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阅读与作文》2008,(9):34-36
动词的-ing形式既具有动词的特征又具有名词的特征,可以有自己的宾语、状语、逻辑主语等。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表语、宾语补足语、定语、状语等。它没有人称与数的变化,但有时态与语态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双系状语的移位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发现现代汉语句子中有些由状态词充当的状语可以移至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前作定语,这种现象引起我们的思考并收集语料进行考察。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当这种表状态的状语的语义指向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时,状语可以移至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前作定语。移位后句法结构发生了变化,但语义基本不变。那么哪些状语可以移位作定语呢?除语义指向这个因素外,还有哪些限制呢?本文考察了这种双系(既可作状语又可作定语)状态词充当状语移位作定语的情况及其所受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兼属动词和名词的兼类词单独充当下列几类动词的宾语时,应当看作动词(但有人认为是名词)。充当这几类动词宾语的兼类词,在它们的前边和后边,根据需要,有的可以加上状语,有的可以加上定语,有的可以补上宾语,有的可以补上补语。加上状语的,是动词作宾语;加上定语的,是名词作宾语。也可以把整个词组当作宾语,动词性词组和名词性词组。例如:  相似文献   

4.
“所”的基本用法是作指示代词、连词、数词和名词。 指示代词“所”在古汉语中有其特殊性。它和一般指示代词不同,本身不能单独使用,必须用在其他词或短语的前面,通常用在动词,介词或偏正短语的前面,组成名词短语(所字结构),才能体现指代的意义,充当句子的各种成分,主要充当主语、宾语,定语或判断句的谓语。有的语法书称这种“所”为结构助词。 “所”作指示代词有十二种用法: 1.通常用在动词的前面,组成名词短语,充当主语、谓语或宾语,用来指代人、事、物等,相当于“(所)……的(人、事情、东西)”等。  相似文献   

5.
“之” 字是文言文中最常见最活跃的虚词,可以当代词,作宾语;可以当指示词,作定语;可以作助词,连接定语和中心词表领属关系;可以作助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取消句子独立性,等等。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之”字取消句子独立性用法也是一个难点,需要研究。 首先要弄明白它的概念。古代汉语中,凡是主语和谓语组合起来,往往便成为一个独立的句子。所谓取消句子独立性,就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之”字,使这个独立的句子变成主谓词组,失去独立性,在单句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状语等成分,或者在复句中充当从属主句的分句。例如:  相似文献   

6.
定语是句子中的一种成分。如果说主语、谓语和宾语是句子的主干的话,那么定语以及状语和补语则是它的枝叶。定语用来修饰主语和宾语,有时也用来修饰体词所充当的某些谓语,从语法的角度看,定语是次要成分,但不能说它无关紧要。正确掌握定语的用法,在主——谓或主——谓——宾的主干上添枝加叶,可以使思想感情表达得更加细致深入,恰到好处,对事物的描写更加具体生动。没有生动的定语,就不能使自己的语言有声有色,活灵活  相似文献   

7.
贵阳方言里有许多代词。这些代词和普通话里的代词一样,可以表示人称、指示、疑问;可以代替名词、数、量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也可在句子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等,其用途与普通话的代词基本一致。然而就其数量而言,贵阳方言代词和普通话代词对应并不整齐。就其词形和读音来看,它们也存在较多差别。本文试从这些方面,将贵阳方言代词与普通话代词作一个粗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8.
长子方言是晋东南方言中的一个小分支,它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圪"音字的使用。"圪"字,入声音,不能单独使用,多数没有意义,只起表音作用。"圪"作为表音字头可以构成名词、动词、形容词、量词,在句中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  相似文献   

9.
一、什么是定语 有的时候,为了把人或事物说得更清楚,更具体,需要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上添加一些修饰或者限制的词语,这些词语就叫做定语;被修饰、限制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叫中心语。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经常被用来担任主语和宾语,所以在句子结构中,定语的作用是修饰或限制主语和宾语。汉藏两种语言的定语,其作用都是如此。例如: (1)你的意见非常正确。(2)祖国是各民族友爱合作的大家庭。 (3)我们学校有五千多学生。  相似文献   

10.
不定式是一种广泛使用的非谓语动词形式,它有意思上的主语,这个主语被称为逻辑主语,以区别于语法上的主语。正确理解其逻辑主语对我们正确运用不定式结构很有帮助。在不定式的复合结构中,逻辑主语位于for(of)后面,不定式前面。当不定式结构充当宾语、状语或表语时,其逻辑主语常常是句中的主语,作补语时,逻辑主语为宾语、主语或修饰主语的物主代词,作定语时,主动语态的不定式逻辑主语为被它修饰的名词或代词,被动语态的不定式其逻辑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作主语时,逻辑主语或者省略,或者由for引出,放在不定式前面。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V+到"结构句法平面简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讨论了充当"V+到"结构的主语和宾语的有关情况,尤其对其在句子中充当句法成分的情况进行了较详尽的分析,如作主语、宾语、谓语、定语等.还归纳了"V+到"结构构成的各种句式类型.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要论述的状位名词只限于普通名词。 一、“活用”说的反思 现代汉语中至今尚继用着古语中的一些用语现象,如“瓜分”、“响应”、“席卷”、“云集”、“林立”、“囊括”等,这些词语的结构关系,人们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状中结构,这无疑是将动词前的“瓜”、“响”、“席”、“云”、“林”、“囊”等归属于名词范畴。但现代汉语中的名词,其句法功能只能充当主语、宾语和定语,不能单独作状语。基  相似文献   

13.
人称代词是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的。如“我”代表说话者本人,是常用的第一人称;“你”代表听话的人,即通称的第二人称;“他”代表说话人和听话人以外的人,是第三人称。人称代词加上“们”,就构成复数形式。人称代词代替名词,它跟名词一样,可以在句中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和复合谓语,等等。人称代词具有广泛的概括性和相当的灵活性,“我”、  相似文献   

14.
《诗经》里“之”字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在三百零五首诗歌里,共出现了一千零三十九次。一个“之”字在一本诗歌集子里出现这样多次,这在古今任何诗歌集子里都是罕见的。《诗经》里的“之”字不仅使用得多,而且用法相当复杂。从词性上看“之”字可以作代词、助词、动词和介词;从句法功能上看,它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兼语,并能同其他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组合成介词结构在句子里充当状语等。  相似文献   

15.
1.汉语的三大主干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虽然都能充当主语、宾语,但后二种的机会却很少.<左传>中,名词作主语共出现了14179次,动词结构276次,形容词47次.名词作宾语共出现了21735次,动词1266次,形容词423次①.而且,这里所说的动词、形容词还包括谓词性词组.  相似文献   

16.
《诗经》里"之"字的使用频率非常高,在三百零五首诗歌里,共出现了一千零三十九次.一个"之"字在一本诗歌集子里出现这样多次,这在古今任何诗歌集子里都是罕见的.《诗经》里的"之"字不仅使用得多,而且用法相当复杂.从词性上看"之"字可以作代词、助词、动词和介词;从句法功能上看,它可以充当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兼语,并能同其他名词或名词性词组组合成介词结构在句子里充当状语等.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汉语语法里,根据词的意义和词的语法特点,把词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类别,叫作词类。不同词类的词,有着不同的语法功能。象名词,一般都能充当句中的主语、宾语,可以受数量词、形容词修饰。象动词,一般都能充当句中的谓语,可以受副词修饰,有些动词作谓语还能带宾语。象形容词,一般都能充当句中的谓语和定语,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象副词,主要是充当句中的状语,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别的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在古代汉语里,某一个词一般都属于一个比  相似文献   

18.
复杂的单句     
一、课文内容(1)同学们参观了展览。(2)(已经上了岸)的战士[乘机]冲了上去。(3)学好文化科学知识[很]必要。(4)他躺<在床上>[呼呼]地睡着了。(5)机长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6)张班长和战友们[从泥地上]爬起来[继续]前进。例(1)只有主语、谓语、宾语,而且由单词充当,是比较简单的单句。同例(1)相比,其余的句子比较复杂,是复杂的单句。有的除主要成分主语、谓语外,还有连带成分定语、状语、补语等,如例(2)有定语、状语。有的主语、谓语、宾语由词组充当,如例(3)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探讨了由于短语和复句形式充当句子成分所造成的单句复杂化现象。较详细、具体地研究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独立成分及其他多种成分复杂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关于偏正词组能否作句中的主语和宾语的问题,语法学界是有分歧的。一九五六年制定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规定,偏正词组不能充当主语和宾语。主语和宾语前面的修饰或限制成分只能划成定语,与主语和宾语处于同级的位置。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学语法及部分大学现代汉语教材都是按照《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来处理这个问题的;有些现代汉语教材和语法著作根本就不提这个问题。但在实际的语言现象中这个问题经常出现,特别是在教学中回避不了。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