展是内生于民营经济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提出促进民间金融发展所需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1978年以来我国农民收入变化的过程及其特征;通过对制度绩效进行分析,说明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制度安排强烈地影响着农民收入的增减。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领域制度性寻租行为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是人们制定出来的以规范政治、经济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约束条件,它直接界定权利与义务的分配。我国建国以来经历了计划经济、计划与市场并存的双轨制和市场经济三种模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寻租活动有其独有的形式和特点。通过对我国不同时期的寻租行为进行深层次的剖析,以及对经济领域中主要寻租形式的总结,提出寻租的本质是制度性寻租行为,寻租现象产生的主要根源在于制度缺陷,必须通过整体性制度安排对寻租行为进行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4.
制度安排与制度创新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制度创新是对现有制度安排的变革。本文在分析制度安排在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的基础上,运用均衡理论和成本收益分析法从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对制度创新进行了规范的理论分析。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历史考察及绩效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有什么样的农地制度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制度绩效。建国后我国农地制度发生了若干次大的变动,其中,有的是强制性制度变迁,有的是诱致性制度变迁,总体上看,诱致性制度变迁一般都取得了较优的绩效,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由于制度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因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可能是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最后归宿,必将继续发生变动,并很有可能最终被符合市场经济原则的资本雇佣土地的制度所取代。  相似文献   

16.
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学派强调制度环境对组织的影响,揭示合法性机制、组织场域中制度因素的制度化力量对组织结构与行为、组织合法性资源、组织生存作用的内在机理,成为研究中国企业行为的重要理论基础。本文探讨组织社会学新制度主义理论的内涵与外延,明确其理论思路和解释逻辑,进而探讨新制度主义在组织管理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邮政储金初创的10年。在这短短的10年间,我国的邮政储金经历了从制度建立到业务发展的过程,凭着小额储蓄、稳妥安全的经营理念,其储金额、储金局数、储户数等基本业务指标总体上都呈上升的趋势。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壮大,资本的不断积累,邮政储金逐步成为中国邮政业和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最终于1930年被国民政府纳入其金融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印度的制度创新带来了经济上的加速度增长,验证了制度变迁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即制度安排的变迁导致经济绩效的变化。但是,两国制度安排上的变化是在既定的制度结构不变的前提下发生的,而两国的制度结构又是如此不同,因而对传统的制度理论构成了挑战。事实上,两国的制度创新和经济增长主要来自思想观念的革命性变化。因此,要成功地解释决定历史基本走向的关键时刻和关键事件,政治学研究应该在已经取得重大成就的政治科学方法论的基础上吸纳政治哲学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的邮政储蓄始办于1919年,1930年邮政储金汇业总局在上海成立。此后,随着邮政储蓄体系的发展,邮政储蓄在民国经济金融中的地位及功能也不断发生着变化。本文拟从微观金融机构、中观金融市场组织及宏观金融变迁的角度对邮政储蓄在民国时期的发展演变展开论述,主要厘清邮政储蓄与近代金融业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赋予农户产权主体地位的同时,也引发了林地细碎化所带来的生产成本上升、经营效率低下等问题,需要构建满足农户合作需求的制度安排以有效激励农户合作,实现林地规模经营。笔者首先分析了现行合作经营方面的制度安排所赋予农户的权利内容,其次通过对415户林农在合作行为与意愿方面的选择信息分析了农户对合作经营的权利需求。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研究,分析合作经营制度供给和农户需求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存在差异的原因,并根据农户需求的内容提出合作经营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