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诗的情绪     
野有蔓草 零露溥兮 有美一人 婉如清扬 邂逅相遇 与子偕臧 —诗经《郑·野有蔓草》 爱情的故事源远流长 今晨的蔓草 可否结着上古时的露珠 依旧萋萋葱葱 茂盛如我的爱慕 当我在一首很古老的诗中  相似文献   

2.
“委”、“婉”二字自古有之。东汉《说文》记载:“委,随也。”“婉,顺也。”《楚辞·九叹·远逝》曰:“委两馆于咸唐。”《诗·齐风·猗嗟》曰:“猗嗟娈兮,清扬婉兮。”在单音节词占主要地位的古代汉语里,委与婉往往单独出现,或者与别的单音节词组合,诸如:“委曲”、“委顺”、“婉转”“婉静”等等。作为双音节联绵词,“委婉”出现得相当晚,大概要到清代才出现。《儒林外史》二十四回道:“更有那细吹细打的船  相似文献   

3.
《诗经》中用来形容眼目的“清扬”,或分或合,一共有六处: (一)《齐风·猗嗟》第一章:“[抑若扬兮],美目扬兮。”毛传:“好目扬眉。”孔颖达疏:“美目扬兮,目扬俱美,传欲辨扬是眉,故省其文,言好目扬眉。既言目扬皆好,又传解扬为眉,盖以眉毛扬起,故名眉为扬。”  相似文献   

4.
《诗经·邶风·新台》全诗如下: 新台有泚,河水(氵弥)(氵弥)。 燕婉之求,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 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 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相似文献   

5.
这首诗历来注解分歧,因对其中的一些词句未得正解,故丧失了诗义的文学形象性。现参考闻一多先生的《诗经新义·月出》写成此文,以供《诗经》研究者参考指正。月出皎兮。月出皓兮。月出照兮。  相似文献   

6.
《诗经·魏风·伐檀》中的“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古今注家对此二句的分歧,主要在于“君子”指谁。按《毛诗》传、笺、疏的传统解释,“君子”指伐檀者。这两句的意思是:那伐檀的君子,是不白吃饭的呀!全诗之意在手讽刺“不稼不穑”者,并认为此二句为反语,其意思是:那些大人先生们,可不是白吃饭的呀! 就此二说,我们认为传统之说可信。即“君子”指伐檀者,不含讽刺意味。其理有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诗经》的话(代序)《诗经》是我国最古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反映上古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易》、《书》、《诗》、《礼》、《乐》、《春秋》合称为《六艺》,又称为《六经》.《乐经》今无其书.或说亡于秦火;或说《诗》《乐》为一,自诗言之叫做《诗》,自乐言之叫做《乐》.或说《周礼·大司乐》章;或说《礼记·乐记》,原出于《乐经》;这都无据.现在就只有《五经》了.有谁提到《六经》,我们就知道这是说的《五经》.其称为《经》,最初见于《庄子·天运》篇、《礼记·经解》篇.朱彝尊《经义考》说:"《诗》  相似文献   

8.
《诗经·甫田》错简臆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齐风》是春秋时代齐国(今山东省)的诗,存诗十一篇。其中的《甫田》诗三章章四句,从形式和内容方面考察,似有错简。兹移录原诗如下: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无思远人,劳心忉忉。无田甫田,维莠桀桀。无思远人,劳心怛怛。婉兮娈兮,总角卯兮。未几见兮,突而弁兮。  相似文献   

9.
鼓之简释     
鼓,本义是击鼓,动词。也有人说:“鼓”的本义是一种乐器,名词。《诗经·唐风·山有枢》:“子有钟鼓,弗鼓弗考。”前边的“鼓”是名词,一种打击乐器;后边的鼓是动词,击鼓,敲鼓。特指击鼓指挥,击鼓进军。《史记·项羽本纪》:“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古西,心举秦矣。”这种用法的“鼓‘可以活用为动词增加为动词,为……击鼓。《墨子·兼爱中》:“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意思是越王亲自为将士去击鼓使他们前进。引申为敲击 (乐器 ),弹奏。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再引申为夜间击鼓或敲击某…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国文学史上,《庄子·秋水》中望洋兴叹的河伯故事更是众所周知,先秦人们对于海洋的无限已经开始了欣赏与赞叹。投射于诗歌领域亦不例外。粗略言之,中国自有诗歌始,便发展出海洋的意象:《诗经·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于海"正是海纳百川之流的印象,《楚辞·九歌·云中君》言及云神享祭完后离开,于空中处"览冀州兮有余,横四海兮焉穷",然而这意象是如此的简单乃至单调、平面,好像除了浩淼无边,我们也  相似文献   

11.
麒麟在我国是家喻户晓的,它作为“瑞兽”、作为吉祥喜庆的图案,从古至今,是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中常见的装饰艺术形象之一。 中国历史上关于麒麟的记述,最早见于《诗经·麟趾》:“麒之趾,振振公子;吁嗟麟兮!麟之定,振振公姓;吁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吁嗟麟兮!”这是公元前十一世纪  相似文献   

12.
“熠耀”语出《诗经·东山》。该诗:“我徂东山,慆慆不归依醋远?零雨其濛??亦施于字,伊威在室,(山萧)蛸在户,町瞳鹿场,熠耀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汉代毛亨注为:“熠耀,磷也。磷,萤火也。”近代注诗者对《诗经·东山》中的“熠耀”一词的诠释众说纷纭。一说是鬼火。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熠耀发光貌。《说文》:‘熠,盛光也’。据《毛传》所说,此处系指磷光。磷即鬼火。此句言鬼火在夜间流动,其光甚盛”。又袁梅的《诗经译注》也将“町疃  相似文献   

13.
一、“一人倡,众人和”的产生《礼记·乐记》记载“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倡而三叹,有遗音者矣”。《荀子·礼运篇》说:“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朱子类语》说:“清庙一倡三叹者,人多理会不得。注下分明说,一人倡之,三人和之。譬如今人挽歌之类。”这是最早关于“一人倡,众人和”演唱形式的文字记载。清庙是周代祀奉文王的家庙,《清庙》是《诗经周颌》的第一篇,是祭祀文王的“登歌之辞”。其歌唱特点是一人领唱,三人应和之钟鼓备而不用,弦瑟迟而浊,“肃和鸣,先祖是听。”《诗经、鲁颌、有瞽》)一倡众和的演唱方式不仅用于宇庙登歌,…  相似文献   

14.
《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王逸注,“纷,盛貌”,历代治《楚辞》者无异辞。王夫之变言之曰:“纷,不一之谓也”;姜亮夫先生《屈原赋校注》亦伸之曰:“纷,纷然美盛也”,实际上仍未脱旧说的樊篱。在屈赋与《九歌》中,纷字有三种用法:一是单独用于句首,如《离骚》:“纷独有此姱节”,《九歌》:“纷吾乘兮玄云”。二是与其他词组合而置于句首,以状事物,如《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九歌》: “纷总总兮九州”,此是与叠音词组合;《橘颂》:“绿叶素荣,纷其可喜”,此是与助词组合,与“温其如玉”(《小雅·小戎》)、“烂其盈门” (《大·韩奕》)同例,即“纷然”之意。三是置于句中,如《离骚》;“佩缤纷其繁饰兮,“凤皇纷其承旅”,《涉江》:“霰雪纷其无垠”,《九歌》:“五音纷兮繁会”,“流澌纷兮将下来”,此与第二种用法同,也是与同义词或助词(按:兮也是助词,可释为其、之等字。闻一多、郭绍虞俱有此说。)组合,以状事物。  相似文献   

15.
《诗经·桧风·隰有苌楚》是一首情歌邓劲夫明有甚差,价地其枝。天之沃沃,乐子之无知。附有甚差,硝帷共华。天之沃沃,乐子之无家。限有技楚,传推其实。天之沃沃,乐子之无室。这是《诗经、桧风·照有甚楚》。对它的思想内容,《毛诗》解释说:“疾恣也,国人疾其君之...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中,“于归”和“有行”的意思都是“女子出嫁”。但是二者的使用对象和时间却截然不同,决不混用。“于归”一词见于《诗经》的《周南·桃夭》,《周南·汉广》、“召南·鹊巢》、《邶风·燕燕》、《豳风·东山》五首。《桃夭》篇中凡三用:  相似文献   

17.
《诗经·小雅·我行其野》: 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婚姻之故,言就尔居。尔不我蓄,复我邦家。 我行其野,言采其蓫。婚姻之故,言就尔宿。尔不我蓄,言归思服。 我行其野,言采其葍。夕不思旧姻,求尔新特。成不以富,亦祇以异。 《毛诗》认为这是刺周宣王的,宣王弃妻再娶。做为周天子,后宫佳丽知多少,《毛诗》实在是在美化周代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18.
释“士”     
《邶风·匏有苦叶》:“士如归妻,迨冰未泮。”《卫风·氓》:“于嗟女兮,无与士耽。”《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郑风·溱洧》:“士与女。” 诗中“士”都指男人,非公卿大夫士之士。 《说文》:“士,事也。数始于一,终于十,从一十。孔子曰:推十合一为士。”这是古人无事生事做的文章,与“士”造字之源不相干。  相似文献   

19.
一高阳伟大的诗人屈原在《离骚》中说“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王逸的注和《史记·楚世家》都云高阳便是颛顼。然而这种解释存在着问题。《远游》:“高阳邈以远兮,余将焉所程……轶迅风于清源兮,从颛顼乎增冰。”可见高阳、颛顼实在是两个人。再者,《离骚》中曰:“见有娀之佚女……凤皇既受诒兮,恐高辛之先我。”根  相似文献   

20.
《诗经·周南·苤苢》是一首小诗,也是名篇,许多选本都选了它。但对它的解释至今仍有纷歧,试作新解,共资探讨。 苤苢是什么,现在认识比较一致,各家都以为是中药中的车前草。但古代颇有不同说法,这些不同说法对近人仍有影响。①在古代典籍中,《诗·毛传》与《尔雅·释草》相同。《毛传》说:“苤苢,马舄。马舄,车前也。”孔颖达《正义》说,《毛传》根据《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