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论所谓“倭面土国”之存在与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晔《后汉书》记汉安帝永初元年倭国王帅升等遣使奉献,而日本太宰府天满宫所藏张楚金《翰苑》抄本和宫内厅书陵部所藏北宋版杜佑《通典》则分别记师(帅)升等为“倭面上国王”或“倭面土国王”。本文考证“倭面土国”为“倭面上国”之误,而“倭面上国”则指“倭面之上国”;“上国”即“上邦”,意为大国。但是,“倭面”(指倭人)一词是出于对《汉书·地理志》如淳注的误解。因此,所谓“倭面上国”或“倭面土国”在历史上都是不存在的。汉安帝永初元年遣使奉献的是“倭国王”,不是“倭面上国王”或“倭面土国王”。  相似文献   

2.
夏夏 《社区》2012,(18):44-44
在安福农村,女人喝茶是一种嗜好和享受,从年头喝到年尾,从出生喝到终老天年,一辈子都有喝不完的茶。在这里,孩子出生时,要喝“毛毛茶”,“毛毛”是对婴儿的美称;孩子满周岁时,要喝“百岁茶”,寓意孩子长命百岁;女儿配对时,要喝“妹妹茶”,妹妹是男士对恋爱对象的昵称,女儿出嫁时,要喝“娘娘茶”,娘娘是对新娘子的称呼;出嫁时的新娘子还有个“开面茶”;儿媳怀孕时,要喝“好事茶”,当了奶奶,还要喝“三代茶”。这些茶有特定的条件,而最独特、聚集人最多的当数一年一度的“请眷茶”。  相似文献   

3.
救命的清水     
霍尔莫是波斯帝国一位年轻的太子。在阿拉伯帝国的倭马亚王远征波斯时,霍尔莫在鏖战中被俘。军士们把他押解到倭马亚王面前,国王下令立即斩首。这时,太子霍尔莫请求说:“噢,主宰一切的陛下,我现在口渴难受,让你的俘虏喝足了水,再处死也不迟啊!”倭马亚王点点头,示意左右给太子端过一碗水。太子接过这碗水,刚送到嘴边,竟不敢喝下去,用惊恐的眼神环顾四周。  相似文献   

4.
近年间,日人学者古田武彦先生发表了题为《好太王碑的史料批判—请问共和国(北朝鲜)和中国学者》的论文。论文着重批判了把好太王碑文中出现的倭看成北九州地方海盗的观点,颇有启发。他还提出3-5世纪,在朝鲜半岛曾存在倭地的见解。对此,笔者已写出专论予以否定。古田先生在自己的论文中又进行了所谓“4-5世纪东亚东部国家关系的结构分析”,认为在以高句丽、百济、倭为一方,以新罗为另一方的国家间,在国格上存在着“格差”,前者与后者相比是当然的“上位”。这就是说,新罗和高句丽、百济相比要低一等。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在此,拟分三个部分陈  相似文献   

5.
行者 《21世纪》2011,(1):62-62
曾看到中央台的“实话实说”中有这么一段情节,颇有感触。主持人在节目最后,问一位在中国生活的爱尔兰年轻朋友,请他说说他的希望,那位爱尔兰年轻朋友说:“我走在街上,人们常叫我外国人,使我很不自在,生活在中国土地上的都是中国人。我希望他们以后不要这样叫我。依我之见,中国人称呼“外国人”是褒扬的意思,绝无贬意,因为被称作“外国人”者,只限于白人,黑人朋友一般被称做“非洲人”,或者以肤色直接称呼。  相似文献   

6.
画说老北京     
东长赛街道一幅画的是东长安街。在北京城里,人们对於街道的称呼与其它城市不大相同,普遍地叫做“胡同”。为什麽会如此呢?技书上说,有这样两条原因。其一,“胡同”一词始用於元代,而其本义是蒙古语“井”的意思。也许这与草原上水少有关系,凡人能居住的地方必须有水,所以“井”变成了人们居住地的代称。其二,《宛署维记》中说:胡同本元人语,字中从胡从同,盖取‘胡人大同’之意。”这两条不知道以哪个为准,好像都有一些道理。不过,除了多数称呼“胡同”,也有少数称呼“街”的。东长安街就是一个。东长安街与西长安街是对榇的…  相似文献   

7.
妈妈的梦幻     
初读这篇章被作幽默诙谐、轻松舒缓的风格深深吸引住了,觉得李敖简直就是个大顽童,总是让人忍俊不禁。 首先在人物的称呼上。有时端庄典雅,充满真情。外祖母、妈妈、爸爸的称呼自然要恭恭敬敬、真真切切,一本正经;有时却又自然从俗,嘻嘻哈哈,充满灵性.兄妹八人一拨是“六千金”,另—拨是“元宝”;自己的外祖母,不称姥姥,却要叫做“妈妈的妈妈”“老太太”,爸爸变成了“老子”,妈妈也成了“小头目”“孩子王”,人物角色忽正忽反,忽上忽下,庄谐结合,倒错之中显乐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土家族土王与梯玛关系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家族土王与梯玛关系管见张应斌“梯玛”是土家语对巫师的称呼,但“土王”却非土家语称谓。土家语称本民族的君长为“冲”,汉字拟音还记作:“送”、“踵”、“从”、“虫”等。“土王”即土著王,是汉族对土家族及其他民族君长的称谓,它不是一个很科学、很中听的名词...  相似文献   

9.
“行事”是南朝地方行政制度中一项特殊的设置,产生于东晋末年,在刘宋初年已出现相对固定的称呼。它除“行府州事”之外,还有“行郡事”、“行国事”等类型,与以前的“行某官(事)”及北朝的“行某州事”有明显的区别。“行事”是在南朝出镇宗王普遍年幼的情况下设置的,对出镇幼王兼有辅佐和防范的职能。“行事”的设置,对皇权具有两面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嘉靖年间宁德倭患之烈对于明代嘉靖年间的倭寇问题,曾有人质疑并作“假倭”之说.此说依史实推断,嘉靖间的所谓倭寇,真倭实际上很少,“充其量不过占十分之一左右”,而“十分之八、九都是假倭”、是中国人伪装的,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但是,此说又断言,假倭“绝不是胡作妄为,乱劫掠一气”,他们“爱憎分明”,“与人民群众打成一片”;  相似文献   

11.
《江海纵横》2008,(1):32-33
对于女子的不同年龄,有与之对应的不同称呼。譬如,女孩12岁往往被称为“金钗之年”;13岁则被称为“豆蔻年华”;15岁被称为“及笄之年”;16岁则被称为“碧玉年华”;20岁为“桃李年华”;24岁为“花信年华”。 在对于女性年龄这么多代称中,知名度最高的是“豆蔻年华”。豆蔻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外形似芭蕉,花淡黄色,有香味”。这种称呼源自唐代杜牧的《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大意说柔弱美丽的十三岁少女,看起来就像是二月初刚发芽的豆蔻梢头的嫩芽那般美好。  相似文献   

12.
试议“语言世界图象”薛效贵教学、阅读中,常可碰到这种情况:在表达同一个意思时,各民族之间所用的方式不同,即呈现出语言的多元化现象。譬如,表达“因小失大”这一意思时,汉语说“拣了芝麻,丢了西瓜”;维吾尔语说“为寻钮扣,丢了骆驼”;英语说“怕核丢苹果”;...  相似文献   

13.
明朝嘉靖年间,中国东南沿海以中国人为主的“倭患”日益猖撅,究其原因,乃明政府实行极端的海禁政策所致,即“市禁则商转而为寇”;隆庆元年,稍宽海禁,长期军事行动难以压制的局面迅速稳定下来,证实了“市通则寇转而为商”的道理。  相似文献   

14.
Darling(谐音“大令”)是精通英文、受西方文化熏陶很深的宋美龄当年对蒋介石的昵称。其中文意思是“亲爱的”。这是英文中夫妻之间常用的一种爱称和习语。 人际间的交往,称呼是一门学问。由于英语是一种极为丰富,细腻的语言。因此,在讲英语国家中,对“爱人”的称呼也是多种多样,各具特色的。同时也是有一定讲究的。一般情况下,夫妻互相以名字相称;而darling、sweetheart(爱人)、pet(宠爱的人、宠物)、dear(亲爱的)、dearie(亲爱的人),和love(亲爱的)是最常见的称呼;还有夫称妻为a love(爱人)、honey(宝贝儿、心爱的)或baby(宝贝儿)的。在对第三者谈自己的丈夫或妻子时,视和第三者熟悉的程度,可以说Mr Smith(史密斯先生),Mrs.Smith(“史密斯太太”或“史密斯夫人”);Myhusband(我的丈夫),Mr wife(“我老婆”或“我妻子”)。或Fred,Jane……。前两种说法比较正统,用于对不太熟悉的人。我们中国夫妻之间称“孩子他妈”,“小芳她爸爸”,“娃他大”,“强强他爹”,“小刚他娘”之类的说法,在英语中是没有的。如果有人这样称呼,就会被认为是恶意的,不友好的或带有侮辱性的称谓。但是,有些已经有了孩子并非常守旧的老夫妻也有互称“Mother”或“father”的。在美国的某些地区,老年夫妻“跟着孩子称呼”,互  相似文献   

15.
湘西溪州铜柱铭文:“我烈祖昭灵王”中的“昭灵王”并非率指马援,而是“显示神灵美德”的意思。大凡读过溪州铜柱铭文的人很容易将“昭灵王”作称谓理解,直指马援。问题出就出在一个“王”字上。这“王”字并非“大、君、主”意的“王”字,而是“玉”字,意思是“石之美者,有五德。”详见《说文》玉释。南宋哲学家、教育家朱熹指出:“王本古文玉字。”如果我们将“王”作“大、君、主”理解,那么“我烈祖昭灵王”句的意思就有些歧了,深思起来也不合事  相似文献   

16.
说“夷”     
说“夷”张富祥齐文化是上古东夷文化的嫡裔。夏商时代所称的“九夷”(“九”实为众多的意思),基本上是指当时泰沂山区及其以东地区的夷人部落或小方国,他们的散居地可说全部在今日所称的齐文化区。“夷”为族称亦起于齐地,古籍率称“东夷”,但对这一称呼的来源及其...  相似文献   

17.
众所周知单词“president”有好多意思,像“总统、显著、首领”等等,有时候还可以表示“校长”。最为典型的例子是美国总统G.W.Bush访华时分别作了两次表达,第一次是在北京国际机场与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胡锦涛总书记握手“Dear vice president thanks for your coming to meet me!”;  相似文献   

18.
1993年8月,我在古巴任期届满後,遵照中国外交部的决定,立即南下秘鲁执行新外交使命。初来乍到,一天上午,我和夫人陈镇坤特意安排时间驱车浏览南美古城──利马的市容。途经主要街道,我几乎都能见到标有“E·WANG”红色大字的巨型广告牌。心想,这不是中国人的名字吗?询问陪同“导游”,得知该老板姓“王”,广东人,他在市内有多家连销店。知道利马有个姓“王”的来自中国的大老板,是我这次出游的收获之一。“王”老板原来姓黄,在秘鲁经济萧条之中,黄炳辉一枝独秀;决窍无他,只是中国人的质朴与聪明酒和手工艺品。顾客们说,无…  相似文献   

19.
源顺所作的《倭名类聚抄》作为日本以“倭名”命名的最早的类书,借用了多种中国 古籍,在日本流传甚广,目前有十卷和二十卷两种传本。何为源顺原作,迄今难以定论,所引中 国典籍是否出,原文,也存在种种疑点。从两种传本征引中国古籍的情况的比较分析入手,可 以为研究这部类书提供一些解决疑难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阿美人是台湾高山族的一部分,据1975年统计,人口为12万①,主要居住在花莲、台东和屏东三县境内。他们自称“班查(Pangtsa)”,是“人”或“同族人”的意思。“阿美(Ami)”是他称,意思为“北方”。这是居住在阿美人南部的高山族(卑南人)使用的称呼。 关于阿美人的社会性质及其在原始社会氏族组织发展序列中所处的位置,台湾省的学者曾发表过不同的看法。凌纯声先生说:“在系谱调查时,普遍发现连父名与连母名相互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