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他的一生走过了一条蹒跚、曲折的发展道路,他提出的“实业救国”思想,尽管在当时不可能实现,却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本文试图从张謇“实业救国”思想产生的原因,企业活动的历史及作用,探索张謇“实业救国”思想的进步性和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略论中国近代实业救国思想李文良,曹晓峰鸦片战争,特别是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面对民族危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纷纷探索救亡富国道路,一时中国大地涌现出众多社会思潮,“实业救国”即是其中之一,它在救亡富国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鸦片战争的炮声终于使某些中国人从沉睡中惊醒了:堂堂的“天朝上国”居然被“红毛小鬼”打败,素称礼义文明之帮的“大清”疆土遭到蹂躏,黄帝的子孙惨遭屠杀。痛苦的现实逼迫人们去思考,去探索,去寻找救国的道路。先进的人们终于发现,要救国,“只有学  相似文献   

4.
西方思想对近代埃及社会的影响曲洪18世纪末和19世纪,埃及面对西方殖民主义者沉重的压迫和奴役,认识到“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必要性,因而在接受方西方资产阶级自由思想、世俗主义和民主主义新观念、新潮流影响的同时,主动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领...  相似文献   

5.
在“五四”新旧思潮和中西文化的大激战中,陈独秀不仅以唤醒国人“伦理觉悟”,提倡“文学革命”,被誉为“思想界的明星”;而且试图以教育“救国新民”,借鉴西方近代教育“真精神”,谋求中国教育的革新,而独树一帜。鉴于后者人们论列不详,谨略陈管见。一五四时期,救亡和近代化的神圣课题,萦绕在有良知的知识者脑际。以政治家和思想家一身而二任的陈独秀,抱定济世救邦和唤起民众的宏愿,大声疾呼以教育“救国新民”,导引中国教育摆脱封建主义的羁绊,向民主、科学和近代化的方向转轨。  相似文献   

6.
变专制和不独立为民主独立,变贫穷落后为文明富强,实现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和任务。从这个角度观察问题,民初那些进步知识分子“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技救国”的实践活动,有力地推进了教科文事业和经济、政治、社会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总进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民初进步知识分子在推进教育改革、留学教育、华侨教育、科学研究和培养科学、教育、文化人才以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方面建树的功绩,他们在教科文领域的奋斗,是弥足珍贵的  相似文献   

7.
洪秀全、康有为与孙中山等近代先进中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是建立在对中国与西方国家贫富强弱和现行制度的表面观察上,而不是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所以失败了。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是建立在坚实的国情研究基础上,并且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研究国情,找到了正确的救国道路。前者的失败与后者的成功使我们得到许多启迪  相似文献   

8.
从本世纪以来,至少是从“五四”运动以来,有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就是怎样救中国.买办资产阶级的代表推崇救中国“最能速成莫若资本主义”一条路.傍徨于科学社会主义和改良主义之间的一些知识分子认为以实业、科学、教育和卫生救国,是中国富强的途径,并致力于这些事业.有的民主政党试图在中国走“第三条道路”,以建立改良的“新资本主义”(即所谓综合资本主义和苏联的计划经济)和英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毛泽东同志在三十多  相似文献   

9.
早期毛泽东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的过程中,最先选择了教育救国这一救国救民政治方案,期间经历了对教育救国的信仰,到建构具有自己特色的教育救国思想和最终放弃教育救国主张的历程。本文大致勾勒了早期毛泽东教育救国思想的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后,“科学救国”思潮成为具有广泛影响的社会思潮。“科学救国”注重科学意识和科学方法,强调科学精神的价值,强调科学的社会功能,重视科学对社会的改造和建设。“科学救国”思潮促进了民国初期科学技术界的成长,民国初期科学技术及方法逐渐渗入社会经济领域,传播了民主自由的思想,带有现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含义,为中国社会近代化的转型奠定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教育救国思想”是我国近现代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潮 ,其核心思想认为社会的改造和进步应该首先或主要通过教育才能实现 ,把发展教育视为国家强弱兴衰的指针和救亡图存的要律。这个时期涌现出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和洋务派以“发展军事教育”为核心的教育救国思想、资产阶级改良派以“育人才”为变法本原的教育救国思想、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教育救国思想以及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教育救国思想是一种爱国主义教育思想。虽然它突出并强调了教育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地位 ,但因忽视了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没有认识到教育只是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性质 ,而导致了它的最终破灭。  相似文献   

12.
卢作孚深受科学救国思潮影响,笃信科学是建国之本。他认为落后国家的科学发展需要注重实用,走跨越式发展道路,为此他极力培养、招揽人才,宣传科学,建立和引进科研机构、技术和设备。卢作孚为中国西部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科学救国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3.
文章首先分析了实用主义教育哲学的基本主张 ,阐述了胡适“教育救国论”的理论来源和基础。其次 ,肯定了“教育救国论”及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界产生的积极影响和历史作用。第三 ,指出“教育国论”及实用主义杜威思想的局限性和缺陷 ,说明它在当时中国社会走向破产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
试论五四时期的科学教育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教育思潮是“五四”时期非常流行的一种教育思潮,其基本主张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传授科学技术知识并给人们以科学方法的训练,对于教育本身也必须用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它在促进中国教育迈向近代化、科学化的同时,也给中国的近代科学以及中国本土化教育道路的探索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5.
87年前暴风骤雨般的“五四”运动,冲开了久被封闭的窗户,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气息,清新的阳光和雨露为重新播种的土地,做好耕耘的准备。20世纪初中国人民开始觉醒,苦难的中国出路何在,社会向哪里发展?当时知识界思想异常活跃,工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学西欧  相似文献   

16.
中国教育现代化经历了100多年的不断探索.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教育救国"观念的提出,在洋务教育和新政教育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二是在吸收外国教育经验的基础上,发出"民主与科学"的呼声,追求教育的本土化,走中国自己的教育道路;三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教育革命"的政治运动化,既有成功和发展,更有曲折和教训;四是教育的拨乱反正,贯彻"科教兴国"的教育思路,改革不断深入,使中国教育的现代化迈出了更加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从一八九八年开始,徐特立同志就满怀科学救国的激情潜心于自然科学的探索活动,并用他渊博的知识和嘉言懿行,培育了大批科技人才。在科技教育方面堪称桃李芬芳,“当今一圣人”。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科学教育领域提出的许多隽永的思想,至今闪耀着真理的光辉,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染力。本文仅对徐特立关于学习研究自然科学方法的深邃思想作简短概述,以缅怀这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教育家和我国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8.
“四人帮”为了给他们炮制的“老干部是‘民主派’,‘民主派’就是走资派”的反动政治纲领鸣锣开道,随心所欲地玩弄历史,把历史科学变成了“古为帮用”的影射史学。他们利用近百年史,影射攻击党中央领导同志,最卑鄙、最露骨的一手,就是捏造历史,栽赃污蔑。因为他们搞影射史学已黔驴技穷,需要在影射的同时,也搞些直射了。一九七六年,张春桥在毛主席《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上,写下的反动批注就是一例。毛主席在这篇光辉著作中,批判资产阶级的“科学救国”论和“教育救国”论时,指出:“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  相似文献   

19.
(一) 徐特立的一生是矢志于教育事业的。一九四七年,他在《给小学教师的一封信》中写道:“从十八岁起到今年七十一岁整,一共五十三年没有离开过教育工作,所以我和你们是同一职业的朋友。”徐特立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的历程,是他献身革命、探求发展中国教育事业的过程。随着革命潮流的涌进,在一生的教育生涯里,又有着如下几个时期。一,1895年至1919年,这是徐特立从事“教育救国”活动的时期。1895年徐特立开始教蒙馆。这时,正值甲午战争失败之后,中国社会进一步殖民化了,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和所有爱国者一样,徐特立忧心忡忡,决心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1905年,他进入同盟会员周  相似文献   

20.
教育救国思想发端于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尽管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单纯依靠发展教育来救国是抓错了根本,不可能达到救国的目的,但是教育救国思想也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教育救国论者的教育实践推动了近代中国新式教育体系的建立;他们所焕发和激起的爱国热情仍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其对教育功能的肯定乃至夸大对今天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