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协商民主体系至少应当包含三个基本层次:(1)发生在政治共同体内部的民主协商过程;(2)国家与社会、政府与民众直接互动的民主协商过程;(3)社会民众之间的有组织的民主协商过程.可以把发生在政治共同体内部的民主协商称之为“政治协商”,而把国家与社会、政府与民众直接互动的民主协商和社会民众之间的有组织的民主协商,统称为“社会协商”.国家层面的政治协商具有间接民主的性质,而社会协商具有直接民主的性质.政治协商和社会协商可以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关系.推进社会协商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民主功能.  相似文献   

2.
人民政协的创立及初步运行,从主体和载体两方面赋予民主协商以稳定有效的组织依托,构建起政协委员会综合性协商、政协工作组经常性协商、多方参与专题性协商、面向基层群众开放性协商的多元制度架构.围绕新政权的建立与巩固、社会主义改造与阶级关系调整、国家各项事业创立和发展,人民政协形成了共识决策、认同建构、意见交流、政策输出四类协商路径.人民政协成立初期的民主协商,初步建立起国家层面民主协商的运行制度,推进协商政治广泛、多层次发展,促进协商与选举两种民主形式协同发展,形成人民政协民主协商的基本经验,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概念阐释和体系建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常山县的"民情沟通日"制度是一项以民主协商为取向的村民公共参与制度创新,其构建的协商型村民公共参与具有公共性和公开性、平等性和广泛性、商议性和互动性等重要特点.这种制度将沟通与协商引入民主决策过程,创新了村民公共参与的方式;将沟通与协商嵌入利益协调和整合过程,促进了村民参与的理性;将程序和规范引入沟通、协商过程,提升了村民公共参与的制度化.多元化利益需求、乡村治理的现实困境以及地方政府和精英的主动推动是决定协商型村民公共参与制度创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协商民主作为当代民主理论的新思维,是指利益相关方或其代表通过自由、平等和公平的对话、讨论和审议等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并进行公共决策,它为我们构建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新机制提供了新的视野.协商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实现和推进包括农民工群体在内的广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结合我国当前的政治生活,发展协商民主,扩大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可以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完善政治协商制度、构建行政协商制度、丰富基层民主协商实现形式和培育农民工社团组织等国家制度和政策机制层面进行创新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公共决策中的利益集团冲突日趋明显,这些冲突对公共决策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协商民主理论和由此发展出的利益集团协商解决冲突理论提出了一种通过协商、对话、妥协解决决策中利益集团冲突的策略.其与中国现实的契合性表明其可以成为控制公共决策中利益集团冲突的可行策略选择.根据这一策略提出一系列控制利益集团冲突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6.
协商民主背景的公共决策质量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注重公民参与公共决策,强调决策过程中公开性、协商性、论辩性的协商民主理论,审视我国的公共决策,问题主要在于: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非平衡性;论辩交流的不足和缺失;信息的非公开性和非完备性;责任感以及社会信任资本的缺失。协商民主对于提高公共决策的合法性、民主性和执行效能具有重大的意义。具体的提升方式和路径可以采用"协商日"、网络论坛、听证会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主恳谈会。  相似文献   

7.
政府公共决策实际上就是将个人偏好整合成社会偏好的过程.在专制制度下,个人偏好转换成社会偏好主要通过偏好模仿和偏好伪装两种形式,政府公共决策难以反映民众利益和符合历史潮流.在民主制度下,通过投票和民主协商两种偏好转换方式,使个人偏好合理地转换成社会偏好,能够制定反映民意、体现民生、符合历史潮流的政府公共决策.  相似文献   

8.
寻求社会资本与协商民主的良性互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梁莹 《浙江社会科学》2005,10(6):103-107
20世纪后期,西方政治理论的重要发展就是协商民主理论的兴起.协商民主是公共协商过程中自由、平等的公民通过对话、讨论、审视各种相关理由而赋予立法和决策合法性的一种治理形式.而与协商民主理论相比较而言,社会资本理论在政治学领域的扩展则强调信任、规范与网络等价值观.社会资本与协商民主之间是一种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关系:从社会资本理论的研究视角我们可以看到公民社会的思想意识、精神状态以及公共利益、美德等价值观对于协商民主的重大意义.而引入协商民主理论,倡导政策过程中的对话与协商,积极的公民参与意识与公共行政精神,则可以促进社会资本的形成和转化.以协商民主和社会资本理论考量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可以促进我国的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由此也将促进我国社会资本的充分发育和协商民主的普遍形成.  相似文献   

9.
互联网在中国的扩散运用为开展网络民主协商提供了技术平台与传播场域.2007年关于"五一"黄金周存废的网上商讨,是中国网络公共协商的重要事件.尽管存在问卷设计涉嫌协商诱导、事后协商等技术性硬伤,但是该议题呈现了复杂、生动、真实、多维博弈的网络舆论生态,成为网络协商民主的一次有益演练.应密切关注中国语境下网络协商民主的改进空间与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从理论角度讨论了公共新闻实践的内涵与边界问题,并通过典型公共事件论证中国媒体已具备公共新闻实践模式,即在公共冲突性的事件报道过程中,在新闻监督的基础上为冲突双方提供间接表达与参与、协商的实践平台,从而为公共问题提供决策或决策辅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