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时期,资源、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加,在运用传统的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环境管理的同时,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经济手段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在对环境管理经济分析的基础上,强调通过经济手段,如收费、补贴、税收等改变人们的相关环境费用和效益,使外部环境成本内在化,以加强对环境和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城市环境治理是各级管理者依据国家和当地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等各种手段,调控人类生产生活行为,协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城市环境质量的活动的有关行为的总称.城市环境治理模式是管理城市的方式方法与规制.城市环境治理模式主要包括政府直控型环境治理模式、市场化治理模式和自愿性环境治理模式等几大类.  相似文献   

3.
作为首个跨市域的创新示范区,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示范作用。在绿色经济背景下,覆盖多城市的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目标是自主创新、协同创新、环境创新的综合性提升。以苏南五市为研究对象,辅以其他城市为参考,从自主创新、协同创新、环境创新三个方面,构建跨市域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综合创新效率评价模型,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评价其综合创新效率。结果显示:苏南五市中南京综合创新效率最优;苏州、无锡两市协同创新效率较低;常州、镇江两市投入效率较高;苏南五市的环境创新效率都有较大提升空间。提升协同创新和环境创新,将是促进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综合创新效率趋同的重要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对于增强社会经济发展与国土空间开发过程中的资源环境约束,促进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具有重要意义.论文构建了包含"资源-环境-社会经济"三个维度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客观赋权,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评价和分析2012~2018年长江中游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变化规律和障碍因素.结果显示,2012~2018年长江中游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呈平稳增长态势,武汉市、长沙市、南昌市及新余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处于高等级;长江中游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系统耦合协调性呈上升态势,但水平较低,大部分处于中度协调阶段;影响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障碍因素在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资源子系统和社会经济子系统分别是影响省会城市和非省会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  相似文献   

5.
环境是影响城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城市发展的产品经济模式与环境经济模式中,佛山市应选择后者。从城市环境规划、建设、管理与发展的角度而言,政府应制定城市环境经济政策,同时要保证城市总体规划与环境专项规划的统一,并且要制定政策使用者合理的付费制度,从而为佛山城市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环境基础。  相似文献   

6.
21世纪城市发展正朝着和谐城市方向前行,和谐城市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城市的建设涉及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个方面,庞杂而系统,这就要求我们党和政府在城市管理中合理运用各种资源和手段,其中营建良好的法治环境并依法行政是建设和谐城市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保障,也是建设和谐城市的本质要求。在此试对依法行政与和谐城市建设的辩证关系进行论述,并从依法行政的角度对建设和谐城市提出若干具体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环境经济法律手段是我国环境法律制度一项重要内容,但是现行环境经济法律制度主要以行政管理为主的"庇古"手段为主,而且在具体实施上主体不明、某些手段的创新缺乏理论指导.因此在理论创新的基础上进行手段创新,对现行环境经济法律制度的不足进行完善显得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8.
利用国内外城市管理研究成果,针对重庆市城市管理与经济环境现状,提出加强重庆市城市综合管理以改善经济环境的对策,其目的是为重庆市的社会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考察节能减排约束下的中国城市经济增长绩效,利用2001—2010年间中国110个重点城市的气体、液体和固体环境的工业数据,逐步添加资源、环境污染产出和投入等变量,运用基于松弛的序列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力指数等方法测算城市效率、生产力指数和环境生产率,描述中国城市工业增长现状。结果显示: 城市平均效率值是0.705;生产力变动是0.091,其按照效率变动和技术变动分解后分别为0.009和0.082,表明技术进步是生产力的提高动力,能源和环境管理效率提升并未显露;能源消耗、污染排放、污染治理投资是影响生产力测算重要因素;中国城市减排工作的压力要远大于节能工作的压力。  相似文献   

10.
发达国家城市环境治理的若干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达国家城市环境治理的经验主要有:完善环境保护法律制度,保证治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强化环境行政管理;注意推动自愿性行动来保护环境,积极推动公众参与环境治理;运用经济手段,制定激励奖惩措施,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合理划分环境治理权限,建立权威性的管理机构;大力发展环境教育,通过民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形成民族心理;加大科技投入,注重科技进步,发展环保产业.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在环境管理中利用经济手段和建立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的重要性 ;说明了环境价值的含义和环境定价的作用 ;提出了环境价格的原则 ;研究了环境定价的措施 ,提供了经济估值和环境政策决策的联系 ,以帮助决策者进行关于税收、收费和补贴等的决策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经济管理中的调控主体是城市政府,调控对象是城市经济环境即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外部条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要求城市政府转变职能,从直接经营企业和管理经济转向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间接调控。转变城市政府管理经济的方法,从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和指令性计划,转以经济方法为主,辅之以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相似文献   

13.
用色彩来改造环境 ,用色彩来管理城市 ,已成为提高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所必须实施的一个重要手段。本文从三方面对人造的环境色彩与都市环境间的关系作了初步的探讨 ,结合国外的成功范例 ,针对我国的差距 ,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环境伦理思想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思想,对于现代的环境管理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以这种环境伦理思想和环境管理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构建环境文化管理模式。运用该模式,可加强环境管理中理论观念的普及力度,充分发掘出中国传统文化中"节约物力,共爱民生"的优秀思想,培养人们鲜明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节约资源能源的优良生活习惯;同时在该模式下主动开发和运用绿色技术,进行理性消费和适度开发,重视环境保护,努力协调好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和经济技术三大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未来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经济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越来越明显,可持续发展越来越重要。根据经济可持续发展理论,依据层次分析方法构建山东省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体系,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数据包络分析的研究方法对指标体系进行研究,得到以下结论:山东省近13年经济发展处于最优发展轨迹、劣于最优发展轨迹均为5年,总体向最优发展轨迹移动;经济弱劣于最优发展轨迹的原因是投入规模的相对不足;经济劣于最优发展轨迹则是环境成本、能源及资源消耗过大,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产出不足造成的;规模适度是经济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合理的产业结构有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模拟企业环境下的经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践教学是当前高等院校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经济管理专业常常受到商业机密、实训场地、教学手段等各方面的制约,难以取得理想的实践效果。本文通过提出在经济管理专业构建模拟企业环境的实践教学模式,“将企业搬进课堂”,仿真企业环境,模拟企业真实的管理过程,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就能到“真实的企业”中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7.
国际经验显示,不同社会经济地位人群不合理地暴露在环境风险中,是推动"环境公正"运动发展的重要原因。处于快速转型的中国,是否面临环境风险在人群中不公正分配问题?基于北京、重庆和厦门三地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影响的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环境风险在人群中的社会空间分配状况,低受教育程度、低收入、低房产价值、农业户籍和居住在农村社区的居民,居住在距离大型垃圾处理单位3公里范围内的可能性和遭受的环境风险,高于高受教育程度、较高收入、拥有较高价值房产、非农户籍和居住在城市社区的居民。低社会经济地位者不成比例地承担环境风险,使脆弱性再生产,以社会经济地位形塑风险地位,不利于和谐社会构建。因此,应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环境立法和环境弱势群体补偿机制,促进并规范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管理。  相似文献   

18.
校园网是一种在学校范围内的管理和学习的应用,它是在校园网络上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管理技术等手段,为学校的学习活动、教学活动、科研活动和管理活动等服务并与INTERNET网络相连接的校园内局域网络环境。建设好校园网,营造一个现代化教育环境,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构建一个合适的校园网以及如何发挥校园网的作用等方面问题做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政府通过环境规制政策来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这对于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全国2003—2016年26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兼有径向和非径向特点的EBM-Windows-Malmquist-Luenberger模型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进行测算,运用广义矩估计(GMM)模型和非可加性面板分位数回归(QRPD)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以及东北部的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呈现出“倒U形”的特点,且纯技术效率变动是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主要因素;(2)环境规制与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并不存在正向或者负向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显著的“倒U形”关系;(3)不同分位点上环境规制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即在较低的分位点上环境规制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更大,较高分位点上环境规制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0.
武汉市经济与环境发展协调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城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理论及数学模式等分析方法,对武汉市城市生态系统进行了定性与定量的综合分析。得出的结果是:武汉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处于良好协调发展类环境滞后型阶段,即与城市经济的发展相比,武汉市城区的环境保护相对滞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