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众走进剧场,自然是为了看戏。何谓“戏”?近代学界巨掌王国维先生早先的定义是:“谓台歌舞演故事也”(《戏曲考原》)。在后来的《宋元戏曲考》中,他又对此作了修正。他认为,“戏剧”至少有这样三类:一类是“古剧”,即“宋金以前杂剧院本”;另一类是“今日流传之古剧”,即他所能见到剧本的古剧(主要指金元杂剧);再一类是“后代之戏剧”,即他所处时代流行的戏剧艺术,亦即当代戏曲。请注意该书中这样一段文字:后代之戏剧,必会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义始全。故真戏剧必与戏曲相表里。显然,从“谓台歌舞…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元代杂剧《秋胡戏妻》与西方荒诞剧《秃头歌女》中,均出现了“夫妻互不相识”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同为“陌生的夫妻”,他(她)们的结局又缘何大相径庭?本文即主要从戏剧类型、主题、表现手法、戏剧收场诸方面,对两部剧作作了粗略比较,藉以探究出两者之间的异同性及造成其异同性之根源  相似文献   

3.
话剧,本是“舶来品”。对我国话剧影响最早最大的莫过于挪威戏剧家亨利·易卜生了。早在中学时代,曹禺就在易卜生的戏剧中担任角色,《雷雨》受易卜生戏剧、特别是他的名剧《群鬼》的影响,是人所共知的。但我们认为,《雷雨》还受到我国著名戏剧家欧阳予倩的《屏风后》的一些影响,而这一点却被人们所忽略。其实,欧阳予倩也受到易卜生的巨大影响,他译他的戏,演他的戏,“一脑门子易卜生”。(欧阳予倩:《自我演戏以来》)欧阳予倩的《屏风后》早《雷雨》四年发表,对戏  相似文献   

4.
戏剧史札记     
昆曲“不提防”的流行时代很早,绝对不是到了道光衰世才唱起来的。而且也不限于苏州、北京,浙江、湖北、河南各地都传唱此曲。《北饯》《回回》两折戏,实际上均出于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杂剧《十面》不属《千金记》,而是艺人据元人散曲创制的“大十面”。清军平定三藩乱后,陈圆圆确实在昆明三圣庵安度了晚年。从刘墉《现剧》诗16首,知他是一位昆曲爱好者,是观剧的行家。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戏剧有着悠久的历史。它萌芽于先秦的祭祖乐舞和民间歌舞,经过两汉百戏、六朝傀儡戏和唐代参军戏的缓慢发展,至宋金时期的杂剧才告初步形成;而元杂剧(即北戏)和温州杂剧(即南戏)的出现,则标志着我国戏剧的走向成熟。在元代,北杂剧得到兴盛和繁荣;元末,北杂剧逐渐衰落,而南戏逐渐兴盛和繁荣起来。明代是传奇剧繁荣发展的时期。传奇剧是在宋元南戏的基础上吸取元杂剧的长处而发展起来的,是比南戏和杂剧更为成熟、更为完美的一种戏曲形式。清朝前期,传奇剧仍很繁荣,杂剧也很兴盛;至清中叶及整个近代,传奇和杂剧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6.
蔡铁鹰 《晋阳学刊》2006,(2):96-102
队戏《唐僧西天取经》是《西游记》演变过程中失落已久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表明了《西游记》的取经故事在宋元时期曾经依赖于三晋地区的戏剧形式而迅速生长增殖。它的重新发现,启示我们还有更早的原生取经故事,也使我们注意到杂剧《西游记》对佛教的孙悟空取经猴与道教的闹天宫的齐天大圣猴的文化整合,使得我们可以重新厘定《西游记》成书过程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元大都的戏剧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代大都(今北京)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是悉为人知的,然而有关大都戏剧文化繁荣的概貌至今却未见专文探讨,可能是由于受到史料缺乏的限制。笔者今不揣譾陋,试作初步考述。 “歌棚舞榭,选九州之依芬” 早在金代,中都燕京就是宋金杂剧十分重要的流传地。《金史·佞幸传》载:“张仲轲,幼名牛儿,市井无赖,说传奇小说,杂以俳优诙谐语为业。海陵王引之左右。”由此可见,燕京的职业艺人为数必定很多,且统治者也十分喜爱民间艺术。《金史·礼志》引《新定夏史仪注》记载宫中宴乐:“侯押宴等初盏毕,乐声尽,坐。至五盏后,食,六盏、七盏杂剧。八盏下,酒毕,……至九盏下,酒毕,教坊退。”其情形全同北宋,金杂剧显然直承宋杂剧而来。南宋楼钥乾道六年(1170)出使金朝的《北行日录》亦载,燕都“乐人大率学本朝,惟杖鼓色皆幞头、红锦帕首、鹅黄衣、紫裳,装束甚异”。这又反映出受女真文化影响而产生的某些变异来。金朝宫廷伎乐之盛,还可从《大金国志》的记载中看到。金章宗明昌二年(1191),“御宣华殿,集百官及宫人内外命妇,大列妓乐。又纵伶人百端,以为戏乐”。同年,金廷曾“禁伶人不得以历代帝王为戏及称万岁者”(《金史·乐志》),则从反面显示出当时民间杂剧装扮演出之盛。  相似文献   

8.
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景观看过《水浒全传》的人,大概都会记得李逵负荆的故事。这个情节一般人认为是从元代康进之的杂剧《李逵负荆》照搬而来的.其实,只要我们仔细对照一下,便会发现;《水浒全传》里的李逵负剂已经完全不是康进之杂剧《李逵负荆》的面目了.一、杂剧里的李逵是清明节放假,“踏青赏玩,不免下山”。小说则把《负荆》置于在东京烧了李师师家,又在四柳村狄大公庄上杀了“奸夫”“淫妇”之后。由于这一改变,两个《负荆》产生了两个不同的主题。杂剧《李逵负荆》大闹聚义厅表现了李逵为民除害的英雄品质,他对宋江的误会固…  相似文献   

9.
白朴是元代杂剧四大家之一,是我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卓越的戏剧作家。他的杂剧《董秀英花月东墙记》(简称《东墙记》),写的是青年马文辅与董秀英的爱情故事。对于这部杂剧的评价,历来意见不一,归纳起来,问题有三个方面:一,不是白朴的作品或不是白朴的原作;二,有蹈袭、剽窃《西厢记》之嫌;三,内容平淡,写得不  相似文献   

10.
周贻白先生《中国戏剧史长编》第135页引周密《癸辛杂识》证明宋元已有取材于时事的南戏,进一步论断说:“中国戏剧近年偶亦有就时事取材者,想不到南戏流传到元代,竟有如是发展,这却是元代杂剧所没有的事。”元杂剧真的没有时事剧吗?有的。元夏庭芝《青楼集》内有一则“樊事真”云:  相似文献   

11.
有关武汉臣的生平事迹,今已无考。唯一可靠的资料是元锤嗣成《录鬼薄》。是书载:“先生清秀济南人,风调才情武汉臣。《登坛拜将》穷韩信,《老生儿》,关目真。新传奇,十段皆闻”。由此,知武汉臣为山东挤南人,尝作杂剧十种,且颇为时人流传。今存武汉臣杂剧《散家财天赐老生儿》,《录鬼薄》、《太和正音谱》皆有著録,收在《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及《元曲选》。另外,明臧晋叔编《元曲选》,还收有《李素兰风月玉壶春》、《包待制智勘生金阁》二种,一般治文学史、戏剧史家也都将其当作武汉臣的作品,但查《录鬼薄》及《太和正音谱》,二种俱未收载,而《宝文堂书目》、《也是园书目》作元无名氏。《录鬼薄续编》则录《玉壶春》为贾仲明所作,《生金阁》失载名氏。因此,现存武汉臣作品真正可靠的实际只有《老生儿》一种。武汉臣的杂剧,一般不大为人注意,现在流行的几部文学史,戏剧史或者将其几笔带过,或者干脆只字不提。其实,《老生儿》无论在元杂剧前期,还是在整个戏剧史上,虽不可与关、乌、郑、白、王的作品相比,却也有自己独特的面貌,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戏剧史的研究中,明清杂剧相对于元人杂剧及南戏、传奇等而言相对薄弱。其所以如此,或主要因为在许多人眼中明清杂剧乃是一种“案头戏剧”。从“填词之设,专为登场”的角度言,“案头戏剧”总带有一丝否定的意味。在许多剧评家那里,戏剧非被诸管弦、奏之场上不为功,一为案头,  相似文献   

13.
吴梅(1884—1939)字瞿安,号霜崖,江苏长洲(今苏州)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剧作家和戏剧理论家。他藏曲极丰,著述甚夥,在短短的一生中,不仅校刻过《奢摩他室曲丛》,创作了《风洞山》、《血花霏》、《轩亭秋》、《湘真阁》等传奇、杂剧十余种;而且撰写有《顾曲麈谈》、《中国戏曲概论》、《南北词曲谱》、《元剧研究A、B、C》等戏剧论著。我们认为,在中国近代戏剧史上,王国维撰写了《宋元戏曲考》,并提出了“意境”说,主要从理论上阐述了元代戏剧的一些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4.
元代是我国杂剧的黄金时代。在群星灿烂的元杂剧作家中,关汉卿成就最高。他晚年的作品《窦娥冤》,则是他出色的代表作。日本人青木正儿曾赞之为:“此剧为元曲悲剧的第一杰作”(《元人杂剧概说》)。 《窦娥冤》在选材炼意、人物塑造、戏剧结构和曲词宾白诸方面都独具匠心,令人赞叹。 元代是我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都十分复杂尖锐的时代。当时政治黑暗,是非颠倒。医者不治病救人,却谋财害命;流氓横行不法,但能逍遥法外;官吏不公,贪脏枉法。一般读书人也不得不靠卖儿鬻女过活。其他百姓的生活更可想而知。窦娥的冤案有她后来当大官的父亲给昭雪,广大善良的人们,只有俯首贴耳,任人宰割,在这样的黑暗社会里,冤狱岂只  相似文献   

15.
《南词叙录》是宋、元、明、清四代专论南戏的唯一美学著作,在中国古典戏剧批评史上占有一席重要的位置。其著者徐渭,生活和活动的年代,正是北杂剧衰微,南戏兴起的时期。戏剧批评与理论,较之唐宋,有了较大的发展。对北杂剧的创作、表演诸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唯独南戏的研究,无人问津。而徐渭于1559年撰成《南词叙录》,不仅填补了我国古代南戏研究的空白,而且继承、发展了前代及同时代人的先进的戏剧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明清时期,小说对戏剧的影响更为显明,不少传奇、杂剧的题材都来源于小说,尤其是四大古典名著。相较而言,戏曲改编《红楼梦》小说更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即小说本身所具有的巨大文学价值。但戏曲和小说毕竟是两种不同的体裁,《红楼梦》小说的戏曲改编者若不能恰当地取舍或化用原著的情节内容,其改编效果必会大受影响。清代很多《红楼梦》戏曲(以下简称"红楼戏")对刘姥姥问题的失重处理,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  相似文献   

17.
左鹏军 《北方论丛》2001,(1):96-102
近代是传奇杂剧最后一个繁荣发展的时期,近代传奇杂剧在题材、艺术、文体、语言等各个方面对中国戏剧史作出了突出贡献。近代传奇杂剧在近代戏剧的三足鼎立格局中,在整个传奇杂剧发展史上,在中国戏剧从古典形态到现代形态的历史转换过程中,都具有特殊的意义,近代传奇杂剧应当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关于戏剧的专论,在郁达夫的有关文艺理论、批评文章中,并不多见,恐怕只有像《戏剧论》、《戏剧与人生》等这样为数不多的几篇。然而,仔细研读郁达夫的这些文字,可以发现,这些理论表述也有相当完备的系统性,体现出作者站在现代文化高度的现代戏剧思想来。进入20世纪以来,对戏剧作价值定位,成为一代论者十分关心的问题。随着社会、时代的迅速发展,提高戏剧的社会地位,已成当务之急。当时的普遍看法,倾向于把戏剧提高到改良人生、改革社会的层面来重估现代戏剧的价值。戏剧家洪深就曾强调指出:“以戏剧做传播思想,组织社会,改…  相似文献   

19.
关汉卿与“铜豌豆”蒋星煜关汉卿是元代著名的杂剧作家,也是中国戏剧史上最负盛名的剧作家之一,生平所作杂剧一般认为有67种,今存18种。其阎里、年岁、事迹则均缺少详细而具体之记载,留下了许多需要考证、填补的项目。他的散曲[南昌.一枝花〕《不伏老》用第一人...  相似文献   

20.
刘召明 《齐鲁学刊》2008,(1):123-126
沈璟的《博笑记》杂剧在题材选择、人物塑造与主题表现方面体现出了可贵的民间立场,而且剧本体制灵活多变,叙事结构力求精巧;剧作语言通俗本色,曲词宾白相生相偕;搬演手段丰富新颖,舞台表现力求多样,充分展示了杂剧作为舞台艺术的本质性特征。联系明中期以来杂剧创作文人化、案头化倾向加剧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沈璟《博笑记》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成为晚明杂剧文人化与案头化发展大潮中的一股逆流;同时,它也代表了当时杂剧创作的最高水平,在戏剧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